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鄧海建
11月9日,交通運輸部對《關于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的公開意見征集正式結束,意味著這兩項政策進入最后的完善階段。據交通部介紹,有580條意見是涉及業態管理問題。大多數意見認為,目前“專車”平臺非法經營、不承擔責任和風險、擾亂市場,應當立即關閉平臺,取締“專車”。(11月9日中國新聞網) 征求意見,就是要聽聽各方的聲音。交通部梳理發現,在專車這件事上,竟然有“大多數意見”認為,應當立即關閉平臺,取締“專車”。這樣海量的“民意”,與此前媒體采訪與調查出來的,顯然有著性質迥異的分別。
我們當然相信這580條意見是真實的,交通部在處理這些意見上的態度也是中性的。不過,面對這樣的“民意結果”,很多人可能也不會無話可說。一來,大數據與云計算的今天,關于數量支撐的“民意”,民眾已經有了越來越理性的解讀。二來,征集過來的民意當然是真實的,但能在多大程度反映概率上的真實,也不是一回事。比如此前,蘭州市物價局召開全市居民生活用氣階梯價格聽證會。令人意外的是,如此重要的聽證會居然以“快閃”的節奏草草收場。又比如鄭州市召開水價調整聽證會,參加聽證的19名代表都同意水價上調,不少媒體記者卻被阻攔入場……在類似的案例中,一邊倒支持漲價的,肯定也是“民意”。但這樣的民意,總是讓人浮想聯翩,是充滿著導演意味的。
其實退一步說,叫停也好,支持也罷,都是真實的聲音。接下來,就看決策者如何研判歷史潮流,如何甄別“大多數”與“極少數”了。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