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深夜,陜西安康市副市長李建民出差期間,在西安不幸突發疾病去世,年僅54歲。29日上午開始,彬縣人的朋友圈便被李建民刷屏,悲傷、遺憾、懷念、感謝等氛圍瞬間充斥了彬縣人的手機屏幕。5月30日,上千人從四面八方趕到該縣縣城開元廣場,聚在彬塔下面悼念李建民。(6月3日《華商報》) 雖然李建民從彬縣縣委書記任上調往安康已經過去了一年多,但彬縣人仍沒有忘記李建民,顯然這與李建民曾在彬縣工作10年,為彬縣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有關,所以,從手機屏幕到彬縣開元廣場,人們以各種方式來悼念李建民,這種自發式的悼念,對一個地方官員來說應該是最好的褒獎。
對于“好官”的評價有很多標準。有人說,官員不腐敗就是好官,這樣的標準似乎偏低。還有的地方明確提出“好官”標準——忠誠、老實和無私,也有一定道理。在筆者看來,被上千人自發悼念的李建民,也詮釋了一種“好官”標準,即一名地方官員算不算“好官”,當地老百姓是最有發言權的。
盡管筆者不是彬縣人,也無緣結識李建民,但從很多細節能看出李建民在當地老百姓心中的分量,比如悼念現場花圈最少也有上百個,都是老百姓自己買的;悼念人群中有干部、小老板、中學生、環衛工等人。尤其是,一群環衛工在悼念現場大哭令人動容,從一個側面詮釋了“好官”的內涵。
彬縣人何以悼念李建民?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李建民來彬縣后城市環境變化翻天覆地”,這說明“好官”不是通過各種手段包裝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從某種意義而言,老百姓口中的“城市環境變化翻天覆地”比公開的統計數據更有說服力,因為老百姓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斷力。
上千人自發悼念李建民啟示我們,在地方官員考核中應當增加民意的比重。盡管目前很多地方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中已經包括民意調查評價,但民意調查評價所占比重是否最高或者說是否合理值得反思,民意調查評價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學也需要審視。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