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高三女生小張憑借論文等成績,通過了今年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自主招生初審,但近日有網友發現,論文第二作者疑是張同學母親。昨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吳教授證實,張同學確實是其女兒,相關論文是女兒自己寫的,她參與修改,“我們是經得起檢驗的。”(《新京報》6月4日報道) 一名高三女生,憑借一份超出高中生水準的科研論文取得了大學自主招生的初審資格,這本來可以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然而僅僅一天之后,網友爆料,這位高中女生所發論文的第二作者恰巧是她取得自主招生資格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更巧的是這位博士生導師又恰恰是這名女生的親生母親——于是,原本的“勵志故事”便出現了戲劇化的U形反轉,如此多的“巧合”,實在是讓人懷疑這樣的事件背后是否存在黑幕。
其實,今年以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以及新聞中涉及到的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諸多大學都提出了“在權威期刊發表文章或論文”這樣的自主招生政策。政策的初衷顯然是好的,其理念是“多元選材,適性發展”,以“最適當的方法,選擇最適當的學生,使學生進人最合適的專業,作最適性的發展”。
可是在這樣的招生政策出臺伊始,就已經有人在質疑這樣的規則存在漏洞,認為這樣的規則會演變成以前的特長生、奧賽加分一樣,成為某些人能夠利用的“捷徑”,特別是在論文造假如此泛濫的當下。有媒體在之前就曾報道過,在自主招生政策出臺以后,很多家長就開始給子女“買論文”、“買版面”,以此來達到自主招生初審的 “硬杠杠”,至于之后面試環節,自然又會是一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恰恰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這對母女論文作者的出現,似乎正是驗證了之前公眾與媒體的質疑。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吳教授說:“我們是經得起檢驗的”,我們并沒有立場去議論這句話的真假,無論之前這位高三女生的學識是否經得起檢驗,她的經歷都已經說明了這樣的自主招生政策存在可以鉆營的漏洞。更何況,正所謂“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就連很多企事業單位在招聘員工時都有明確的避嫌政策,為什么嚴格的自主招生政策卻允許 “母女同場”?
與其之后再檢驗高三女生小張是否真才實學,或是讓這對母女自證清白,倒不如將功夫用在事前,提前堵住高校自主招生存在的種種漏洞,這樣無論是對大學本身、對考生,還是對陷入輿論漩渦這對母女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兒。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