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報評論員 李紅梅
“買房放骨灰”對其他業主的居住權益無疑是一種侵害,同時這種做法也有悖于殯葬文化。我們不應該迷信,但對死者應有合乎常理的安置方式,這也是一種應當堅守的倫理底線。 房價高最近常被談及,但或許你想不到,有些人因為墓穴價格高而打起房子的主意。清明假日期間,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如今一些上海市民買房不為自己或家人住,而是擺放骨灰盒—— 上海崇明、江蘇啟東等個別地方的商品房搖身一變,竟變成了“私人墓園”。
買商品房,放骨灰盒?這樣腦洞大開的鬼主意,讓人驚掉了下巴。商品房本是給活人住的,逝者骨灰應該“入土為安”,陰陽相隔的兩種事物,硬生生被混搭在一幢樓里,讓人感覺“怪怪的”。試想一下,假如隔壁鄰居家不住活人,而是放了一堆骨灰盒,每逢清明節前后,還有人在樓道里點香燒紙祭拜,且不說容易引發火災,想想就讓人毛骨悚然。雖說房主對自己的房子有使用權,不過,將活人居住的商品房當作“私人墓園”,對其他業主的居住權益無疑也是一種侵害。
買房放骨灰盒,可能確實是出于無奈。大城市墓地資源緊張,價格遠超中心城區的房價。以上海為例,今年2月上海新房成交均價為3.7萬元/平方米,而每座墓地均價在10萬元上下,高端墓地價格更是在30萬元左右。而且,很多公墓已經有價無市,已停售或限售。于是,一些中介相機而動,就有了“買房放骨灰”這詭異一景。
然而必須看到,“買房放骨灰”并非墓價高的必然結果。一些有此行為者,其實也經過了利益的現實考量。試想,墓地不僅每平米均價貴過豪宅,20年到期后還得繼續繳費,而購買商品房則可以獲得70年使用權。賣房存放骨灰,不僅節省買墓地的錢,還可以當作一種投資,坐等房產升值。兩相比較,自然是買房比買墓地劃算。只是,在這一“精打細算”的過程中,完全忽略了周圍居民的感受,同時這種做法也有悖于殯葬文化。我們不應該迷信,但對死者應有合乎常理的安置方式,這也是一種應當堅守的倫理底線。
死者長已矣,生者當勉勵。面對有限且日益短缺的土地資源,近年來人們已經在逐步轉變傳統的殯葬觀念,努力節省土地,提倡厚養薄葬,而國家也在大力推進殯葬的綠色轉型。《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4~2015)》顯示,全國大部分城市的現有墓穴都將在10年內用完。在這種現實下,即便墓價高也可以選取其他殯葬方式,比如生態葬等。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買房放骨灰”也不失為一記提醒,讓政府部門思考該如何讓更多人轉變殯葬觀念,同時也要保證一定公墓供給。這一轉變檢驗著現代人的文明程度,也檢驗相關部門的治理能力。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