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報評論員 王學義
某些微商掩蓋下的傳銷,已涉嫌違法犯罪。面對微信傳銷,不僅需要人們擦亮眼,丟掉“天上掉餡餅”的幻想,更需要網絡平臺承擔起管理責任來。傳銷以某些微商為掩護,這是互聯網+下的怪胎,尤其需要完善常態化監管。
近年來,有不法分子打著所謂“微商”“電商”“多層分銷”“消費投資”“愛心互助”等名義從事傳銷活動。國家工商總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工商、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做好查處網絡傳銷工作,加強對搜索引擎、社交平臺、第三方交易平臺、第三方支付工具等網絡服務提供商的監督規范。(7月2日《京華時報》) “一份工作,做好了可以月入10萬、108天買奔馳、6個月買房,而投入只要幾千元。”在整體經濟下行、就業壓力大、越來越多人想創業的當下,這樣的描述難免讓人心動。而且,當聽說這“工作”還是緊靠互聯網+的“微商”,再看到那些“代理”曬的大筆賺錢及國外旅游的光鮮圖片,更讓人躍躍欲試。事實上,很多人正是在一片懵懂中,被誘入了微信傳銷的泥潭。
微商可以做,但傳銷絕不能做。與線下傳銷相比,微信傳銷不需要找場地,召集人員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洗腦”,而是輕點一下手機就OK,其采用的往往是朋友圈虛假炫富與無情殺熟,當然有的也會分享“洗腦”視頻。這種傳播更有針對性、隱蔽性和迷惑性。
某些微商掩蓋下的傳銷,已涉嫌違法犯罪。依照相關法律,只要同時具備三點就可斷定涉嫌傳銷:其一,交納或變相交納入門費才可獲得計提報酬和發展下線的“資格”;其二,直接或間接發展下線,并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其三,組成層級團隊計酬,上線從直接或間接發展的下線的銷售業績中計提報酬,或以直接或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提報酬或者返利。依據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關于辦理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應對組織內部參與傳銷活動人員在30人以上且層級在三級以上的傳銷組織者、領導者追究刑事責任。事實上,很多微信傳銷組織早已突破百人。
面對微信傳銷,不僅需要人們擦亮眼,丟掉“天上掉餡餅”的幻想,更需要網絡平臺承擔起管理責任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提供了創業機會,卻也藏污納垢。微信平臺享受到巨大紅利,也應該有責任和能力來興利除弊,否則必然行之不遠。資料顯示,微信自2015年12月13日至今年6月11日,已處理欺詐封號超過10萬個。或許這可以反映問題之嚴重,但同時現實也說明,打擊力度還遠遠不夠。
傳銷以某些微商為掩護,這是互聯網+下的怪胎,尤其需要完善常態化監管。一方面,各級工商、市場監管部門要進一步提高網絡傳銷案件數據取證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對網絡平臺的追責力度,避免其一邊數錢一邊“裝睡”。另外,公安部門、網絡平臺和網民也應形成聯動機制,多一些責任心和打擊力度,就會少一些因傳銷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慘劇。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