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市北區鄰居節已走過11年 專家建議在全市推廣

2015-11-28 07:01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半島都市報11月27日訊(記者 朱薪雨) 誰能想到,在11年前,一個10歲小女孩串門拜年的小舉動讓政府開始辦起了“鄰居節”,而且在島城生根發芽,一年年地延續了下來,對鄰里關系、社區和諧、基層自治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1月27日,由光明日報、市委宣傳部和市北區委區政府共同舉辦的“守望相助和諧鄰里”研討會在市北區舉辦。研討會邀請了中央文明辦、中國志愿者服務聯合會、光明日報社、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青島社科院等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守望相助和諧鄰里”主題展開研討。專家們紛紛表示,鄰居節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可以向全市推廣傳播。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惠新安出席研討會并致辭,他表示,“市北區鄰居節走過了11個年頭,已經成為市北區居民喜歡的約定節日。”11年的實踐證明,舉辦鄰居節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有益探索,在消除鄰里隔閡、和諧鄰里關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北區人口數量眾多,居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復雜多元。從鄰居節創辦伊始,就堅持讓居民群眾站出來當主角,以“開門辦節”的形式征求意見、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逐步引導廣大居民參與活動的策劃組織,讓居民擔當活動的設計者和參與者,也搭建橋梁讓居民、企事業單位互相認識、互相了解,全區上下齊心協力共謀發展。

  “11年間,這個節日已覆蓋65.4平方公里,106.9萬人口;已開展鄰里互助活動4700余場次,參與居民逾80萬人次、企事業單位逾200余家。”市北區委書記劉建軍說,鄰居節期間開展了“互贈友情卡”“鄰里敲門—— 讓我們來相識”等鄰里相知活動,僅2015年,全區各社區鄰里間就贈送了19000余張友情卡,12000余戶居民參加了鄰里敲門日活動;11年來,廣大機關部門作為“大鄰居”,為社區居民舉辦就業、創業知識培訓講座700余場,送崗位4000余個,達成就業意向2000余人次;廣大黨員干部、企事業單位開展敦親睦鄰愛心幫扶2000余次,走訪困難居民20000余人次;以“互聯網+”的形式,打造了互聯社區平臺,實現了政策服務信息全覆蓋,讓群眾享受到了更優質便捷的服務。

  “鄰居節”不僅在居民群眾中建造了一座增進友誼的橋梁,也增進了群眾與政府間的融洽感情,在全區構建起“互信互助不互擾”的新型睦鄰關系,更成為提升市民思想道德水平、推進新型鄰里關系建設的重要抓手,成為推進青島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品牌。

  10歲女孩拜年拜出鄰居節

  如今已經大學畢業,希望更多人打開心門成為好鄰居


  11年前,10歲女孩孫睿涵在姥姥的鼓勵下,勇敢地串門拜年時,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小小的舉動,竟然廣泛地影響到青島城市社區的生活方式,甚至由此而產生了“鄰居節”。如今鄰居節已經成為市北區一年一度的“鄰里盛會”。

  “別說別人,連我自己和姥姥都沒有想過會這樣。”在當日的研討會上,孫睿涵談起自己和鄰居節的淵源,頗為感慨地說,她小時候十分內向,2004年春節,姥姥鼓勵她獨自去鄰居家拜年,有的鄰居十分熱情把她請進家里做客,也有的卻十分戒備甚至連門都不開,巨大的反差讓她感受頗深。

  當開學后原四方區少工委組織“童眼看世界,關注身邊事”的金點子征集活動時,小睿涵就想“母親有母親節,父親有父親節,兒童有兒童節,可是這鄰居們就沒有自己的節日”,經過姥姥的點撥,小睿涵遞交了一份關于建立“鄰居節”的建議,沒想到這份建議被轉交到海倫路街道辦,并被立即采納。當年,海倫路街道就辦起了第一屆鄰居節。

  “當知道老四方區要和市北區合并為新市北區時,我還擔心鄰居節會就此停辦,但是沒想到不僅沒有停辦,而且區劃調整后的市北區19個街道都開始辦起了鄰居節,影響力更加擴大。”孫睿涵高興地說。孫睿涵現在已經大學畢業,也選擇了從事社會工作。“鄰居節伴我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女孩長成了已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我對它的感情已經放在心里很重要的位置,我希望有更多人和我一起見證鄰居節的成長,通過它打開自己心里的那扇門,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好鄰居。”

  ■觀點碰撞

  “盡管我們不熟悉,但我沒有忘記你;盡管我們不熟悉,但我愿意幫助你;如果你愿意,我想認識你。”

  ——南開大學教授唐忠新

  歷史發展讓青島文化具備了青島特質,而青島文化特質的基本元素有4點,即“開放、包容”,“和諧、并蓄”,“重工、創新”,“秩序、理性”。鄰居節的發展也應該增加地方特色,克服千篇一律。

  ——青島社科院社會學研究員劉同昌

  在歷經各種災害和苦難下,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屹立千年而不倒,長期延續下來,其中有一些頑強生命力的東西。而鄰里價值觀具有特殊的價值,對于社會救助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滸

  ■數說鄰居節

  11年間,鄰居節已覆蓋65.4平方公里,106.9萬人口,開展鄰里互助活動4700 余場次,參與居民逾80萬人次、企事業單位逾200家。

  11年來,廣大機關部門作為“大鄰居”,為社區居民舉辦就業、創業知識培訓講座 700 余場,送崗位4000 余個,達成就業意向2000余人次;廣大黨員干部、企事業單位開展敦親睦鄰愛心幫扶2000余次 , 走 訪 困 難 居 民20000余人次。

  ■變化

  鄰居節搬上QQ群、微信群


  從2004年開始,鄰居節已經陪伴市民走過了11年,從最初的幾個街道、社區、10余項特色活動,擴大到現在的市北區19個街道135個社區、每年500余場特色活動;從簡單的文藝演出節目,拓展到挖掘和展演傳統民俗文化、民間技藝;從平民大眾化的自娛自樂,拓展到鄰里守望互助和各類志愿服務;從過去的社區廣場場所,開始向互聯網線上線下互動模式拓展;從群眾性的文化活動,拓展到機關部門下基層、送服務、解難題的聯系群眾、幫扶救助便民利民服務活動。

  與此同時,組織開展的好鄰居、好媳婦、好家庭、文明小使者等評選活動,涌現出了100多位草根典型,他們的事跡真實、生動,貼近群眾,既傳播了正能量,弘揚了好風尚,又促進了親仁善鄰、和睦融洽的鄰里關系構建,潤物無聲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唱響了社區和諧的主旋律。

  阜新路街道、水清溝街道等各個街道舉辦“居民家庭廚藝賽”、“我為爺爺、奶奶過金婚”等一系列亮絕活、秀家風的創意活動,還吸引了外國留學生的積極參與。鄰居節也呈現出新時期特征,合肥路街道同德路社區通過QQ群、微信群等新型載體,推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

  當然蓬勃發展的鄰居節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問題,市北區阜新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楊健曾經參與過調查統計,他告訴記者,“當前市北區鄰居節的主體一是居民,二是各級政權組織,而企業、社會組織參與較少。即使居民群眾的參與率也多數超不過5%,而且參與者多數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參與度較低。”

  楊健說,自己多次參與鄰居節策劃活動,他認為,“鄰居節應當通過更豐富、更新穎的活動形式,使轄區內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區社會組織、公益個體等群體廣泛參與進來,大小鄰居歡聚一堂,讓鄰居們更加深入了解,更加彼此溝通。使社區治理更容易達成共識,使社區問題更容易協調解決,使社區文化更加包容和諧,使社區生態更加健康向上。”

  ■建議

  辦成全市性的地方百姓節日


  南開大學教授唐忠新將傳統的鄰里關系總結為“互信、互助、又互擾”,“過去農村里相互之間非常信任,而且誰家蓋房子都是鄰居們一起幫忙,但在這種情況下,也容易出現互擾。比如平時吃飯端著飯碗到鄰居家一邊吃一邊聊,絲毫不避諱,也不會想到鄰居家是不是有事兒要忙。而在現代生活中注重私密性,這種事情最好是少做。”

  “在新時期下要發展新型鄰里關系,對于傳統鄰里關系不能全盤繼承,要繼承一多半改掉一小半。”唐忠新提出,新型鄰里關系應當是“互信、互助、不互擾”。同時,既要發展居民之間的和諧鄰里關系,又要發展居民與單位之間的和諧鄰里關系;既要發展熟人之間的鄰里互助,更需要倡導陌生人之間的鄰里自覺。

  青島社科院社會學研究員劉同昌認為,鄰居節是傳承青島特質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載體之一,也有利于塑造青島城市文化形象,增強文化吸引力,它已經超出了一般節慶的意義,充滿了時代感、親和力和巨大的歷史推動力。

  為此,劉同昌建議,“現代社區需要溝通的利器,而鄰居節正是這種攻克現代化壁壘的利器之一,應該堅守下去,自上而下,形成全市性的地方百姓節日。”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不少人都提到,要把鄰居節的文化滲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不僅拘泥于鄰居節節慶期間舉辦活動,其文化內涵要滲透到每一家的每一天中。“鄰居節需要有一個集中的活動時間,安排一些集中性的活動,但同時我們又不能局限于僅僅過一個節。”唐忠新憧憬道,“我所希望看到的是,鄰居節能在有序而悄悄的氛圍中,不斷發揮作用。讓現在一年一度的‘鄰居節’,變成老百姓生活的每一天。”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