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焦土抗戰:給日本人留一座空城(圖)

2015-07-10 10:56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面對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當時的青島市長沈鴻烈奉行國民政府消極的“焦土抗戰”策略,炸毀了日本在青的大部分企業;將裝滿砂石的5艘軍艦和5艘小火輪沉入港口阻塞航道;為保存經濟命脈,四方機車廠等廠礦企業向內地遷移……“七七事變”發生5個多月后,沈鴻烈率海軍陸戰隊、保安隊、警察9000余人及部分官員、眷屬向魯西南一帶撤退。1938年1月10日,日本軍隊不費一槍一彈占領青島,此時剩下的是一座工業廢墟、堵塞的航道和僅有5萬人口的“空城”。

  背景

  不得已撤退實施焦土抗戰


  1937年8月14日德縣路事件發生后,局勢由一觸即發突轉緩和,日本對青島作戰計劃暫停執行,從8月底日本開始撤僑,青島暫時免于日軍踐踏。曾任國民政府青島市長的李先良在回憶錄中分析了日軍挑起事端后又暫停是事出有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顧忌日本在青的僑民及其財產安全問題。“我們知道敵人最初在青島不戰而走,是要保存他們的產業。”當時日本在青僑民有2萬余人,工廠200余家,其中投資最多的是十幾家紗廠,他們在青島的財產價值超過中國人的財產價值,如果在市區作戰,即將全部損失。

  8月以后,當時的中央政府以滬戰吃緊,將原增防青島的稅警五、六兩團開赴上海作戰,所遺防務仍由海軍陸戰隊及教導隊、保安隊負責。當時的市政府日夜進行軍事部署,并以充裕時間對日本在青島經營多年的主要財產也就是九大紗廠進行破壞準備工作。

  在此期間,日軍主要目標是滬寧和太原,當10月初,華北日軍占領德州后,對山東采取“策反”和羈縻政策,力圖不戰而取。“那時上海的戰事,一般人還以為是局部戰爭,結果總會局部解決。后來戰事越打越久,敵人的兵員愈來愈多,而且平津被占,上海失守,才知道范圍擴大已經形成中日兩國的全面戰爭。我們估計青島的地理形勢決不能守,就打算如果撤退青島,一定要取得很大的代價,因此考慮青島的焦土政策。”李先良說。

  10月1日蔣介石任命沈鴻烈為青島海軍總指揮。1937年12月4日,蔣介石電令沈鴻烈實施焦土抗戰,并伺機撤離放棄青島。

  準備

  一年前秘密培訓爆破人員


  在李先良的記憶中,當時日本在青的九大紗廠擁有45萬紗錠,綿延于四方、滄口一帶達20余華里,廠址堅固、規模宏大,且各紗廠均安裝有防火設備及蓄水池,并非簡單放火所能毀滅。為此沈鴻烈和有關人員共同協商后,設計三條行動方案:一、以人力毀其精巧紡紗機器;二、以火力毀其倉庫物資;三、以炸藥毀其機器鍋爐。

  其實早在一年多前,沈鴻烈就開始為焦土抗戰秘密做準備。

  青島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寫的《青島文史》叢書收錄了1936年夏受沈鴻烈邀請來青島為炸毀日本人工廠培訓爆破人員的馬錫年的回憶。馬錫年此前在北平南苑二十九軍教育處任中校工兵教官。據馬錫年回憶,他1936年10月來到青島,沈鴻烈表示:“日本帝國主義欺我太甚,必須予以打擊,國恥必須雪洗,一切犧牲在所不計。”

  “因青島日本特務很多,并收買了一批漢奸,對青島市政府進行秘密偵察”,馬錫年稱當時培訓爆破人員必須嚴格保密。到了1937年春,他培訓的人員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通訊爆破技術。“七七事變”后,1937年8月,濟南兵工局支援青島的8噸黃色炸藥和1500個雷管秘密運抵青島。1937年9月,沈鴻烈正式任命馬錫年為通訊爆破大隊長,任務是徹底爆破日本工廠。到了同年11月,開始秘密在一些日本人的工廠裝置炸藥。

  “首都既陷,魯省韓復榘南撤,日軍追蹤而下,青島已成包圍之勢,我們把爆破隊組織起來,預先在各紗廠的機器旁邊,把炸藥裝好,只要電流一通,就可以全部爆炸。”李先良在回憶錄中記錄了其中的細節,“沈氏之設計周密,破壞之徹底,誠非敵人所能預料。”

  炸毀

  爆炸后大火燒了三天三夜


  戰事愈演愈烈,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軍由津浦線北攻入蚌埠,而由平津南侵的敵人也要渡過黃河奪取濟南。12月18日,日本陸軍參謀部發出侵占山東和青島的作戰指令。同日下午4時,沈鴻烈下達了當晚8時開始引爆點火的執行命令:“爆破后由各指揮官率有關隊長親臨各場復驗,如不能達到預期破壞目的,各指揮官即以頭授余。”下午5時開始戒嚴,斷絕行人。晚7時50分各點火手進入指定位置,晚8時,沈鴻烈一聲令下,爆破隊即奮勇效命,包括日本九大紗廠、四方發電廠、啤酒廠、煉油廠、兩個橡膠廠、機車廠以及碼頭、車站、兩個自來水水源地等重要設施同時點火引爆。“從滄口、四方到市內,連綿30華里,爆炸聲連續轟鳴,火焰沖天,日本人的工廠盡成焦土,只有國人經營的華新紗廠未遭破壞。”這次爆炸引起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給日本造成了上億日元的損失,沉重打擊了日本“以戰養戰”的陰謀。

  一時間,青島工業區及港口轟鳴不斷,濃煙四起,人心惶惶,許多市民棄家出逃,以避戰亂。“在青島爆炸以后,最初3天,一般人們扶老攜幼,挑著一擔擔的箱籠,肩背著大大小小的包袱,有的窮苦人民只帶著幾件鍋桶或半條敗絮,這樣蜂擁蟻聚,牽牽拉拉,不舍晝夜地沿著公路,向即墨、膠縣、高密的鄉村匿身逃難。”李先良親見了“焦土”后,青島民眾的愁苦和凄慘。

  對沈鴻烈的焦土抗戰爭議不一,斯諾在“七七事變”后曾兩度來青,期間他采訪了沈鴻烈,得知一旦日軍登陸青島,便會把日本工廠全部炸毀。斯諾當時并沒有相信沈鴻烈會這么做。一周之后,斯諾乘船離開青島前往上海,在上海聽到這一消息后寫道:“這依然是一種進步的象征,焦土政策,說得很多,做得并不多。這一次算是第一次有效地實施,破壞了一個敵人的根據地。”

  “這是以弱抵強不得已而采取的悲壯手段,這種手段的運用,在物質上固然直接減少敵人的戰果,在精神上尤足表示我們堅韌不屈的戰意。”李先良回憶錄記載,青島的焦土抗戰不是破壞自己的物資不以資敵,乃是破壞敵人的物資使之失其所有。

  沉船

  20艘艦船沉入主要航道


  炸毀工廠后,沈鴻烈撤退之前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封閉港口,“把不堪作戰的小軍艦,滿裝石子泥沙,沉入港口航道;切斷海底電纜;又派人去仰口布下水雷200枚;接著武裝部隊開始撤退。”12月25日,沈鴻烈又命令海軍第三艦隊司令謝哲剛和港務局長袁方喬沉船封港。

  據袁方喬回憶,當時將裝滿沙石、煤渣的鎮海、永翔、楚豫、同安、江利等5艘軍艦,以及港務局所屬的飛鯨、金星、土星等5艘小火輪,駛到大港和小港附近的航道上,打開艙底的海底門,放水入艙,10艘艦船全部沉入海底,封鎖港口即告竣事。同時切斷海底電纜,并在各主要航道布下水雷。

  袁方喬說,當時封鎖港口的工作除沉艦外,其他港灣、港口的各項重要設施絲毫未加破壞,各處燈塔僅將看守人員撤回,而港內、港外各燈塔及港灣一切浮標,都原封未動,一個不拆,大港之外港灣仍可暢行無阻。

  畢業于青島海軍學校的李連墀,曾親歷沈鴻烈主政時期諸多大事,后隨國民黨潰敗臺灣。1997年86歲高齡的他接受臺灣有關方面采訪時談及沈鴻烈,談及青島,依然是記憶清晰。李連墀回憶:“江利艦上官兵大部調走,由我和少數官兵將江利艦裝滿煤炭沉堵在青島港的前港口。后轉調岸職,從事抗戰,總計在船上三年半的時間。”

  12月26日,日本宣布封鎖青島海面交通,此時山東已大半淪于敵手,膠濟鐵路西段亦為日軍進占,青島已陷孤立。12月31日晚間,沈鴻烈前往徐州,所統海軍陸戰隊及教導隊循海青公路撤退,至此青島放棄。

  撤離

  四方機廠設備裝了三火車


  “七七事變”后,“南遷”成了那個時代的腳步。1937年的膠濟線很忙,這條南遷的長路,成了人們逃避戰爭、背井離鄉的一個記憶載體。如今,見證那個時代的人多已逝去,只能從他們的后人口中,對這段支離破碎的歷史略窺一二。

  1985年從部隊轉業到四方機廠從事該廠史志編寫的陳光榮,在1986年找到了抗戰時任四方機廠副廠長的顧楫,寫下了《抗戰時期四方機廠南遷記》,他至今仍清晰地記著顧楫訴說南遷經歷的場景。陳光榮用手擦拭眼角,極力模仿顧楫當年與他見面的樣子:“82歲的老人,回想起半個世紀前的事情,依然老淚縱橫,不斷用手擦拭淚水……”

  “七七事變”后,國民政府為保存經濟命脈,決定加速將沿海廠礦、企業、商業等向內地遷移。在那個時代,中國南方和西北還沒有像四方機廠規模的鐵路工廠,而北方的鐵路工廠全被日本人占領了。顧楫和四方機廠的同仁向路局建議:“員工與機器都應全部撤離,易地生產,決不讓日本人所利用。”但建議沒有得到路局和四方機廠的重視,南遷一拖再拖。

  沒想到,侵略者來得如此之快。“若日軍登陸,南遷就更無望了。”德縣路事件發生后,顧楫當天就找到了時任膠濟鐵路局機務處長朱寶芬,陳述南遷之事。朱寶芬說:“你們講的遷廠意見是對的,還是按照國民政府鐵道部的命令辦吧。”

  1937年8月14日,當顧楫等人急匆匆趕回四方機廠后已是深夜了。他們立即找來車間主任和工程司有關人員到顧楫家中開會,對南遷方案達成共識:連夜裝車,如大的機器設備搬不走就炸掉,將有價值的能用的機器設備立即裝好,絕不給日本侵略者留下任何有用的東西。

  據歷史檔案記載:當夜裝車的有第二工場93臺機器中的70臺,以及機器的刀架或床身等主要零部件,車輪部分除車輪箍加熱爐以外的全部機械及起重天車;動力及鍛工等場有176馬力電動空氣壓縮機1臺、80千瓦電動機1臺、蒸汽錘2臺、空氣錘1臺,鑄鋼用轉爐及附屬設備和部分線路鋼軌等。就這樣,一共弄了3列火車,看起來很像是火車拉“火車”。

  大約過了一個星期,顧楫帶領100余人護著裝運的列車轉到了淄博張店。

  1937年9月中旬,日軍相繼占領了北平、天津,又占領張家口,并逼向涿縣、保定、德州等地。

  時任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路政司幫辦楊毅奉命來到濟南,與葛光廷等人面談:“為保存全國第二大的鐵路設備制造廠,四方機廠必須搬遷到株洲去,三分之二由顧楫帶到株洲,另三分之一到西安、洛陽、江岸等地。”

  不到一個月后,顧楫帶著60余名員工護送著3列火車的機器設備到了株洲機廠。

  據有關文獻記載:“七七事變”前,膠濟鐵路全線共有機車107臺,客車213輛,貨車1858輛,除破殘者外,全部轉移完畢。

  1937年12月,四方機廠還未南遷的員工紛紛逃離青島,員工由原來的1689人銳減到112人,只剩下來不及搬遷的機械設備214臺和廠房50棟2.6萬余平方米,基本成了一座空廠。

  1938年1月10日,青島淪陷。而在千里之外的株洲,顧楫他們開始趕工安裝機器設備,5個月后就開始開工、生產。

  ■我家的抗戰故事

  在日寇的心臟里戰斗

  講述人:聶希文


  1939年秋,我在青島私立崇德中學參加了“大眾解放中華抗日先鋒縱隊”的抗日秘密組織。當時,我年僅14歲,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1940年,轉入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抗日先鋒隊”,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離開學校,我便在父親開設的“子俸藥房”安下身來,黨組織給我的主要任務就是收集情報。同時,我以父親是有名中醫、廣交上層人物的有利條件,獲取了不少軍政情報。陳介夫(解放后市政協長期聯系的統戰人士)是日本留學生,與日本軍界、情報部門有密切的聯系,還在本市唯一的日本報館里任職,了解很多日本軍情。我家和陳家是鄰居,通過交往,兩家成了朋友,而且發現他還很愛國。當時,陳介夫的堂弟陳志藻在日本取得醫化學博士學位,日本軍方準備讓他回國為侵略日軍服務。陳志藻不肯,正處于被日軍逼迫的困境中。我們得知這一情況,立即向上級組織作了匯報。在陳志藻回國時,黨組織組織各方力量,幫他擺脫了日方的控制,還獲得了日軍制造生物化學武器等重要情報。之后,陳志藻由我介紹發展為地下工作人員,如饑似渴地閱讀《資本論》等理論書籍和我從解放區秘密帶回的文件,并創辦了“博濟醫院”,做了大量情報工作和地工人員的醫療救治工作。

  下期看點

  日軍登陸青島


  1938年1月10日上午9時,日本海軍第二艦隊及部分海軍陸戰隊在飛機的掩護下,分別由山東頭、湛山村和匯泉灣等地登陸。1月14日,日本華北方面軍第二軍的國崎支隊先頭梯隊和海軍第四艦隊先后侵占青島,青島第二次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下。

  本版撰稿 記者 吳帥

[編輯: 李敏娜]

相關專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相關閱讀

焦土抗戰 空城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