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5月第二個星期二定為“世界哮喘病日”,今年5月6日是第18個“世界哮喘病日”,主題依然是“哮喘是可以控制的”。為了讓廣大群眾加強對哮喘病的認識,增強患者及公眾對該疾病的防治,平度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專家提醒廣大市民,別拿咳嗽不當回事,當發生以下幾種情況時,應及時干預,及時治療。
急性咳嗽,咳嗽時間一般小于3周
普通感冒:伴有鼻部癥狀,如鼻塞、流涕、打噴嚏等,伴或不伴發熱。這時往往對癥治療就可。如使用第一代抗組胺藥,咳嗽厲害時可加用鎮咳藥物。
急性支氣管炎:可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或混合感染。病毒感染由自愈性,而細菌感染常伴有黃膿痰,白細胞升高等。伴細菌感染時長應用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根據病情選擇鎮咳劑、祛痰劑、支氣管擴張劑等。
感染后咳嗽: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后,咳嗽有時遷延不愈,此時咳嗽多表現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黏痰。這種咳嗽往往能自愈,但對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盒百日咳桿菌引起的咳嗽,可用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進行治療。還可對癥使用鎮咳劑、抗組胺藥、支氣管擴張藥等。慢性咳嗽,病程一般大于8周。
咳嗽變異性哮喘:主要變現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較劇烈、夜間咳嗽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氣、灰塵、油煙等容易誘發或加重咳嗽,但其他慢性咳嗽常見病因同樣存在這些誘發因素,支氣管誘發試驗陽性。推薦使用糖皮質激素和支氣管舒張劑的聯合制劑,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羅、氟替卡松/沙美特羅,早晚各一噴,療程至少8周。
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主要癥狀為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唯一的臨床癥狀,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多為白天咳嗽,少數伴有夜間咳嗽。患者多油煙、灰塵、異味或冷空氣比較敏感,常為咳嗽的誘發因素。患者無氣喘、呼吸困等癥狀;痰細胞學檢查嗜酸細胞比例≥2.5%,支氣管激發試驗陰性。
變應性咳嗽:刺激性干咳,多為陣發性,白天夜間均可咳嗽,油煙、灰塵、冷空氣、講話等容易誘發咳嗽,常伴有咽喉發癢。通氣功能正常,氣道高反應性陰性,誘導痰細胞學檢測嗜酸性粒細胞比例不高。具有下列指征之一:1、有過敏性疾病病史或過敏物質接觸史。2、變應原皮試陽性;3、血清總IgE或特異性IgE增高。
胃食道反流性咳嗽:此種咳嗽往往有胃酸或胃內容物反流導致,咳嗽大多發生在日間或直立位,常常為干咳或咳少量白黏痰。需要至消化科24h事關PH監測以確診。但部分非酸反流(如膽汁反流)的這一檢查往往正常,需要食管阻抗檢測和膽汁反流監測。若無這些檢測條件,當患者有進食相關的咳嗽如餐后咳嗽、進食咳嗽、伴有燒心、反酸,或排除上述一些疾病時,可考慮進行診斷性治療。
小兒哮喘需要規范化治療
據介紹,近期正處于春夏交替,氣溫變化頻繁,醫生提醒市民,小兒預防哮喘,除了根據氣溫適時增減衣物,防止感冒之外,最好定期除濕,保持室內干燥,消除室內螨蟲、霉菌等過敏原。
此外,醫生也介紹說,目前不少家長只有在小朋友哮喘發作的時候才會對其進行治療,在緩解期則不用任何藥物,甚至認為,哮喘控制住后就不需要治療了。其實這樣是不正確的。相反,在哮喘緩解期進行定期有效的治療,可以徹底消除氣道內的炎癥,防止哮喘發作。兒童的哮喘80%-85%在青春發育前是完全可以治愈,所以要抓住這個治療的時間窗,讓小孩子的哮喘得到很好的控制。
事實上,確診患有哮喘的患兒,每1~3個月就應前往醫院進行病情評估、身體檢查,并由醫生制訂后續治療方案。目前哮喘治療方式主要有吸入式治療和藥物治療,對于輕中度的哮喘,可以采用吸入式的霧化治療,這種治療采用局部用藥,副作用較小。如果病情嚴重,則需要入院進行吸氧、抗感染治療,通過藥物來控制癥狀。
對于哮喘患兒,家長要對孩子的生活起居各個方面多加照顧。患兒衣物以純棉織品為宜;飲食應避免進食致敏的食物;家中不要使用地毯、毛墊,擺放毛絨玩具;居室內不要放置植物;不要在家飼養狗、貓等寵物,盡量少帶孩子前往空氣比較渾濁的場所。哮喘患兒不宜做劇烈運動,但可進行游泳、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增強抵抗力。
日常生活護理不能忽視
不少患者規律服藥以控制哮喘的發作,對日常生活中的護理卻不夠重視。
醫生提醒,要對哮喘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日常護理,護理不當,有可能導致哮喘反復發作,從而加重病情。
首先,哮喘患者的生活起居要規律,保證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時間。在一天中,哮喘發病概率比較高的時間是晚飯后到第二天10時,尤其是3時到5時,因此要在這段時間里做好護理工作。
其次,哮喘患者要避免接觸過敏源,如花粉、有刺激性氣味的物品等;要注意平時所接觸的空氣環境,如拍打地毯、地墊彈出的灰塵,廚房烹飪時散發的油煙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在有污染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最后,哮喘患者平時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以防感染病毒、細菌,誘發或加重病情;哮喘急性發作后,應及時擦干汗液,保持患者衣服干燥,防止再次受涼;要合理飲食,可根據以往的經驗或通過過敏原檢測來確定哪些食品能吃、哪些不宜食用。
本報記者 鄔明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