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記
10月11日晚,一篇題為《朱棟霖教授的公開信》的帖子在中文論壇凱迪社區發布,立刻引發網友關注。內容為蘇州大學博導朱棟霖教授實名披露他本人在蘇大文學院受到的包括被迫提前退休、11.52萬元績效工資被克扣等一系列不公待遇,并直斥該校文學院院長王堯行為不端。(10月12日《揚子晚報》) 在朱棟霖和王堯教授的“私人恩怨”之外,公眾更為在意的,是“博導炮轟院長”暴露出的高校共性問題。比如《公開信》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在兩次換屆時暴露出王堯不少問題,大量賬目從不公開,從不讓學科帶頭人、教授、院理財小組、教研室主任審看。在2008年12月文學院換屆時,十多位教授提出要查清王堯的不正當經費使用情況,要求王堯公布211賬目與規劃——均被王堯置之不理。他在會上說:‘我都有發票。’有‘發票’就正當嗎?王堯帶人在南園賓館吃喝,大量費用開具的名義是‘住宿費’。”
這個細節的真實性有待驗證,但這并不妨礙我們討論高校信息公開問題。原因很簡單,不管是蘇州大學還是其他高校,不管是科研經費還是其他經費,逐步推進信息公開,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到刀刃上”,不僅僅關乎教授和院長的“私人恩怨”,也不僅僅關乎經費使用“公平分配”。
在任何領域,公開都是最好的防腐劑。沒有足夠細致及時、科學嚴謹的信息公開,難言監督合力的強大、監督體系的完善。高校腐敗,也是如此:據粗略統計,十八大以來,截至今年4月底,僅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紀律審查”欄目公布的高校腐敗案件就已達50多起。從招生錄取到后勤基建,從物資采購到科研經費,從校辦企業到學術誠信,腐敗幾乎涵蓋了高校所有關鍵領域和環節。
就此而言,“博導炮轟院長”,不是兩位教授之間的“私事”,也不是蘇州大學的“家事”,而是事關所有高校所有經費使用、事關中國高等教育更好發展的“天下事”。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