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醫養結合難題的"青島答案":六種類型成為亮點

2015-12-04 06:48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十二五”期間,島城老年人口進入快速增長期,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57萬人,占總人口的19.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為適應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態勢,本市圍繞建設宜居幸福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發展定位,提出了加快實現“老有所養、病有良醫”、打造國際健康城市的發展目標,大力加強醫養結合頂層設計,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負責、融合發展、全面覆蓋”的服務模式,市衛生計生、民政、人社等部門密切合作,做到醫療、養老、社保政策有效銜接,初步實現了醫、養、康、護一條龍服務。

  醫養結合,青島探索十余年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醫療養老問題越來越被社會關注,特別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面臨“醫院不能養,養老院不能醫”的困境,老人健康難以保障,家庭也承受著巨大的開支負擔。

  單純的養老機構難以滿足養老需求。早在2003年,島城就有養老機構開始探索醫養結合。市北紅十字老年護理院院長譚美青告訴記者,當年,他們護理院是全市較早開展臨終關懷的養老機構,接收失能、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那時候就我們一家,老人病情重的、輕的,都到我們這兒來,高峰期一年能送走100多位老人。”譚美青說,剛開始做時,市里是沒有任何政策的,即使再節省,老人們需要花費的治療費和醫護人員的護理費也都不小,到2006年,青島市出臺了相關政策,正式將老年醫療護理業務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社區管理。

  2011年市人社局下發通知:重癥老年患者可在全市二級和三級醫院“養老”,并首先在市南區人民醫院試點。市南區人民醫院醫療專護病房護士告訴記者,市南區人民醫院在青島西部老城區,醫院周圍老人很多。記得早在2006年左右的時候,醫院里就總有五六位常年壓床的老年病號,這些老年病號留在醫院里,影響了醫院床位周轉使用,醫院壓力也很大。專護政策在減輕病人家屬壓力的同時,也給大醫院減了壓,不少享受專護政策的病人,就是從青大附院、市立醫院、海慈等大醫院ICU病房轉出的。

  2012年,青島市在全國首創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并從今年1月起將覆蓋范圍擴大到農村。與2012年最初的制度相比,本市參加職工社會醫療保險、居民社會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按規定納入護理保險覆蓋范圍,覆蓋人群810多萬人。

  70多歲的退休職工趙晶發生車禍后一直臥床,左側身子不能動,以前一直在家伺候,今年5月送到青島乳腺病醫院醫療專護中心,按照本市長期護理制度,趙晶可以享受制度中的醫療專護待遇。根據規定,參保職工在專護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護理費,報銷90%。“以前沒有享受專護待遇的時候,老人身上三處插管,家里除了有專人陪護,還要花數千元的費用,現在享受到專護待遇,除了有專業醫護人員護理,花費也大為降低。”趙晶的兒子現在身上的擔子小多了。

  青島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失能、半失能老人面臨養老和醫療“去醫院養不了老,到養老院就不了醫”的困境,他們最需要的是“醫養結合”式的長期、持續醫療照護。

  據市社會保險事業局統計,享受長期醫療護理保險患者個人自負比例僅10%,年人均負擔1400元,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住院難、看病貴”問題。

  本市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實施3年來,已有約4萬名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享受了護理保險待遇,平均年齡80.2歲,支出護理保險資金9億多元,8000多名臨終關懷老人有尊嚴地走完了生命最后旅程。

  長期護理保險在國外被稱為繼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之后的“第六大保險”,青島的探索在全國具有示范意義,山東已在全省推廣青島經驗。

  醫養聯姻,六種類型成亮點

  在近年來的探索中,島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養老機構的發展,醫養結合卻一直是難點。養老機構如何和醫療機構的合作,是島城養老發展的瓶頸之一。

  醫養結合區別于傳統養老的重要標志是突出醫療功能,據悉,本市經過探索實踐,已建立起“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聯結合,養醫簽約、兩院一體、居家巡診”六種醫養結合類型。

  所謂“醫中有養”是鼓勵二、三級公立醫院轉型為老年醫院、護理院或開設老年專護病房,提供醫養結合型醫護服務,目前,島城已形成層次清晰、分工明確醫養結合服務新體系,18家醫院實現轉型發展。青島市第五人民醫院丁院長對記者說,他們作為中西醫結合的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本身就有很高的可信度,不僅盤活了閑置醫療資源,還解決了老年人有養沒醫的問題。

  “兩個機構,一門服務”,在養老機構中建醫療機構,共同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則是青島市醫養結合的又一特色——“養中有醫”。目前,全市14家養老機構,設置醫療床位858張,實現兩者的合作共贏。

  第三種方式是“醫聯結合”,即大型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養結合型醫療機構建立醫聯體。醫院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至醫養結合機構,提高醫療資源的整體效率,為醫養結合機構提供優質、連續、方便、有效的醫療服務。青島市中心醫院在醫聯體建設中進行了有益嘗試,張院長表示:“我們中心醫院與鑫再康護理院建立醫聯體,一方面將我們醫院長期患病的老人轉到這里,另一方面又將這里患急癥的老人及時轉到我院通過綠色通道進行救治。同時,我們的專家到這里坐診、巡診,又將這里的醫護人員送到我院培訓,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那么,沒有條件辦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如何開展醫養結合?青島市給出了“養醫簽約”的答案,由醫院承擔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樂萬家老年公寓是“養醫簽約”模式的試點,這家養老機構負責人介紹,他們公寓與附近的醫院簽約,每天有大夫護士來巡診,如果老人生病,能夠得到及時救治。

  還有膠州市采取的“兩院一體”模式,在新建衛生院的同時建立敬老院,統籌規劃、統一建設,實行“兩院一長”,衛生院院長兼敬老院院長,敬老院由衛生院托管。目前,膠州市14處衛生院、4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91處規劃內村衛生室全部完成標準化建設,形成了配套齊全、功能完善、服務優質的醫養結合型農村養老新區。

  另外,最便捷的類型當屬“居家巡診”模式,因為醫養結合不僅是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為入住老人服務,更重要的是將服務對象延伸到周邊社區居民,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為患病老人提供醫療服務。青島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承擔居家老人的巡診業務,每年組織65歲以上的老年人查體一次,60余萬人受益,為87.4余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并根據查體結果,開展有針對性服務。對健康老人,建立老年活動中心,組織文體活動,開展健康教育、健康診療、慢性病防治等服務。目前,全市6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02家鎮街衛生院已組建全科醫生服務團隊。

  “我老伴身體不舒服,今年,社區的大夫經常來量血壓、做心電圖,真是解決了家里的大問題。”家住市南的潘女士一直照顧失能的老伴,今年感覺擔子輕了好多。

  越走越寬,政策銜接是關鍵

  青島醫養結合的路能夠越走越寬,與醫療服務、養老服務、社會保險等各項政策的有效銜接不無關系。記者了解到,在實現“老有頤養”的目標的進程中,本市進行了有效的制度安排是關鍵,建立相關部門政策銜接機制。醫療、養老、社保政策有效銜接,確保醫養結合政策普惠全體老年人。辦理住院手續的老人,無論是在醫療機構的專護病房,還是在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均可享受醫保住院政策;辦理長期護理的老人,無論是在養老機構,還是居家護理,均可享受長期護理保險政策。全覆蓋的醫養結合政策,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建立起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人社部門牽頭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為平臺,面向參保人員中的失能、半失能人員,建立醫院、社區、家庭多層次的醫療護理體系,構筑以社區和家庭為主體的“醫養康護”一體化的服務平臺。長期護理保險對具備醫療資質的養老機構實行日定額包干結算,將失能、半失能老人細分為專護、院護、家護、巡護四種類型,“專護”按床日費170元,“院護”按床日費65元,“家護”按床日費50元進行包干結算,“巡護”藥品及檢驗費用由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大病和門診統籌支付。目前,全市658家護理服務機構開展護理保險業務,其中18家機構開展專護業務,46家機構開展院護業務,594家機構開展家護、巡護業務。此外,4000余家一體化村衛生室按規定均可提供巡護服務。

  長期護理保險的實行,保障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醫療護理權益,緩解了“住院難、看病貴”問題,促進了中小養老機構可持續健康發展,培育了一大批專業護理服務機構,提高了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率,實現了“患者減負擔、醫保少支付、機構得發展”的多方共贏。

  另外,本市還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民政部門牽頭為60歲以上“三無”、低保、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對半失能老年人,每月服務時間不少于45小時;對失能老年人,每月服務時間不少于60小時。區市政府按照城鎮每小時15元,農村每小時1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建立非營利普惠性養老機構扶持制度。對達標的新建養老機構,每張床位給予12000元補助。非營利普惠性養老機構每收住1名本市戶籍老年人,每月按自理老人200元、半失能或失能老人300元的標準給予運營補助。

  記者 張同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醫養結合 十二五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