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歷正月二十五填倉節是個什么節?”“二月二、龍抬頭,應該怎么慶祝?”“春分這天你豎雞蛋了嗎?”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較為著名的節日和紀念日就有33個,僅昨天一天就要過7個節。今年3月份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有“填倉節”“二月二”和“春分”3個。民俗專家表示,在眾多“洋”節被年輕人接受的同時,中華傳統節日和民俗也應該被發掘與傳承。
3月21日要過七個節
如果讓你在一天之中同時過7個節日,會怎樣?昨天,很多市民都真實體驗了一次。作為3月節日最多的一天,3月21日有7個節日、紀念日,分別是世界睡眠日、世界林業節、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世界兒歌日、世界詩歌日、國際諾魯孜節、世界唐氏綜合征日。其中國際諾魯孜節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茲別克族的傳統節日,意義和漢族的春節一樣。
緊隨其后的是3月14日和3月5日,分別以4個和3個節日、紀念日位列第二和第三。3月14日有馬克思逝世紀念日、圓周率日、國際數學節、白色情人節。3月5日有“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周恩來誕辰紀念日、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據記者不完全統計,3月較為著名的節日、紀念日就有33個,居全年之冠。11月以30個節日、紀念日位居第二名;第三名則是10月,有29個節日、紀念日。
記者查閱資料后發現,2016年全年約有200多個節日,大致分為健康類、群體類、行業類、生態保護類、重大事件紀念類等,其中健康類節日最多,有愛眼日、愛牙日、心臟日等50余個。值得一提的是,與生態保護相關的節日有19個之多,其中3月就有全國植樹節、保護母親河日、世界水日等7個節日。其中還包括中華民族的3個傳統節日“填倉節”“二月二”和“春分”。
大部分節日人們很陌生
“我妻子和女兒前兩年到了3月14日就給我過‘國際警察節’,后來才發現這個紀念日是杜撰出來的。”民警孫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稱,3月份大部分的節日、紀念日都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很多人都是從媒體上了解到有這些節日、紀念日的。昨天雖然有7個節日,但孫先生表示只對“世界睡眠日”有印象。
“3月份有哪些節日、紀念日?”記者在臺東街頭采訪了35名市民,發現婦女節、植樹節、“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以及“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最被市民熟知。此外,一些女青年能說出3月7日女生節、3月14日白色情人節,一些中老年人能說出“二月二”和“春分”,很少一部分市民能說出“世界睡眠日”“地球一小時活動日”等紀念日。至于國際海豹日、國際民防日、圓周率日等大部分節日、紀念日,接受采訪的市民都很陌生。
部分商家借節打折推銷
“我告訴7歲的兒子今天是世界睡眠日,孩子問我,今天早上是不是可以睡懶覺了。”接受采訪的市民孫先生稱,大家對大部分節日、紀念日的真正意義并不了解,對三八婦女節、“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3月7日女生節、3月14日白色情人節比較熟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節日、紀念日宣傳力度比較大。還有部分商家以這些節日、紀念日為噱頭,推出促銷活動。比如3月7日女生節,本來是高校大學生杜撰的節日,但經過商家的宣傳推廣,越來越被年輕女性熟知。昨天,記者走訪了島城部分商場,發現一些銷售彈簧床墊、枕頭、被褥的商家推出了“世界睡眠日”的優惠活動,一些書店為世界詩歌日做詩集的宣傳推廣活動。書店負責人劉先生稱,詩集是所有書籍中比較冷門的一種,他們希望借助世界詩歌日,讓更多的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熱愛詩歌。
傳統節日有獨特民俗文化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有3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分別是3月3日(農歷正月二十五)的填倉節,3月10日的“二月二”和3月20日的“春分”。其中填倉節是漢族民間一個祈求新年五谷豐登的節日,各地的慶祝方式包括,用糕面捏成元寶、包袱等形狀的燈盞,裝滿食油,晚上點燃放在屋內各處,第二天吃油炸食品,祝人丁興旺,五谷豐登。此外還有搬運填倉、打掃院落,在地上畫一個糧食囤,放置五谷,用石頭壓住,象征糧盈食滿等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又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有些地方吃手搓面條、炒玉米,進行開筆寫字等民俗活動。在青島大家吃棋子和炒豆,象征“金豆開花”,此外還有“剃龍頭”,在“二月二”當天理發的習俗。
3月20日“春分”除了送春牛、放風箏、吃湯元、粘雀子嘴等習俗外,還有個有趣的習俗就是豎雞蛋。很多市民在“春分”當天,會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次數很多,但成功者也不少,很多人都將豎雞蛋成功的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里。“春分”成了玩豎蛋游戲的最佳時間,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各方說法
專家:
挖掘傳統節日豐富內涵
青島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張成福博士表示,很多“國際日”是由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及其他國際組織確定的。目的是為了推動各國政府和社會公眾重視某些社會問題,并形成解決的共識和合力。其中很多國際日比如“世界睡眠日”跟大家的生活相關,確實值得關注。但在關注這些國際性節日的同時,也應該注意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傳承。
張成福博士表示,中國一些傳統節日如“填倉節”“二月二”“春分”,是跟節氣和中國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相關的,所以一些城市里的孩子不了解這些傳統節日。這就需要全社會進一步深入挖掘這些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加強對節日文化內涵、精神實質、歷史演變、禮儀習俗以及當代價值、現實意義的研究,由專家學者撰寫理論文章、通俗讀物、舉辦論壇,普及節日知識。此外,還應該舉辦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間藝術展示等活動,讓人們在參與中親身體驗節日習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中宣部、中央文明辦:
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
近年來,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多次下發方案和通知,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在2010年《關于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方案》中提出,要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節日活動,更好地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引導作用。在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期間,以歷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集中地區為重點,在城鄉社區、街道、學校、機關、企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經典誦讀、節日民俗、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加大“我們的節日”宣傳推廣力度,努力營造濃厚輿論氛圍和良好文化環境。大力發展節日文化、旅游產業,不斷擴大傳統節日的社會影響。進一步做好研究、闡釋工作,深入挖掘“我們的節日”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 本版撰稿 記者 黃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