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電梯3.7萬部維護人員僅5000 如何保安全

2015-08-07 09:11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近期,國內多地發生電梯吞人事件,電梯安全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記者對島城電梯行業進行調查發現,雖然在監管方面明確了質監部門為最高主管部門,但由于全市電梯已達3.7萬部,而維護從業人員僅5000人,質監部門也面臨著人手短缺的尷尬。在電梯日常維護中,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漏洞。專家指出,電梯安全責任“鏈條”該檢修了。

  監管

  最高監管方到底管些啥


  “質監部門是主管電梯的最高監管方。”8月6日,青島市特種設備協會電梯專業委員會主任孫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那么,質監部門都管些啥呢?孫劍介紹,一個新型電梯的誕生,設計方案要經由國家電梯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審核;獲得批準后,要求制造企業生產出樣梯;樣梯再由該檢驗中心依據《電梯制造安裝安全規范》進行試驗;試驗合格后,批準該型號的電梯可以生產。

  正如開車需先考取駕照一樣,電梯的生產制造企業、安裝企業、維保企業以及從事電梯維修、保養、改造的人員,都要先取得資質,質監局就負責培訓、審核、發放資格認證或者許可證。

  電梯企業和從業人員獲取資格認證后,其行為由誰來監管?“電梯安裝公司、維保公司及從業人員的日常行為,由質監部門依照相關法規來監管。”孫劍稱,去年起,青島各區市的質監部門與工商部門陸續合并為市場監管局,仍具有電梯監管職能。

  孫劍介紹,質監部門對電梯的直接檢查大體分為三種。一是電梯完成安裝以后必須進行現場檢驗,驗收合格后方能運行使用;二是抽查,不定期、不定點地對在用電梯進行質量抽查,同時檢查維保單位的維保記錄情況;第三就是一年一度的定期年檢。

  漏洞

  人員配比嚴重不足


  國內接連發生電梯事故,“維保公司”被媒體反復提及,許多市民才明白,原來電梯平時是由維保公司來負責維護和保養的。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全市維保單位數量、持證從業人員數量,與電梯存量有著巨大的數字懸殊。

  據青島市質監局公開的統計數據,青島目前共有3.7萬部電梯。孫劍介紹,目前全市有資格認證、有官方備案的電梯維保單位共計130余家。“維保公司又分為A、B、C三個等級,A級最高,C級最低。”孫劍說,這130家維保公司中,A級、C級少,B級多。

  孫劍透露,具有資格認證的從業人員大約5000人。這就意味著,130家維保公司、5000從業人員,去應對3.7萬部的日常維修、保養、檢查、改造,不少維保公司同時承擔著電梯安裝業務。

  質監部門監察隊伍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記者了解到,電梯只是8大類特種設備之一,直接對電梯具有監察職能的,是市、區特種設備監察部門,目前共有持證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不足100人,他們要面對的是包括3.7萬部電梯在內的鍋爐、索道、大型游樂場設施等共近10萬臺特種設備。一方面是人員力量的不足,一方面是電梯數量的眾多,安全“縫隙”可想而知。

  維保記錄很容易造假

  根據特種設備安全法,電梯的護保養單位應當在維護保養中嚴格執行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保證其維護保養的電梯的安全性能,并負責落實現場安全防護措施,保證施工安全。電梯的維護保養單位應當對其維護保養的電梯的安全性能負責;接到故障通知后,應當立即趕赴現場,并采取必要的應急救援措施。

  據市質監局介紹,電梯維保公司最低維保密度應為每15天一次,此外還有月檢、季檢、半年檢等,每次都必須做好維保記錄。但不少市民反映,“從來沒有見過小區電梯的維保公司公開維保記錄,到底有沒有如期檢查,誰知道?”

  經記者核實,目前并沒有相關法規強制要求公示電梯的維保記錄。“不排除有維保單位像交作業一樣,維保單劃個鉤、簽個字應付了事,實際維保效果難以保證。”孫劍說。

  托管機制造成管理無力

  “電梯安全責任體系中,使用單位是第一責任主體。”孫劍同時也指出,現實中第一主體責任落實起來有難度。以商場為例,應該配備電梯安全管理人員,一方面對維保單位進行監督,另一方保障顧客安全。但電梯安全管理人員流動性、不固定,責任落實困難。其次,以住宅小區電梯為例,有的小區物業連電梯運行費都收不上來,根本沒人去好好檢查電梯安全。  

  據了解,國外電梯多是由廠家自己承擔維保工作,但我國目前電梯廠家少有自己維保,據統計,70%的電梯是委托給了第三方維保公司。各環節獨立,責任分散,管理無力。

  對于托管機制,孫劍表示,特種設備安全法相關規定明確了電梯制造單位的安全責任,電梯的安裝、維保、改造、修理都應該由制造企業來承擔。“可恰恰是這最有力的一條,并沒得到貫徹落實。”孫劍透露,曾有異議指出,如果讓制造單位承擔或者委托單位進行安裝、改造、修理,會形成壟斷,電梯制造企業控制整個市場。因此,電梯的保養才由取得許可的單位來進行。

  說法

  法規這么多,到底該用哪一個?


  電梯事故層出不窮,我國都有哪些法律法規與電梯生產、維保及監管息息相關呢?記者對電梯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梳理。

  2003年2月19日,國務院第6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2009年1月14日,國務院令第549號中公布《國務院關于修改〈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決定》,自2009年5月1日起實施,這是對《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一次大的修改。很快,國家質檢總局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制定了一部專門的電梯法規:《電梯使用管理與維護保養規則》,于2009年5月8日頒布,適用于電梯的使用管理與日常維護保養工作,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2013年6月29日,條例上升為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次會議上通過,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青島市特種設備協會電梯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劍介紹,青島市也有兩部有關電梯的現行管理辦法,即《青島市電梯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和《青島市電梯安全運行服務規范》。《青島市電梯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于2010年11月23日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青島市電梯安全運行服務規范》于2014年5月8日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通過,2014年5月20日發布實施。

  孫劍介紹,《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當前并未廢止,《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特種設備安全法》都在使用當中,二者并沒有沖突,只不過法律規定的涵蓋面大一些,條例規定的內容更細致。在青島市,電梯使用單位和維保單位也必須遵守青島市的上述兩個管理法規。如果發生事故,還要依照《特種設備事故調查處理原則導則》進行處理。

  責任不明,導致國內電梯事故頻發

  山東齊海律師事務所牛紅巖律師介紹,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關于電梯方面的具體法律,在大多數電梯事故案件中,一般只是侵權賠償,不會直接追究刑責,因電梯事故被判刑責的案件并不是很多。如果發生嚴重的電梯傷人事故,我們也只能依據《刑法》第134條,即重大責任事故罪來定罪。“具體的適用條件是,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處罰一般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牛律師說。

  重大責任事故罪要求存在過失或過錯。從學理角度講,就是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主觀心理狀態。判斷過失和過錯的依據,往往是根據安全生產或者設備維修保養的要求衡量,比如基本規范是一年保養十次,但有關單位三年都沒有保養一次,這就是失職,說明多少存在一些過錯。

  牛律師還從生產、安裝、維護這幾個環節來具體分析了每個環節的責任。“只要一個電梯確實按照標準生產出來了,并且獲得了合格證,質量就是過關的,將來這臺電梯一旦出現問題就跟生產商無關了。如果電梯生產出來是不合格的,沒有獲得合格證卻被銷售出去,那么生產商和銷售商就應該按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定罪。”牛律師說,“如果是因安裝不規范導致的事故,那么安裝人員就應該承擔主要的責任。如果是電梯因為維保不到位出現事故,那么電梯的維保單位就應該承擔主要責任。”

  有網友建議國家應立法保障電梯的安全運行,牛律師也比較贊同這種看法。“現在電梯事故頻發的原因有很多,責任不明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該拿錢維護的不拿錢,該定期維保的維保不到位,該監督的監督不到位。如果下一步國家要在電梯方面立法,我覺得也應該從設計、安裝、維護、監督和人員培訓等幾個方面入手細化責任。”

  聲音

  用房屋維修金設電梯120


  早在2014年2月,山東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市人大代表欒少湖在兩會上曾提交《關于設立動用房屋維修金設立青島市電梯應急救助中心的建議》。欒少湖建議,“市民在購房時,建設單位已將電梯維護費歸到購房款中來作為房屋專項維修資金,但大量的資金仍然處于閑置狀態,不如就用它來設立一個青島市電梯應急救助中心,按照‘120’、‘122’等緊急應援系統的模式,設立24小時值班崗,保證市民在電梯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夠第一時間獲得救援。”

  8月6日,欒少湖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提建議的原因是電梯內的維保電話太多了,而且很多都打不通,如果建立了電梯應急救助中心,由救助中心負責與維保公司保持聯絡,在發生事故時聯系該維保公司或其他社會機構展開救援,效率會提高很多,也不至于經常打不通電話。

  “然而這個建議并未被采納”,欒少湖稱, 為此,他專門找過物業管理辦公室,得到的回復是該建議無法實施。欒少湖又建議從電梯建造企業交的質保金中拿出一部分錢來建立該救助中心,但也未得到相關部門的回應。

  不妨給電梯投上商業險

  今年兩會,欒少湖又建議建立青島市電梯商業保險責任制度。欒少湖提出,目前投入使用的部分電梯已超過維修年限,部件普遍老化,這些年久失修的電梯因為維修費用過高往往遭到原生產廠家與維保公司的忽視,出事后經常會相互推諉,而建立電梯商業保險制度,不論生產、使用和維保任何一方投保,都可以達到“一人投保多方受益”,更好地保護電梯使用者在人身受到傷害時,及時得到賠償。

  商業保險會逐步成為分擔政府責任的主要手段,建立以保險公司為主體的電梯事故社會救助體系,勢在必行。“然而青島的保險公司對此并沒有什么響應,可能因為掙不到錢”,欒少湖說。“可以將電梯比作車輛,機動車上保險,電梯也可以效仿,然而建議提上去后就沒有任何回音,青島保監局這邊也沒有任何回應。”欒少湖遺憾地說。

  本報記者 王媛  見習記者 魏超然 尹彥鑫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電梯 維護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