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即墨11個項目入選市級非遺 爐包傳承600年(圖)

2015-08-17 07:44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早報訊 記者昨天獲悉,近日青島市政府公布了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41項名錄,即墨有11項入選,數量居各區市之首。據介紹,入選項目包括已經代代相傳了600多年的即墨爐包(水煎包)、失傳了40多年后又重新回到舞臺的民間舞蹈“九獅圖”等。此次入選名錄將有利于這些非遺項目得到更好地發揚和繼承。

  41項入選青島非遺名錄

  記者了解到,第四批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即墨的郭琇傳說、九獅圖、指墨畫、周氏布老虎、黃氏烙畫、傳統制作技藝(即墨麻片、水煎包傳統手工制作技藝)、泥老虎制作技藝、傳統香技藝、田橫硯制作技藝等11項升級為青島市級非遺。據介紹,入選的這些非遺名錄,在更好保護和發掘其文化價值的同時,也會努力讓它們得到傳承和發揚。

  名錄中,即墨市民愛吃的水煎包榜上有名。即墨水煎包俗名叫爐包,剛出鍋時底面金黃,溢油欲滴,讓人看了忍不住流口水,是北方經典的面食小吃之一。即墨市文廣新局非遺辦工作人員介紹,爐包是即墨環秀街道胡家村胡姓始祖于明朝所創,距今已有600多年,它的制作技藝目前已經傳遍山東半島地區。

  市級非遺即墨有23項

  即墨“九獅圖”亦稱“九獅舞”,屬硬架子道具舞,是流傳于原城關一帶的漢族民間舞蹈形式,約形成于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40多年歷史。“九獅圖”最初脫胎于高蹺表演手舉獅燈的形式,原本是一種消災祈福的舞蹈形式,后來經過歷年的演出活動,舞蹈從道具的制作到場記調度,都有很大的變化。到民國初期,更是受邀到青島、嶗山、海陽、膠州一帶演出。“九獅圖”反映了即墨市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恢弘氣度,在山東乃至全國堪稱獨樹一幟。可惜的是,上世紀40年代后一度失傳,直到1982年在全國民舞普查工作中,在老藝人的指導下,才恢復排練了這一民間舞蹈,如今重新回到舞臺。

  據了解,前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青島市級非遺項目即墨已有23項,省級和國家級非遺項目分別為5項和3項。

  (記者 康曉歡 攝影報道)

  新聞內存·水煎包

  據史料記載,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有胡氏三兄弟為避戰亂,自河南洛陽遷來膠東即墨城南定居。耕作之余,在即墨城外淮涉河河灘上做水煎包生意……每逢集市,食客云集。因為簡陋的餐館形似蟈蟈籠,來往食客便把水煎包以 “蟈蟈籠”稱呼。到清末民初,“蟈蟈籠”包鋪已遍及即墨城鄉。1953年秋,在青島市城鄉物資交流大會,即墨水煎包再次因其口感鮮香而成交流會亮點,聲名遂遍傳整個膠東地區。

    [編輯: 李敏娜]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