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生長于入海口淤泥中、鮮味十足的貝類海鮮——蟶子,終于迎來了收獲季。昨天,位于即墨豐城與海陽交界處的丁字灣內,眾多漁民趁著退大潮,紛紛下海忙著采收蟶子。幾個小時后,50多名漁民將挖出的上千斤蟶子運回岸上,立即被商販運往市場。記者了解到,蟶子每年春季下苗,到麥收前后,成千上萬斤新鮮蟶子成為市民餐桌上一道鮮美無比的美食。而這種生長于泥灘、收種交錯的獨特養殖方式,在這片海灣已經延續了半個多世紀。
3小時收獲千斤新鮮蟶子 昨天上午,正是退大潮的日子,在即墨市田橫鎮豐城丁字灣海灘上,出現了一幅漁民收獲蟶子的豐收圖。站在碼頭上遠遠望去,數里外的海灘上,幾十名當地漁民手拿特制工具,正在淤泥中忙著挖蟶子。
“這是一把特制的工具,比普通家用鋤頭角度小而長,短短的鋤頭木把,方便左右開弓。”今年63歲的漁民王義梁介紹,今天下海挖蟶子的都是豐城王哥莊村的漁民,這片約5000多畝的海灘上,有50多名漁民已經開始收獲。大約3個多小時后,隨著海水開始漲潮,兩名漁民收獲了滿滿兩筐40多斤的新鮮蟶子。昨天中午1時許,50多名漁民用扁擔從數公里外的海灘上挑回了上千斤蟶子。漁民說,今年由于海水溫度偏低,所以蟶子成熟的時間晚了半個月,而靠近淡水河流的海灘養殖區,蟶子的成熟時間還要等半個月。
丁字灣成蟶子天然牧場 “在收獲季到來之前,大量的蟶子苗已經提前播種在這片海灘里,許多漁民現在每天都在忙著管理,而今年收獲的蟶子是去年春季種下的,收獲期將一直持續整個夏天。”昨天上午,即墨豐城北蘆村漁民老于介紹說,他在這片海灘上種了幾十畝蟶子,去年的蟶子收成不錯。因為成本較低,盡管今年的產量和價格相比去年都有所下降,但這些蟶子還是讓他們賺了一筆。
老于說,丁字灣處于即墨與海陽交界處,由于是河流入海口,所以這里的海水鹽分較淡,而人稱“海中人參”的蟶子,非常適合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每年清明前,隨著氣溫慢慢回升,漁民將蟶子苗種入淤泥中,大約生長一年多的時間,就可以收獲了。這種“種收時間相交錯”的養殖方式,在眾多海鮮種類中,顯得十分獨特。因為蟶子喜歡長在泥沙之中,靠吃海沙灘涂中的微生物生長,所以這里成大的蟶子大小適中、無雜味、肉韌結實、味道極佳。即墨市海洋與海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青島地區,入海口養殖蟶子的并不多見,丁字灣有著數萬畝的海灘,目前至少有上萬畝蟶子天然養殖場,每年的產量有上百萬斤,成為整個青島最大的蟶子養殖基地。
市場價格每斤約10元 由于海水氣溫較低,今年的蟶子產量,相比去年有所下降,每斤批發價格在10元左右,零售價格每斤在19元左右。
漁民介紹,蟶子按養殖時間長短,分為一年蟶、二年蟶和三年蟶,當然個頭越大,價格就越高,味道也就更鮮。漁民介紹,蟶子畝產最高可達4000多斤,有時會受海水溫度等因素影響,最低產量也在500斤左右。
記者 康曉歡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