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80歲老人憶當童工歲月:9歲時差點被鬼子活埋

2015-05-19 06:21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人物簡介

  陳昌本:1935年出生,山東青島人,1951年參加解放軍,196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歷任華北軍區教員、機要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講師,新華社記者,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新聞出版處副處長,北京廣播事業局副局長兼北京電視臺臺長,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廣播電視局局長,國務院文化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集郵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書記處書記、黨組副書記。如今,陳老長期居住在北京。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第二次踐踏青島這座碧海藍天的美麗城市。在位于島城北大門的樓山后,有一座日本人在占領青島后開辦的煉鋼廠,被當地百姓稱之為“日鋼”。當時,家住城陽區丹山村的一些村民吃不上飯,就到那里去打“卯子工”以養家糊口。今年80歲的陳昌本向記者回憶說,最開始去的都是成年人,后來迫于生計,許多未成年的孩子也加入到“卯子工”的行列,他就是其中之一。

  9歲就到日鋼廠做童工

  “1944年,我的家境每況愈下,幾乎到了揭不開鍋的境地。由于饑寒交迫,年僅9歲的我被迫輟學,跟著村里幾個年齡比我稍大一點的小伙伴,每天披星戴月往返大約十里地到“日鋼”做童工。”陳昌本回憶說,71年彈指一揮間,可那短短一年的時光卻在他一生之中留下了難以抹去的烙印……

  據陳昌本介紹,那里的招工條件是隨著勞動力的多少而變更的。“我報名那幾天正趕上村里的農忙季節,前來投工的勞力有些供不應求,所以盡管我身高達不到勞工的標準尺度,日本工頭卻沒有過多挑剔,只是罵了一句臟話接著就示意我快點進廠。”

  陳老回憶說,當時他被監工分撥到了粉煤機上抬煤筐,這道工序單調而枯燥:每天只是從煤堆上用煤筐裝好大煤塊然后運到粉碎煤塊的機器上。在粉煤機上抬筐對于9歲的他來說一點也不輕松,每次都要咬緊牙、憋足勁,一步一步地堅持著。

  喝水限時,有時喝不上

  陳昌本說,好不容易熬到了午休的笛聲響起,工友們成群結隊、爭先恐后地趕往煤場上唯一的一個水龍頭前飲水,水龍頭前頓時排起了長龍。“有些工友隨身攜帶一個粗瓷大碗,可以盛水。我和幾個小伙伴沒有碗,于是就只能用嘴對著水龍頭灌滿肚子。”陳昌本說,當時有人提醒他:“一定要盡量爭取擠到隊伍的前面,否則很可能就喝不上水了。”

  這時他才知道,原來這個水龍頭原先是全天供水的,后來日本監工認為“卯子工”們總是借著喝水的時間“磨洋工”,于是規定水龍頭每天只能定時開放很短的一段時間。“年幼體弱的我每次排隊時都不可能搶在最前面,運氣好時可以喝上幾口水;運氣不好,就只能忍受著干渴的痛苦繼續上工。”上工的每時每刻都盼著日頭往西轉,日頭卻仿佛用釘子釘在了頭頂上。陳老說,每天盼到黃昏收工時每人都會領到一張工票,可以用它換到一張黃米餅子。他至今記憶猶新的是,第一次領到的工票他沒有拿去換餅子,而是小心翼翼地將它夾在“良民證”里帶回家交給母親。“我要用這張工票證明:我已經可以養活自己了!”

  遭受虐待,死里逃生

  陳昌本說,在“日鋼”里充當“卯子工”一年多中,他遭受過許多非人的虐待:受過日本監工的鞭撻、挨過鬼子槍托擊打……但最令他刻骨銘心的是那次“死里逃生”的驚險歷程。“有一天打連班,饑腸轆轆的我和另一個童工抬著一大筐煤爬上高坡,準備把煤塊倒進粉煤機。這時我突然覺得天旋地轉,剎那間失去了知覺……”不知過了多久,當他醒來的時候,發現四周一片漆黑。“我發現自己正躺在一條陰暗無光的水溝里,這里是煤場的排水渠。幾位工友圍成一個圈蹲在我的身邊,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工友不住地輕聲呼喚著我的小名。在大家的攙扶下,我回到煤堆旁,強忍著渾身的劇痛抬起沉重的煤筐重新上工。”

  后來陳昌本才知道,在他昏倒的時候,兇殘的日本監工跑到他身邊狠狠地踹了幾腳,但是他依舊沒有醒來。偏偏就在這時一輛“瘟疫車”(日軍用來將患了瘟疫的工人拉到野外活埋的卡車)駛了過來。“監工認為我患了瘟疫,幾個鬼子兵跳下車來,要將我抬上車。危急時刻大家奮不顧身,頂著皮鞭和槍托,拼死擋住鬼子們。”那位老工友過后說,以前不知有多少“卯子工”出現這種情況被鬼子給活埋了。

  戰后日鋼廠不復存在

  盡管差點丟了性命,但那天收工后陳昌本卻再三叮囑同村的幾位工友:“今天發生的事情一定不能讓我娘知道!當時一方面我是擔心母親難過。另一方面怕再也不讓我來打工。就沒有機會拿回黃米餅子了。”

  1945年抗戰勝利后,陳昌本得以重新回到學校讀書。有一次語文老師讓學生以《我的一天》為題寫作文,陳昌本就把自己在日本煉鋼廠里做童工的悲慘經歷寫成了一千多字的文章《童工的一天》,用流暢的文字傾注了自己對日寇的憤恨和對工友們的摯愛。“老師立刻將這篇作文選為范文。”他認為,這篇作文之所以被大家認可,原因就是寫出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真實情感。

  抗戰勝利后,“日鋼”那座飽浸中國人血淚并吞噬過無數“卯子工”生命的“活地獄”,隨著日本人的投降而“壽終正寢”,被拋入了歷史的垃圾堆。 文/圖 記者 郝園園 通訊員 陳敬剛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