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棗莊市中區宋嶺村,村里的房子基本都加蓋到了兩層。
緊鄰城區,手中有房,對于一個郊區村民而言,這是等待拆遷補償的標配,也是為數不多不用費多大勁就能掙一筆錢的好機會。
然而,棗莊老城區西南郊宋嶺村的不少村民,最近幾年都陷入了糾結之中。前些年房地產大熱,附近很多村莊都進行拆遷,宋嶺村村民為了多要補貼,也紛紛搶蓋房屋。如今樓市降溫拆遷沒了動靜,搶蓋的房屋反而成了累贅,自住用不著,當初蓋房的錢也搭進去了。
城市西擴,村民搶蓋誰也不甘示弱 在棗莊的大部分農村,農戶若要新建房,通常都是一圈院墻套著一處靠北的房屋,把院中央空出來,以方便使用,即便在城郊附近也是如此。但當你走進棗莊市中區宋嶺村時,卻會發現這個村子里民房有些怪異,幾乎所有的房子都建得和炮樓一樣,不僅看不到院子,而且都是兩層高。再仔細看,一二層之間明顯有加蓋痕跡,有的二層連窗戶都沒有,室內外都是水泥的原色,墻也沒有刷漆。
“這是因為基本上全村的房子都加蓋過。”14日,宋嶺村村民徐先生講述了村里興起搶蓋潮的始末。
從十多年前開始,棗莊市中區開始向西發展,當時因為修建了東湖公園,原來的西外環路兩側開發了大量的住宅小區,比如東湖經典、東湖明珠、東湖豪庭等等。新小區的主要賣點就是城西良好的居住環境和發展前景,一時間城西風光無二,城西的村民們也跟著沾了光。“要蓋樓就要拆遷,很多其他村的村民得到了不少補償款。”
2007年,同樣盼望著拆遷的宋嶺村村民動了起來,因為拆遷要按面積補償,有村民開始在自家原有的住宅上加蓋,希望拆遷的時候能多算一些。“就舉這么個例子吧,平時你請一個蓋房子的工人一天要花100元,那個時候得花200元,這還不一定能請得來。”徐先生說,眼看著別人家的房子拆遷能多算不少錢,村民們誰也不甘示弱,于是全村都開始瘋狂地搶蓋第二層。
房子面積翻番,為避執法隊夜里蓋樓 搶蓋風潮的興起不光導致用工費上漲,各種建筑材料的費用也都漲了上來。“樓上用的磚,原來每塊1元錢左右,后來漲到了每塊1.5元。水泥也是,正常價格每噸200多元,之后漲到了每噸300多元。”徐先生說,宋嶺村里拉建材的拖拉機轟鳴聲響成一片,當地政府很快也察覺到了這種情況,開始組織執法隊對搶蓋的村民進行勸阻。
雖然有人來制止,但是那么大個村還是管不住。村民們為了避開執法隊,開始晚上蓋房子。“讓工人晚上來干活很多都還不愿意,你還得給他加錢。”徐先生說,為了盡快把房子搶蓋出來,大家可沒少花錢。比如蓋房子用的吊車,白天讓什么時候來就什么時候來,只要300元錢就能租一天,但在搶蓋那會兒,價格一直漲到了600元一天,就這個價格還得排號,不一定哪天才能用上。“說是搶,一點都不為過。”接連的搶蓋、加蓋,使得宋嶺村很多村民家的建筑面積一下子翻了番。“這個村里一共是180多戶,戶戶都在蓋。”馮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家土地使用證上的面積是200多平方米,經過前些年的加蓋,現在一層和二層加起來已經有500多平方米。
“我們家房子大門本來和南邊的道路之間有一片空地,后來往南蓋到路邊上,又重新弄了個大門。”馮先生說,現在要通過兩個大門才能進到里面,因為原來的院子也做了加蓋,里屋的陽光已經完全被擋住,即便是白天也黑漆漆的。今年冬天,馮先生剛用泥做了一個小爐子,由于院里已經沒有可以晾曬的地方,只能放在大門口曬干。
樓市遇冷拆遷無期,租也租不出去 村民沒想到的是,到了2011年和2012年,棗莊的房產市場開始顯露疲態,即便位于東湖公園邊上位置很好的房子,也出現了滯銷,還出現了開發商跑路的情況。那個時候,市中區向西南方向的開發已經到了宋嶺村的北緣,一些新開發的商業樓距離宋嶺村靠北的農房僅有幾米遠。但是,幾米遠的距離讓村民加蓋的房子成了一時光景,從那之后開發商突然消停了不少,原來村子里時常會有某年某月就要開始拆遷的傳聞,如今誰也沒有關于拆遷的消息了。
其實,即便馬上能夠拆遷,村民能從這些加蓋的房屋上獲得的利益恐怕也很有限。一位村民介紹,他加蓋的房子算下來每平米大概花了200多元,但前些年北邊緊鄰的村莊在拆遷時,每平米才補償了300到400元左右,主要還是按照土地使用證上的面積進行補償。
棗莊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宋嶺村這樣的村莊,當地政府和開發商都很頭疼。一般情況下,如果開發商拿下的地塊里有類似的村莊,會按照土地使用證上面積的補償標準來補,如果對加蓋房屋也作補償,就會定一個時間點,只承認這個時間點之前蓋的房子,之后的都不算數。
實際上,這種搶建的行為是兩邊浪費資源,村民建的時候要花一部分錢,拆遷的時候要動用各種機械設備去拆運,也要花不少錢。這也導致政府部門和開發商寧愿去征用耕地,也不愿意去征用這樣的民居。此外,那些加蓋的房子其實一點用也沒有,大多數村民都不愿意費力氣把水和電通到樓上,附近開發區工廠的打工者想租房也不愿意住那樣的房子。“租不出去,最多只能放些用不著的農具。”
政府派人制止吵過好多架 14日上午,記者來到宋嶺村所屬的永安鎮鎮政府,見到了主要負責建筑規劃工作的鄉建辦劉主任。“當時政府去村里治理,不知道吵了多少架,費了多大勁。”劉主任說,宋嶺村的這種情況其實并不是孤例,永安鎮很多村都離城區非常近,村民也都很清楚未來隨著城市發展,很多村要拆遷改造。
當年宋嶺村的村民開始搶蓋時,周邊還有一些村也搶蓋了起來。政府發現之后組織了執法隊,對搶蓋的村民進行制止,但很多村民不僅不配合,而且有一些沖突。村莊太多,政府人員數量又有限,村民更是見縫插針地蓋了起來。
按照有關政策,村民建房需要鎮里審批,但村民并不管這些,看著別人蓋自己也蓋,生怕吃了虧。政府加大了對村民的政策宣傳。劉主任介紹,按照相關標準,村民搶蓋的這些房子沒有手續,如果拆遷只能補償一部分工料費,目前的標準是每平米330元。
從政策來講,搶蓋只能補工料費,一來一去村民相當于白忙一場,但很多村民又開始用最便宜的料加蓋,“每平米用料不到330元,村民就想賺這個差價。”劉主任給算了一下,一戶村民搶蓋了200平米,每平米比補償的工料費少花了100元,那么補償的時候就賺了2萬元。“2萬元對于村民來說并不算少,而且在很多人看來,可能一輩子只有一次通過拆遷賺一筆的機會。”
記者觀察
雖有耕地補貼吃根蔥都得花錢 雖然宋嶺村還叫做村,但是村里的村民早就開始向市民過渡了。宋嶺村的耕地早就變成了工廠區,建起了廠房,村民們每年可以按照1畝1000元的標準領取到補貼,而很多不種地了的村民都選擇到附近的那些工廠去打工了。
在宋嶺村采訪時,記者遇到了正在家門前收拾蔬菜的張女士,與很多去工廠打工的村民不同,她現在做起了小買賣,在工廠附近賣早點。之前有地種的時候一年都不用買吃的,現在雖然每年有補貼拿,但想吃一棵蔥都要花錢去買,經濟壓力大了不少。無奈,張女士只好學了手藝,去做早點生意。
對于自己家的老房子,她覺得住著其實挺好的,拆不拆遷對她來說并不重要。只不過村里的年輕人大多都期盼著早一天拆遷,她自己的孩子就經常問,“咱們這兒什么時候能拆啊?”孩子希望能住樓房,冬天有暖氣,現在的房子太冷了。
采訪中另一位騎電動車的女士也加入了談話,她說自己15歲的女兒也常問什么時候能夠拆遷。她常對女兒說, “等你出嫁的時候咱們這兒就該拆了。”對于未來,她告訴記者,希望拆遷之后回遷的房子別建那么大,100平米以內最好,這樣他們這些人家都至少能弄兩套,一套自己住,一套給孩子。本報記者 袁鵬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