?
前段時間,留學生麥樂龍在濟南歷城區一小學與學生交流。本報記者 杜洪雷 攝
吃羊肉串、逛芙蓉街、去七里堡買菜,當生活的時間拉長,在濟的外國人也過起地道的“濟南范”生活。他們為擁堵和霧霾感到頭疼,也感念著濟南的美好,正是這個城市的熱情讓他們成為半個濟南人。
齊魯晚報 記者 杜洪雷實習生 李昔諾
外教Keith:“堵車讓我很頭疼” Keith是加拿大人,已在濟南生活15年。他在山東財經大學任外教十年,今年還被評為全校“最喜愛的老師”。這讓他感覺非常驕傲,他說生命的旅途中,在最困難的時候,他找到了繼續前進的力量。
15年前,初來乍到的Keith對很多事物感到新鮮。“我從來沒有見到過那么多人騎自行車。”15年過去了,Keith依然在為這個城市的交通頭疼。
“太堵了!”Keith直接用中文說出自己的感受。每周一早上,他需要乘坐班車趕往另外一個校區,恰好經過經十路,這是濟南市區最繁忙的道路。“我在濟南從來不開車,開車太害怕。”其實,他回加拿大家鄉是開車的,“我們國家人少,開車方便。”
交流中,Keith還多次提及濟南人的善良和熱情。早前,他曾經在齊魯工業大學任外教,經常到黃河岸邊游玩,看附近的村民種地。“那邊的村民對我很好,拉著我到他們家里喝茶。”Keith說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想起來依然美好。
“剛來濟南的時候,也沒有想到會在這里生活15年。現在回加拿大,反而有點不適應。”Keith說,綠茶是他最喜歡的飲品,特別是日照綠茶。
留學生麥樂龍:最愛去回民小區擼串 聽說中國的高考剛剛結束,來自剛果(布)的麥樂龍笑著說,“當年我是我們國家高考的全國第三。”在山東大學讀國際政治的麥樂龍的確是學霸,精通法語、西班牙語、英語和漢語。
麥樂龍已在中國度過六個年頭,最初一年是在北京語言大學讀預科。“北京的確比濟南更繁華,剛來濟南的時候有些失落,可是時間長了發現濟南有自己的魅力。”麥樂龍隨口說出“黃燜雞米飯”、“羊肉串”和“杠賽來”這些具有濟南特色的詞語。
麥樂龍是“90后”,卻有著超過年齡的成熟。他認為,來到一個城市就要適應這個城市,融入這個城市。他喜歡到回民小區吃羊肉串,到芙蓉街吃小吃,到恒隆廣場購物。
“很多人都吐槽濟南的霧霾,我剛來的時候也不適應,但是時間長了就沒必要太在意,畢竟這個城市還有更多美好的東西。”微信中,麥樂龍經常曬他旅游的地方。“我確實去過不少城市,但是最愛還是濟南。”有一次,麥樂龍從洪家樓打車到山大北路中心校區,當時他們都沒有零錢,結果的哥只收了他三塊錢。
在山東讀完本科,麥樂龍打算繼續在中國讀研究生,他已向多個高校遞交申請。“中國發展得很好,有很多機會,我希望在中國工作。”
企業家普萊葛:盼望濟南建國際學校 “濟南就是我的家。”來自德國的普萊葛在濟南安了家,娶了中國太太,還有兩個可愛的孩子。2006年,普萊葛來到濟南,并在德國-博世汽車轉向系統(濟南)有限公司任總經理。
普萊葛稱,公司初建的時候,政府在企業辦理各種手續方面提供了很多幫助,這個讓他記憶猶新。“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普通老百姓,他們對我都很好。我有很多機會與市政府領導溝通,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見,他們都非常積極。”
在濟南生活了十年,普萊葛不覺得自己是個外人,而是逐漸被這座城市所接納。
“我還是奧運火炬手呢!”雖然只有200米,但是普萊葛認為這是他人生的高光時刻。跑完之后,他把火炬帶回公司,現在,他手持火炬跑步的照片就掛在家里最顯眼的位置。“讓我當火炬手是這個城市對我的認可。”
當然,作為一個外國人,他也有自己的煩惱。“我曾經多次向政府提出,要在濟南建立國際醫院和國際學校,因為這是很多外國人的現實需要。”由于沒有國際學校,普萊葛的孩子只能到青島去上學,這件事情讓他很頭疼。“我最近聽說高新區要開一家國際學校,這很好。”普萊葛說,濟南需要更為開放的投資環境和更加完善的服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