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青島市委市政府著眼于淘汰落后產能、加快轉型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改善城區環境,把老城區企業搬遷作為突破口,以市北區、李滄區為重點,啟動實施了青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企業環保搬遷,取得了明顯成效,初步形成了“產業改造升級、城市功能優化、縣域活力增強、居住環境改善”為特征的轉型發展新格局。
全市搬遷關停企業94家 “十二五”期間,青島按照先易后難、有序推進的思路,加快老城區企業搬遷。在全市列入搬遷規劃的120家老企業中,已有109家啟動搬遷,累計完成投資359億元。
按照今年年初市政府確定的青鋼、堿業等重化污染企業年底前老廠區關停的目標,12月1日,雙桃精細化工及其三個合資企業關停;12月24日,青鋼老廠區全面關停;12月30日,青島堿業、東岳泡花堿、東風化工、自力化工4戶重化污染企業全部關停,截至目前,全市搬遷關停的企業達94家,企業環保搬遷完成預定目標。
為何搬遷之一:改善居民生活的需要 在搬遷過程中,青島市結合城市規劃和周邊居民棚戶區改造以及公共設施配套建設需要,創新搬遷推進模式,劃定了21個搬遷片區實施整體搬遷改造,土地實行統一補償、統一整理、統一儲備、統一出讓;其中市北區鎮江路、長沙路、瑞普電氣、撫順支路、動力機械廠和李滄區黃海橡膠等6個搬遷片區完成土地出讓,市北區中油葡萄酒廠片區和橡膠谷二期片區部分土地出讓。
為何搬遷之二:城市發展的需要 對高污染、高耗能、高危險的企業,堅決予以關停轉產,截至目前,搬遷關停的企業達94戶。對一般性、沒有污染的工業企業,鼓勵轉型發展,六棉紡織、紅星化工廠、原青島木工機械廠等7戶企業整體轉型。
為何搬遷之三:企業發展的需要 同時,推進搬遷企業原址地塊規劃論證,保證原址地塊土地價值,以地變資,返還企業用于職工安置、新項目建設投資等,并不斷拓展新的融資方式,通過土地收儲、銀團組合貸款、產業基金等形式幫助企業解決搬遷資金來源。
怎樣搬遷?將職工利益放在首位 在推進企業搬遷進程中,市政府始終將職工利益放在首位,指導企業依法、有序安置職工,搬遷資金優先清償職工欠薪欠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在已啟動的搬遷企業中,累計分流和安置職工約3.8萬人。
此外,依法加大對城區污染企業環保、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執法力度。針對搬遷企業關停、新項目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環保、安監部門指導企業制定了周密的關停環境保護方案和安全生產方案,督促搬遷企業強化防控措施,制定了應急預案,組織了演練,將安全生產放在首位。對搬遷企業新上項目,強化資源、環境和安全指標控制,提高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確保新建項目環保、安全。
建設中的青鋼集團董家口新廠區。
搬遷成效之一:借助環保搬遷企業加速轉型升級 借助環保搬遷,我市老企業紛紛搶抓機遇,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速轉型升級。
今年11月份,青鋼董家口特鋼新廠區實現了全線貫通,正式投產,工藝裝備全部達到行業一流水平,產品結構中優特鋼品種占到90%以上。海灣集團所屬化工企業是我市環保搬遷的重點企業,集團利用搬遷機遇實現裝備、技術、工藝全面升級,在“一南一北”兩個化工基地規劃總投資超過百億元,南部黃島董家口化工基地建設聚氯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偏硅酸鈉、液體化工碼頭項目,北部平度新河化工基地建設化工中間體及染料、硫酸鉀、氯化鈣、小蘇打、硅膠、緩控釋肥等項目。所有新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近180億元,屆時青島的化工產業將實現二次騰飛。
在搬遷過程中,我市老企業紛紛將環保搬遷作為核心宗旨,踐行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搬遷企業新建項目工藝和環保達到國際領先。
青島海晶化工集團
特鋼環保投資占總投資的11%左右,年節能11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27.5萬噸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均達到鋼鐵行業清潔生產標準一級水準,與老廠區相比,煙(粉)塵、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減少89%、38%,COD實現零排放。海晶化工引進世界最先進的乙烯基專利技術,走高附加值、低能耗、零排放的綠色高端之路。青島堿業生產氯化鈣的副產品二氧化碳,過去只能排放到大氣中,新項目將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生產小蘇打,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萬噸以上。雙桃精細化工已研發完成數十項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方案,每年減少廢水排放量15萬噸。
搬遷成效之二:老城區及全市污染物排放量大幅減少 隨著老城區企業的搬遷關停,老城區及全市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減少,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據對已關停老廠區的29戶污染企業統計,市區每年可減少工業廢水排放量2243萬噸,占市區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69%;減少COD排放量1760噸,占市區工業廢水總量的69%;減少氨氮排放量121噸,占市區工業廢水總量的68%;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381噸,占市區總量的20%;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816噸,占市區總量的15%;減少煙(粉)塵排放量15512噸,占市區總量的75%。
搬遷成效之三:將拉動縣域工業總產值增加1000億元以上 在老城區企業搬遷過程中,我市注重統籌城鄉發展,引導企業、資金向縣域工業園區布局。已啟動搬遷的109戶企業,80%落戶省級開發區、工業經濟功能區、產業集聚園區,形成集聚效應。據測算,已啟動搬遷的109戶企業,全部投產后將拉動縣域工業總產值增加1000億元以上。
搬遷成效之四:老城區空間優勢和生態優勢將重新釋放 隨著我市一批老企業完成整體搬遷,騰出的地塊按照總體規劃,多用于整體成片開發,轉型發展商貿服務、文化創意等高端服務業,或是建設大型基礎設施,老城區的空間優勢和生態優勢將重新釋放。
據統計,搬遷騰出土地中約30%的土地將用于學校、幼兒園、老年公寓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以及城市道路和綠地建設,同時配建了7700余套保障性住房,提取保障性住房基金6億多元。山東省最大的鐵路客運樞紐站青島北客站在國棉六廠、黃海橡膠等19家企業搬遷騰空地塊建成并投入使用,帶動形成1.9平方公里的交通商務區。
根據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下一步將按照生態宜居、產城融合的規劃理念進行整體謀劃,成片開發,著力打造膠州灣東岸的宜居社區。
相關鏈接:
>>>>>杭鋼半山基地全線熄火關停 讓“西湖藍”在頭頂呈現 2015年12月28日,在用完最后一批坯料、結束了流水線上最后的一道工序,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承載了許多人青春記憶的杭州半山鋼鐵基地,在2015年的最后一個月正式“熄火”,全線關停。
據公開報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杭州市長張鴻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力爭年內關停半山電廠和杭鋼,要讓‘西湖藍’在我們頭頂呈現。”杭州市環保部門數據顯示,杭鋼集團半山基地一年需要用120萬噸原料煤,關停后,一年將減排二氧化硫7000噸、氮氧化物3400噸、煙塵3000噸。
10月24日,杭鋼發布了鋼鐵生產線停產的公告,稱根據杭鋼集團整體轉型升級的總體安排,半山鋼鐵生產基地擬于2015年底前關停。
停產涉及公司下屬煉鐵廠、轉爐煉鋼廠、中型軋鋼廠、熱軋帶鋼廠、焦化廠以及控股子公司杭州鋼鐵廠小型軋鋼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鋼高速線材有限公司、浙江杭鋼動力有限公司等鋼鐵生產體系等,僅保留非鋼鐵生產業務。
>>>>>>城市鋼廠的退出:馬鋼合肥、杭鋼產能全部清出 城市鋼廠是并不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現象,這是一種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的問題,由于一個鋼廠或者化工廠的建設,員工集聚,逐步以一廠為中心發展成為一個城市,形成一廠一城的獨特現象。據卓創資訊統計了解,全國有75家重點鋼鐵企業,18家建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34家建在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產量超過千萬噸的有17家。
隨著城市的發展,經濟、產業結構開始出現大的變化,城市鋼廠不再成為一座城市的驕傲,而是成為城市污染、阻礙城市布局的一個癌腫,搬遷也就成為一個無法規避的課題。
在全國34家城市鋼廠中,馬鋼合肥和杭鋼的例子并不是先例,首鋼搬遷至曹妃甸,青鋼搬遷至董家口新區,石鋼搬遷至井陘礦區,再到馬鋼合肥鋼廠停產、杭鋼半山基地停產,搬或者不搬可能已經上升至搬或者停產的問題之上。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把去產能放在2016年經濟工作的首位,可見中央對于去去產能的重視程度。另外,還有一條是到2016年凡是環保不達標的鋼廠一律不得開工,這是2015年新環保法公布之后再次對鋼廠環保問題提出要求。
>>>>>>山東省下決心推動鋼鐵等行業企業搬遷 2015年12月27日-28日,山東省經濟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以推進結構性改革為重點,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確保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是以加快推進工作指導轉變為引領,形成結構性改革的鮮明導向。在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上,必須擺脫"速度情結"和"換擋焦慮"思維定式,突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二是以產業轉型升級為方向,攻克結構性改革的難題。下決心推動化工、鋼鐵等行業企業搬遷。加快推進污染防治一體化,嚴格環保執法,對不達標的企業依法實施限產停產治理。三是以創新驅動為引擎,增強結構性改革新動能。四是以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建設為重點,改善結構性改革的支撐條件。五是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先導,排除影響結構性改革的體制機制障礙。六是以高水平雙向開放為動力,拓展結構性改革的空間。七是以防范風險維護穩定為底線,保障結構性改革順利推進。
[編輯: 王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