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法晚
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從今天開始實施。其中規定,除了天然礦泉水有另行的國家標準外,以后市場上的包裝水只分為飲用純凈水和其他飲用水兩類,即不是純凈水就歸結為其他飲用水。其他的叫法都將不被允許,“飲用礦物質水”名稱將不再允許使用。(據《錢江晚報》5月24日報道) 買瓶水喝,越來越成為一件難事,因為市場上的飲用水五花八門,很難鬧清楚誰比誰更好。看看廠家們想出的這些名字吧:蒸餾水、富氧水、活化水、小分子團水、功能水、冰川水、能量水、硒水……普通的飲用水一兩元錢一瓶,有著奇葩名稱的水,則可能賣到五六元乃至更高。
喜歡玩概念,是一些飲用水廠家慣用的手段。究其原因,一是利用人們追求健康的心理,標榜自己的“獨到之處”,誤導消費者花更大的價錢來購買,也就是“忽悠出暴利”;二是飲用水市場已經被大廠商瓜分殆盡,后來者想硬擠進來,沒什么更好的辦法,只好絞盡腦汁,劍走偏鋒,希圖以“新概念”獲取一席之地。
一句話,概念的出現,全是因為錢,完全可以把這種賺錢模式,命名為“概念暴利”。
但是,這些概念是不是名副其實呢?恐怕也未必。它們根本就沒標準,其生產過程、原料產地以及各種對健康有益的“原理”,大多云山霧罩,廠家似乎也在有意對此進行忽略、掩飾。消費者對其幕后操作完全不知,只有被忽悠的份兒,上不上當憑運氣。這么一來,市場就亂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廠家主打“礦物質水”,故意混淆其和“礦泉水”的概念。消費者不是行家,往往會上當。實際上,這是兩個范疇的產品,所謂“礦物質水”,就是在普通飲用水中放點礦物質添加劑。至于所謂蒸餾水,普通消費者難以弄清水是怎么蒸餾出來的。
“概念暴利”對老老實實生產飲用水的企業也是不公平的。辛辛苦苦做幾十年,還被隨便哪個拍腦袋想出來的新概念水搶走市場,這就成了劣幣淘汰良幣了。要是再沒規矩,恐怕也得被逼無奈,玩概念游戲。
所以,給飲用水的包裝名稱定定規矩還是很有必要的。要搶市場,就比質量,別比概念,別比誰想的名字更雷人。
這次新國標實行,除了名字以外,還對添加劑標識有了要求。水里放了什么了,要在名稱附近注明。這都是更加趨近于規范的做法。誠信是什么?就是實在,不吹牛、不洗腦,有什么要說什么。消費者要是不買賬,就說明添加的東西不對,或者質量、口碑還不行,那就得繼續努力,改善自己。
不過,“概念暴利”會就此終結嗎?也不好說。因為“飲用水”之前,還是可以加修飾定語的。新規實施,喜歡玩概念的廠家,可能會覺得麻煩些,但也未必就想不出新招數來,在定語上做文章。
真正做到誠信,除了有嚴格的各項標準外,還應該嚴格執法,對名不副實、夸大宣傳的企業依法責罰。這就不僅是質監部門的職責了,工商也有份,各級政府包括媒體也得端正態度,拋棄地方保護主義以及種種見不得人的利益鏈條——這才是治根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