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斯涵涵
2016年是中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年。廣東2月21日舉行首個“二孩家庭日”,呼吁保障女性就業權,增加對托幼、兒科等領域的公共投入,創造適宜“二孩”成長的社會條件。同時,主辦方還倡議每年的“2月22日”成為中國內地的“二孩日”。(2月22日新華網) 報道稱,該調查顯示,“二孩”帶來的最大壓力不是經濟,而是兩個孩子之間的公平問題。有家庭苦嘆:“育兒難、育兩孩更難”。故而倡議設立“二孩日”。
自全面放開“二孩”以來,從大孩逼母親流產,到大孩宣稱要多分財產,一時間,大孩二孩勢不兩立的新聞屢見報端,二孩儼然成為新怪獸,破壞了家庭幸福。然而,我們身邊所見到的二孩家庭,大多是和睦相處,相得益彰。網絡上千篇一律的“大孩不容二孩”故事的確有,但并非占大多數。“育兒難、育兩孩更難”是當下的生育難題,但人為夸大二孩的沖突,有失偏頗。
心理學有個暗示效應,即是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覺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動。生育難題自古便有,在二孩問題上,將個別孩子、個別家庭的不正常反應甚至極端反應過度放大,或專門設立“二孩日”,會對其他家庭和孩子產生不良暗示,久而久之會影響二孩,也會影響到大孩的健康成長。
生育二孩會為社會發展增加新動力,既要重點關注,也要積極對待。保障女性就業權,增加對托幼、兒科等領域的公共投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正視家庭教育、人格教育的誤區,創造適宜每一個孩子成長的社會條件,是現代社會文明的方向,也是確保下一代健康成長的安全屏障。大孩也好,二孩也罷,都應該得到家庭關愛,社會呵護,而不應該區別對待。單獨將“二孩”拎出來,有失公平。故而,那種以偏概全的“二孩日”不設也罷。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