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作為海洋科學城,海洋產業發展總體處于全國領先,但隨著各沿海城市對海洋產業的投入,對本市構成巨大挑戰。6月11日,本市制定的青島市“海洋+”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出爐,本市將實行海洋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規劃建設國際化海洋數據共享平臺,開展“海洋+創客”行動,打造“一帶一路”綜合交通樞紐。市民如果什么意見可發至郵箱qdlsbgh@163.com。公開征求意見時間截至2015年6月19日。
■海洋+新模式
打造國際化海洋大數據中心
在海洋+新模式方面,實現海洋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依托新華國際海洋咨詢中心、惠普大數據中心以及現有國際海纜接口等數據化平臺,規劃建設國際化海洋數據共享平臺,構建國際海洋數據庫網絡,運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和云計算開發,打造國際化海洋大數據中心。打造以生產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機器自組織為標志的海洋工業4.0。
全力推進港口裝卸智能化、智慧物流、港口現代管理等信息化建設,建設區域性國際航運信息平臺,打造新一代國際智慧港口。打破陸地與海洋的傳統界限,統籌濱海土地,圍填海造地和海島開發,緩解沿海地區土地資源瓶頸,強化淡水資源節約,擴大海水利用規模。依托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功能,規劃建設一批城市陸域、海上旅游集散體系和旅游咨詢中心等配套設施。爭取國際旅客72小時過境免簽、國際郵輪通關便利化等政策,吸引國際郵輪企業在青注冊郵輪公司,開辟母港航線,增加國際郵輪掛靠密度,將青島打造成為國際郵輪母港城市。
■海洋+新業態
推進跨境電子商務試點
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拓展海洋產業鏈條,探索新的海洋開發空間,培育新的海洋開發業態,構建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體系。立足青島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中日韓自貿區橋頭堡地位,加快推進涉海企業信息化建設,開展海洋領域電子商務示范,建設一批涉海電商平臺,規劃一批海洋電商產業園,打造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推進中日韓及中歐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積極發展中韓、中日等跨境商品和期貨交易,促進海產品跨境網絡交易市場發展,加快推進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
規劃建設西海岸國際海洋中心,吸引國際海洋管理機構、海洋行業組織和跨國集團總部和分支機構進駐,打造海洋總部基地。推進國際海洋會展聯盟建設,積極承接各類國際海洋專業會展和商品交易會,爭辦亞太經合組織藍色經濟國際論壇、東亞海洋合作論壇、國際海洋旅游論壇及國際海洋工程論壇等重大海事活動。
■海洋+新技術新產業
引進海外人才,開展“海洋+創客”行動
本市將建成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培育海洋種業龍頭企業。
重點開發創新性海洋藥物以及生物醫用材料、功能食品、化妝品等功能性海洋生物制品。重點發展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海洋儀器裝備和郵輪游艇裝備。到2020年規模突破千億元,打造國家海洋高端裝備制造基地。深入推進海水淡化應用,打造國家級海水淡化裝備制造基地,建成國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近期,重點開展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生物質能、海上風能、海洋能集成等關鍵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
制定更加開放的海外人才引進政策。力爭到2020年,在海洋新技術領域引進培養海洋高端人才團隊不少于100人。啟動大眾創業工程和創業千帆啟航工程,開展“海洋+創客”行動。大力發展涉海天使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壯大藍色基金規模。大力培育海洋科技型中小企業。
■海洋+新載體
大力發展水下特種機器人
以“一谷兩區”為核心,以特色園區為重點,構建陸海一體、產業融合、具有活力和特色的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藍色硅谷將打造成“海洋+”創新策源地,建成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著力打造藍色硅谷科技創新集群,建設具有全國重要的海洋大數據科研服務中心,試點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機制。
紅島經濟區將打造“海洋+”新興產業孵化區,以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為重點,建成藍色生物醫藥公共孵化中心、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和國內一流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孵化基地,打造留學人員創業園、盤谷創客空間等孵化載體,成為全市最重要的海洋科技孵化中心。依托機器人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水下特種機器人,建設涵蓋集成機器人、原材料與基礎件、工業軟件、嵌入式芯片和集成配套件等在內的機器人完整產業鏈,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涉海機器人中小企業集群。
■海洋+新空間
打造“一帶一路”綜合交通樞紐
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強化青島戰略支點功能和“一帶一路”排頭兵的定位,通過對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深入推進海洋領域國際合作,拓展海洋經濟發展對外開放新空間。
開通過境海鐵聯運大通道
打造“一帶一路”綜合交通樞紐,爭取將董家口港區與晉中南鐵路、菏兗日鐵路連接線列入國家鐵路中長期規劃,貫穿山東半島沿海城鎮。爭取青島至蘭考鐵路建設列入國家鐵路規劃,打通青島至隴海線,構建新的青新歐直達通道,拓展隴海-蘭新經濟走廊貨物和經濟活動出海口。爭取“一帶一路”國家規劃的4條海路路線從青島港始發。推進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15個港口實現互聯互通,增加航線密度,打造國家“一帶一路”東西南北全向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橋頭堡。開通連接日韓、東南亞和中亞5國、貫穿東西的過境海鐵聯運大通道。
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研究出臺配套政策措施,推動東亞海洋合作平臺啟動實施。推動溝通協商東亞各國間海洋事務,成為海洋合作13國部長聯席會議的舉辦地。舉辦東亞海洋博覽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華僑社團聯誼大會、國際郵輪峰會等海洋合作交流大會和專題論壇,促進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交流,爭取將本市項目納入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把青島打造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合作的中心城市。
探索建立青島財富基金
探索建立本市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青島財富基金,支持設立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做好對“一帶一路”涉及項目的金融服務。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本市金融機構為國際海洋基建工程、海洋裝備制造產品和技術輸出提供金融支持,引導本市民間資本通過公私合營等多種模式參與到“一帶一路”投資建設中。引導保險資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將外商來華投資及境內企業境外投資過程中的外匯登記業務下放銀行直接辦理。爭取實施個人對外投資試點,允許符合條件的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到境外開展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組織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
探索建立世界海洋城市科技創新聯盟,推進中俄“阿斯圖”聯盟中方基地建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間的海洋科技交流,推動中韓海洋科學共同研究中心、中泰氣候與海洋生態聯合實驗室、中印(尼)海洋與氣候聯合研究中心等國際海洋科技合作項目建設。引進沿線國家海洋前沿技術領域人才項目20個以上。
支持建設境外遠洋漁業基地
擴大涉海國際合作,支持青島港等企業參與境外港口碼頭及園區的運營管理,深化與15個海上合作重點港口的合作關系,探討建立陸海一體化的國際大通關模式。鼓勵參與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絡建設,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參與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大力發展遠洋漁業,支持建設境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和海水養殖基地。推動海洋能源資源開發合作,打造“一帶一路”跨境產業示范區。完善海外投資的人才、技術和法律等支撐服務體系。支持商會、協會等社會組織協助企業“走出去”。引導青企通過海外并購,實現商業模式創新。加強涉海企業誠信體系建設。
搶抓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簽署機遇,進一步提升對韓開放合作水平,瞄準韓國涉海重點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產業鏈定向招商;加強中韓合作跨境電子商務園區、保稅港區與釜山鎮海自由經濟區域的合作,發展多種類型的中韓合作園區;吸引韓企、科研機構等來青設立或共建研發機構,支持青企赴韓設立研發中心;圍繞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建設,深化與韓國在海洋生物、海洋能、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合作研發,推進海洋科技成果轉移和人才交流。加強涉海金融領域合作,探索推進與海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業、航運業、海洋旅游業等有關的海洋特色融資產品創新。
部分重點布局園區
1 嶗山區海洋生物特色產業園
重點發展以新型藥物為核心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
2 高新區藍色生物醫藥科技園
重點發展海洋新藥物、抗體藥物、生物疫苗、干細胞診療、海洋生物制品等領域。
3 青島西海岸現代水產養殖產業區
重點發展集水產苗種繁育、工業化養殖與科研創新。
4 開發區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基地
重點發展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推動船舶和海洋工程產品向多功能海洋工程船、豪華游艇等方向發展。
5 膠州海洋運輸裝備產業園
重點發展海洋運輸設備研發制造、家電電子、裝備制造為主的三大優勢產業。
6 青島高新區海洋裝備科技園
開展海洋水文氣象觀測設備、水下智能探測設備、海洋雷達設備、海洋光學探測設備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7 膠北現代海洋裝備制造產業園
著眼未來青島新機場建設,發展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8 青島市城陽區海工裝備產業園
重點發展海運冷凍集裝箱制造、海洋油氣開發裝備、船舶和海洋工程配套裝備制造。
9 開發區前灣國際物流園
以集裝箱物流為重點,拓展新型物流業態,促進青島港國際航運物流產業發展
10 保稅港區藍色國際物流產業園
完善園區倉儲、運輸、加工等物流基礎設施。
11 董家口國際物流園
依托董家口深水礦石和原油碼頭建設,吸引國際大型物流企業投資碼頭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12 中德生態園
加強與歐盟其他國家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的領域的合作。
13 中韓創新產業園
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船舶零部件、裝備制造、工程機械等現代裝備制造產業。
14 市南區濱海文化旅游特色產業園
未來主要瞄準旅游、住宿、餐飲、高端商貿等重點行業領域。
■扶持
建立重點項目綠色通道
本市建立“海洋+”行動計劃聯席會議制度,由發改、經信、科技、財政、商務、金融、人社、教育、海洋、旅游等部門組成,統籌指導和協調推進“海洋+”產業發展,制定重點項目年度推進計劃,對重點項目提供全方位服務。建立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對列進單子的項目在立項、規劃、土地、環評等審批環節實行快速通行,并在政策及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傾斜。
整合國家及省、市藍色經濟與海洋經濟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全市一體的“海洋+”政策扶持體系:財政扶持政策、產業引導政策、園區與企業培育政策、科技創新政策等。組建“海洋+”產業引導基金體系:海洋+人才基金、海洋+產業基金、海洋+創新基金等。 記者 婁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