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滴滴打車、快的打車手機軟件逐漸培養起市民打車用軟件的習慣,接著專車洶涌而來,市民自此體驗到豪車接送的幸福;然而“高大上”對普通老百姓而言始終不是長遠之計,于是順風車、拼車軟件又成了新戰場。此外,滴滴專車的親民版——滴滴快車也應運而生,沒有起步價的打車軟件成了新寵。五花八門的打車軟件橫空出世,究竟這些打車軟件能為我們省多少錢?這些打車軟件各自的優勢在哪里?體驗起來有何差距?競爭高招有哪些?本期我們聚焦互聯網打車軟件。
置身于現代化的城市生活中,無論你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交通出行成本都是一筆無法避免的開銷。自駕車、坐公交、打的,傳統印象中市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出行方式大致如此,不過隨著眾多打車軟件以及拼車軟件的出現,打車的環境變得不一樣,市民的出行賬單也變得一目了然。在市民看來怎樣出行成本最低,最為便捷,讓我們一同翻翻多位市民的出行賬單。
自駕族
一個月花費2000元左右 李勇(化名)從大學畢業至今已有7年,通過自己的努力有車有房,在許多人看來日子過得逍遙自在。不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光鮮的背后李勇表示其中苦楚只有自己知道。除了工作和房子方面的壓力外,對于手中的這臺汽車李勇也是又愛又恨。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家住重慶南路、工作單位在香港中路的他以前是坐公交車上下班,雖然起得要早一些,但每天一塊錢到達單位的日子還是讓他感覺非常滋潤,核算下來自己一個月的交通支出約為60元,就算加上偶爾打車的花費,一個月的交通支出基本可以控制在150元以內,夫妻兩人一個月的交通費也只要300元左右。這樣的交通支出讓李勇感覺完全可以接受,然而事情并非一成不變。兩年前,孩子的出世讓李勇考慮到將來還要接送孩子上學,周末和節假日偶爾還要帶孩子回老家看看,思來想去夫妻二人決定咬咬牙買輛私家車,排量為2.0L的一款日系轎車。車子的出現悄然改變著李勇一家的生活。“怎么還不走啊,快點啊。”早晨8時,堵在福州路的李勇不斷用車喇叭催促著前方的車輛。最終并不算長的一段路他用了近40分鐘才趕到單位。因為堵車頻繁走走停停也讓車子的油耗隨之增大,李勇曾私下算過賬,僅僅往返于單位和家中,一個月的油費就在800至1000元,停車費其所居住的小區地上停車位為每月200元,到了單位附近的一處停車場每月花費也在150元至200元之間,加上車子的保險和固定的保養費等費用,李勇計算一個月保守估計也在2000元左右,這幾乎是他半個月的薪水。“這還算好了,剛剛開那會對路不熟悉,不小心違章了或者和別人刮擦了,花的更多。”李勇坦承私家車的存在確實讓一家人的出行更加自由,但同時背負的經濟負擔也讓他感到有些沉重。
打車族
每月交通費千元左右 家住人民路、工作單位在浮山后的楊林每天基本都是打車上班,對于交通花費這個打車族也表示有些吃不消。“我家離單位比較遠,早上坐公交車經常遲到,每遲到一次就罰50元,罰一次連月底的全勤獎也沒了,我根本耽誤不起。”楊林告訴記者,入職后不久她便開始打車上班,只是下班時才做公交車。對于打車上班的成本,楊林表示到了早高峰的時候根本容不得挑9元車,有時候碰到12元的也得硬著頭皮上,以9元車為例從家到其工作單位的車費約在20至25元之間,碰上嚴重堵車的時候計價器基本都跳到30元以上,綜合計算每月僅上班打車的成本基本都在千元左右,這還不包括下班坐公交車以及其它額外的打車支出。除了花費多之外,楊林還覺得有些錢還讓她花得有些不愉快,“長期走這條路,我知道那條路線是最省錢最近的,可有些師傅明顯地繞了路,還不準你說兩句,你說這誰受得了啊。”楊林表示,有好幾次她因為繞路的問題和司機發生口角,甚至有那么一兩次她還被直接趕下車。
各種打車軟件的出現給人們的出行成本等帶來哪些改變?對此經常打車的顧女士有著深刻的體會,“除了成本之外,能否打到車也是我比較關注的。”顧女士告訴記者,在沒有打車軟件之前在早晚高峰時間段,經常是站在外面半小時都打不上一輛車,看著一輛輛出租車從她面前開過,她一遍遍地招手但卻沒人停車,這讓她感覺到自己不像是在打車而更像是在“求車”。而在朋友的介紹下使用打車軟件后,不管是否需要加價,起碼她可以在想要的時間段內打到車,這讓她感受到作為一名消費者的尊嚴。
除了讓打車變得更加便捷外,部分打車軟件還讓市民王先生感到省錢,家住臺柳路工作單位在銀川西路的王先生表示,按照正常情況其打車到單位需要20元,但在使用滴滴快車以及Uber以及一些拼車軟件后,上車后他發現打車的起步價沒了,而且有時候還可以和車主甚至其他乘客共同分擔打車費用,最近這一個星期從家里打車到單位只要10元至15元即可。
記者體驗
打車軟件讓人歡喜讓人憂 6月4日早晨8時,記者在臺柳路附近打車,不斷地沖著過往的出租車招手,除了部分打著暫停牌子的出租車司機停下詢問目的地外,沒有車輛停下。記者無奈打開滴滴打車軟件,語音輸入打車信息后,軟件顯示5分鐘時間內記者的打車信息已經被傳輸給近100輛附近的出租車,但遺憾的是依舊無人接單,直到記者加了3元的消費后便迅速有車接單。對于這種“不加錢不接單”許多受訪者都表示遇到過,核算下來每個月在打車小費上就要額外支出近百元。
昨日記者又分別使用滴滴快車以及微微拼車以及Uber等多款軟件。使用滴滴快車叫來車子,上車后起步費為8元,每公里1.3元,最終原本需要20元打車費的一段距離,使用滴滴專車后記者只用了14元。在香港中路上使用微微拼車,在等候了近10分鐘后,記者與另外一位打車者一同上車,在到達目的地后共同分擔車費僅花費10元錢。在使用Uber叫車時,輸入地址、確定位置后可以進行車費估算,軟件顯示的車費比這段路程記者平時打車花費要低2元錢。
不過,盡管部分打車及拼車軟件能夠為消費者節省部分車費,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一些拼車軟件,消費者如果想要順利出行,基本需要提前半小時發出求拼車通知,如果長時間無人同行而車主已經接單,那么費用也只能由發出求拼車信息的乘客一人承擔,如此算來并不比正規出租車便宜甚至還要更貴一些。此外,還有的軟件消費者在付錢時車主表示拒收現金,消費者只能選擇銀行卡或者微信支付,一些不明就里上車的乘客只能在司機的指導下被動地下載支付客戶端以及綁定銀行卡,讓支付變得繁瑣。另外,對于一些消費者索要發票時,許多私家車車主都表示暫時給不出,這讓一些需要報銷的消費者感到很難辦,“早知道開不了發票的話我就不費這些事了。”市民孫先生表示,除了給報銷增添麻煩之外,私家車車主無法提供乘車憑證,這讓他擔心一旦出現事故,乘客有人身財產損失后難以向私家車車主索賠。 (記者 王曉先 攝影 楊博文)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