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報評論員 韓金惠
朋友圈本身并沒有錯,因為說到底微信只是個社交工具,關鍵看人們如何使用它,這就涉及到專家所說的媒介素養問題。而所謂的媒介素養其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發布者的媒介素養,二是信息接收者的媒介素養。 近日,一篇題為《北大博士:退朋友圈保智商》的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在“雞湯文”“標題黨”和微商廣告等“占領”朋友圈的今天,一些網友調侃“看朋友圈要交智商稅”。專家表示,公眾應提高媒介素養,達成朋友圈“共識”,實在不喜歡也可關閉該功能。(4月12日新華社)
“老公孩子狗,啥事都愛秀;明明是朋友,不轉就詛咒;滿屏做代購,心靈雞湯臭;轉發是能手,多半瞎胡謅……”這樣一首吐槽微信朋友圈里各種不爽事情的“神曲”,真實而犀利。面對這樣的朋友圈,難道我們只能“退圈保智商”?
朋友圈本身沒有錯,因為說到底微信也只是個社交工具,用得好不好關鍵看用的人如何對待它。這就涉及到專家所說的媒介素養問題。而所謂的媒介素養其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發布者的媒介素養,二是信息接收者的媒介素養。對于信息發布者來說,他們作為信息源,決定著朋友圈文明程度的高低,引導著受眾的價值判斷。所以,傳播者應該具備應有的社會責任感,發布消息時要“慎之又慎”,切不可“為所欲為”。
而對于微信用戶來說,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信息接收者,更可能成為一名傳播者。這就要求個人不僅要掌握辨別各種媒介信息真偽的技巧和能力,更要在信息二次傳播過程中三思而后行。面對朋友圈中的信息,不要盲目追求時效和爆點,不妨帶著一顆求證的心,相信權威媒體權威渠道的新聞和報道,避免為謠言的傳播助力。
當然,提高朋友圈的“智商”也離不開微信平臺本身的努力。4月12日,微信團隊對外發布公告,公布了外部鏈接內容相關管理規范。其中,用夸張言語來脅迫、引誘用戶分享的,包括但不限于:“不轉不是中國人”、“請好心人轉發一下”、“轉發后一生平安”、“轉瘋了”、“必轉”、“轉到你的朋友圈朋友都會感激你”等。若內容中包含以上情況,一經發現,立即停止鏈接內容在朋友圈繼續傳播、停止對相關域名或IP地址進行的訪問,短期封禁相關開放平臺賬號或應用的分享接口;對于情節惡劣的情況,永久封禁賬號、域名、IP地址或分享接口。新媒體平臺重視網絡環境健康,令人欣慰,期待有更多類似的作為。
朋友圈不僅是一個社交的平臺,更是展現一個人文明素養高低的平臺。如果像專家建議的那樣,使用微信朋友圈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不喜歡可以關閉該功能,未免過于消極。如果參與者都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微信朋友圈終會回歸健康的環境。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