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彩禮,本是一項婚姻禮儀,為婚姻添彩而設,而非給其戴上枷鎖,更不該成為殺死愛情的利刃。傳統中,聘禮本來還有梳子、鏡子、算盤等有象征意義的物件,而今卻只剩下扶搖直上的禮金,背離了其存在的初衷。 據媒體調查,當前,城鄉地區尤其是農村的彩禮已越來越重。年輕人結婚,除去見面禮、買首飾之類的錢之外,好多地方僅彩禮一項就10萬元起步,男方條件差的還要加價。這已成為壓在農民身上的沉重負擔。(7月1日《新文化報》)
結婚,本是人生一大喜事,然而結婚前的彩禮,卻讓很多年輕人尷尬、犯愁,甚至引發悲劇。10萬元起價,對于有的農村家庭來說,可能是好幾年的收入,的確是很大的負擔。
檢索一下新聞就會發現,因付不起彩禮而自戕、殺人乃至雙雙殉情的悲劇,已在多地上演。就在幾天前的6月23日,四川省仁壽縣,一對90后男女跳河自盡,疑因男子經濟條件有限,拿不出20萬元聘金所致。3月16日晚,徐州市豐縣,一名男子因拿不出高額禮金,將未婚妻及準丈母娘殺害之后,自己喝農藥自盡……如此事件,令人痛心。
彩禮,本是一項婚姻禮儀,起源于西周時期的“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為婚姻添彩而設,而非給其戴上枷鎖,更不該成為殺死愛情的利刃。彩禮也不僅僅是農村的事,別的不說,看看青島訂婚時所交的那些動輒數萬乃至十萬元的錢,自會明白。除此之外,還有購買婚房、車是否全款等附加要求,不都和彩禮是一碼事嗎?
彩禮大行其道,當然不是憑空而起。它一方面反映的是“重男輕女”在人們頭腦中的殘余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父母對子女未來物質生活的一種預估。很多父母并不會真收這筆錢,只是走走過場,甚至“收一送二”。再從深層次看,它還隱藏著人們缺乏安全感,以及對養老、看病等問題的隱憂。但是,是否因為有一定的社會土壤,就能肯定彩禮所存在的必要性呢?
談彩禮,根本還是應該談婚姻,因為彩禮是為婚姻而存在。婚姻的必要條件顯然并非彩禮,而是愛情。當今社會,有哪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踏入無愛的婚姻?當彩禮成為扼殺愛情的威脅時,它既背離了其本身存在的初衷,也摧殘了倫理和人性。這一道理如此淺顯,但有人就是執迷不悟。顯然,要叫醒這一群裝睡的人,恐怕只有移風易俗一條路。
說到底,害人的不是彩禮,而是拜金與貪欲。傳統中,聘禮本來還有梳子、鏡子、算盤等有象征意義的物件,而今卻只剩下扶搖直上的禮金。這已不是風俗,而是惡俗,所滋生的攀比心理,會侵蝕婚姻,也會危害社會。在轉型期的當下,也只有轉變觀念才能延續傳統,避免讓愛情蒙塵,阻止悲劇發生。而這,需要更多引導,也需要每個人認真反思,切實踐行。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