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導盲犬培養成本高數量少 智能替代品爭相推出

2015-05-05 05:42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4月25日下午,郭佳正在訓練導盲犬"Lady"。"Lady"將前腳放在石階上不動,提醒郭佳注意腳下。





敬請關注半島深度官方微信



  依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布的新規,從剛過去的這個五一黃金周開始,視力殘障旅客可攜帶導盲犬乘坐火車,多年來視障者和導盲犬出遠門的困難將得到緩解。但是問題來了,真的會有那么多導盲犬上火車嗎?記者探訪發現,即使是作為我省導盲犬培育的示范基地,青島和東營兩家基地“合作辦學”,6年間也僅僅對外提供了3只導盲犬“畢業生”。由于培育成本高昂,全國多數導盲犬培育基地生存艱難,而隨著導盲科技產品的不斷推出,費時費力的導盲犬培育更是面臨著諸多挑戰。

  馴成率低

    6年僅馴出3只導盲犬


  4月25日下午3點左右,山東省東營市大劇院外的廣場上,東營陽光導盲犬培育中心訓導員郭佳正在訓練一只名為“Lady”的拉布拉多導盲犬。

  “Lady”執行完畢郭佳“找到垃圾桶”的指令,然后在劇院門前的臺階處停下,將前腳放在第一個石階上——它用這個動作告訴身旁的郭佳:此處有石階,悠著點走。

  訓練結束的時候出了點岔子——“Lady”靠近一處草坪時,沒有執行郭佳“走”的指令,而是跑到草坪“啃”起草來。“剛接受訓練沒多久,它還有點不聽話。”郭佳說。

  東營陽光導盲犬培育中心是全國第二家導盲犬培育中心,不到兩畝的基地藏身于東營郊區某飯店院內,郭佳和其他6名同事及志愿者就在此辦公。就是為了這樣一個位于偏僻郊區的簡易基地,培育中心每年需要付出3萬元租金。

  兩歲的“Lady”在劇院廣場埋頭苦訓的同時,還有4只導盲犬躺在基地的犬舍“打盹”—— 因為其他訓導員當日外出,它們并沒有如往常一樣,按照作息時間接受訓練。這個成立于2009年5月份的民間公益機構,至今僅培育出3只正式上崗的導盲犬,均是免費送給盲人使用。

  該培育中心負責人吳雪輝告訴記者,選擇創立陽光導盲犬培育中心,部分原因是“導盲犬在北京殘奧會上的亮相”。2008年9月6日的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前中國女子視障田徑運動員平亞麗在導盲犬“Lucky”的引導下,穩穩當當地完成了火炬傳遞。吳雪輝認為導盲犬就是盲人的眼睛,“這項事業值得做”。

  “這幾年我們馴成的導盲犬僅有3只,淘汰率非常高,但是申請的盲人多達兩百多人。”吳雪輝告訴記者,導盲犬培育基地正面臨“巨大壓力”。

  成本高昂

    每只培養費15萬~20萬


  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出盡風頭”的導盲犬來自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2006年5月份,大連醫科大學教授王靖宇以所在高校為依托,建立了導盲犬培訓基地,并將其掛靠在大連殘聯名下。這是中國大陸首家培育導盲犬的公益機構。

  之后,導盲犬培育開始“熱”起來。2007年,上海市殘聯委托南京警犬研究所培育導盲犬。2009年,來自鄭州的飯店老板關驪專門跑去大連學習經驗,之后創立了鄭州愛心導盲犬服務中心。同年年底,福州市殘聯發布消息稱,該會擬同日本有關機構合作,創辦福州國際導盲犬育成中心,計劃每年培育導盲犬約300只。

  從零起步的中國大陸導盲犬培育產業看似迎來春天,然而,先行者們先后遭遇了各種挫折。

  最先遭遇挫折的是當初聲勢頗大的福州國際導盲犬育成中心。當年負責該項目的福州振和實驗動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日方資金沒有到位,導盲犬培育最終流產。”之后當地殘聯也再未提起此事。

  相比于福州導盲犬育成中心的夭折,大連、東營、鄭州及上海4處培育基地似乎幸運得多——4市一共培育了120余只導盲犬,鄭州4只,東營3只,上海30余只,規模更大的大連則達到80余只。

  吳雪輝告訴記者,2009年至今,培育中心運營費用大多由他個人承擔,六年時間里已經投入近600萬元。“現在基地每年費用40多萬元,再加上正在建設新的綜合培訓基地,壓力實在太大。”

  “現在一只導盲犬的培育成本在15萬元到20萬元之間。”吳雪輝告訴記者。國際上的通行做法是,導盲犬馴成后無償捐給盲人使用,因而沒有任何收益,但導盲犬培訓周期至少一年,這決定了導盲犬培育的“高投入”。

  位于青島嶗山的優耐拉布拉多犬舍,長期為東營陽光導盲犬培育中心供應幼犬,其負責人朱建波告訴記者,一只拉布拉多幼犬的培育成本就是1.2萬~2萬元。“將一只幼犬培養成能夠上崗的導盲犬,投入之大可想而知。

  鄭州導盲犬服務中心成立以后,一直是關驪自掏腰包在維持,到了2012年服務中心已是“山窮水盡”,員工領不到工資,不得不辭職。那時恰逢一只養了近6年的導盲犬遭遇車禍死亡,這讓關驪“痛不欲生”,長時間的壓抑讓她瀕臨崩潰,“得了抑郁癥”,甚至想到自殺。

  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攤子鋪得較大”,資金壓力更為明顯,創始人王靖宇不得已以賣房維持運轉。從2010年開始,大連市政府規定每只導盲犬“畢業”,財政補貼6萬元,再加上時多時少的慈善捐贈,導盲犬培育基地艱難運行至今。

  推廣遇阻

    公共場所接納度不夠


  一方面使用量極小,一方面培育成本極大,導盲犬的培育合理性一直存在爭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造成導盲犬使用受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導盲犬的社會化問題。“現在很多地方都不允許導盲犬出入,這就給導盲犬培育帶來了很大問題。”

  山東省盲協主席湯建泉告訴記者,導盲犬正式上崗以后必然面臨種種社會化的難題,“導盲犬出行應該享有的政策保障”同樣不能忽視,鐵路部門現在允許導盲犬上火車,無疑開了一個好頭。“山東早在2012年就規定導盲犬可以乘坐市內公交,我們正在計劃將陽光導盲犬培育中心升級為省級服務機構,以獲取更多關注和支持。”

  東營市的按摩師商訓杰2012年年底獲得了一只導盲犬,他將其視為自己的“眼睛”。然而在使用過程中,他不敢走得太遠,因為仍有公共場所拒絕導盲犬進入。2014年3月份,萊州盲人韓山松從陽光導盲犬培育中心處爭取來導盲犬,為了避免坐公共交通,韓山松特意買來面包車,“遇到不讓進的地方,扭頭就走”。

  青島優耐拉布拉多犬舍負責人朱建波深知導盲犬的“溫順”。“導盲犬的種犬經過仔細鑒定,‘祖宗三代’都沒有攻擊人類的基因。”朱建波說,幼犬從小就經過社會化訓練,盡可能多地與人接觸,之后是12個月的家庭寄養,至少一年的專業培訓,“導盲犬唯一會做的事就是做盲人的眼睛,人們不要撫摸、喂食打擾導盲犬工作,也沒有必要對它們過于害怕。”

  4月27日,一些市民來到位于嶗山區北頭村的犬舍參觀,有人將手伸向拉布拉多犬,沒有想象中的尖牙利齒,得到的僅是幼犬的“熱吻”回應。

  2014年5月31日,中國盲人協會視網膜病變者委員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鄭州舉行,關驪與她培育的導盲犬受邀參加活動,不少外地盲協領導牽著導盲犬體驗了一番,覺得新奇不已,鼓勵關驪堅持下去,這讓她很有成就感。

  導盲犬不能上火車的歷史已在5月1日起終結,關驪接到了鄭州鐵路公司的邀請,她在這一天帶上導盲犬登上火車體驗。“歡迎你們來給我們做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導盲犬的珍貴,知道盲人有多么需要它們。”她說。

  替代品多

    高科導盲挑戰導盲犬


  資金缺口較大,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以及“上崗”數量極低,導盲犬培育事業面臨的這些問題,短時期之內似乎難以解決。導盲犬之外,是否還有另一雙“盲人之眼”?答案是肯定的,近年來,各種各樣的導盲科技產品不斷出現,它們的面世之路,和導盲犬的培育一樣并不平坦。

  上個世紀90年代,浙江衢縣隆光電子器件有限公司發明了集成電路超聲導盲眼鏡并且獲得國家專利,這一產品能讓盲人“像正常人一樣走路”,但是輿論熱議之后即歸沉默,相關產品并未帶來想象中的“盲人福音”。記者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發現,目前已無該企業注冊信息。

  “現在市場上較為普及的導盲棒,對盲人而言頂多起到警示障礙物的作用,沒有準確的引導功能。”淘寶網上經營各類手杖的掌柜“攜手共進”告訴記者,他的店鋪迄今為止也就賣出44根導盲棒,每單售價僅為16.8元。

  2013年中新網曾報道英國牛津大學設計者正在試驗一款智能眼鏡,協助仍有殘余視力的“失明人士”躲避障礙物,另外可以透過耳機大聲讀出文字,或者掃描商品條形碼顯示價錢;2014年3月份,麻省媒體實驗室研發出世界首款智能導盲鞋,它通過智能手機對目的地進行定位,然后將信息傳輸到鞋子上來進行導航,但是“沒有附近障礙的預警和過路口時的安全注意功能”。

  身兼盲人按摩師與編程師之職的青島膠州網友小康告訴記者,他曾多次受邀主持國內導盲產品的發布會。他將導盲產品分為兩類,一類依靠盲人聽覺系統,另一類則依靠盲人的觸覺。外在形式多種多樣,比如戴在額頭上的“攝像頭”、加有耳塞的眼鏡,甚至還有含在舌頭底下的震動裝置—— 基本原理均是將障礙物反射回來的電波轉換為聲音或震動,讓使用者仔細辨別以后作出反應。

  “國內市場上的導盲工具實用性很差,很難幫助盲人出行,再加上購買成本動輒上萬,大多數盲人難以承受,這些產品的普及程度很低。”小康說,那種宣稱能“讓盲人正常行走”的產品尚未出現,但是可以期待。“現在美國有機構嘗試將芯片植入大腦,讓世界‘呈現’在盲人的腦海中,但試驗效果不是很理想。”

  作為一個科技達人,小康相信技術總有一天能夠讓盲人“看見”,不過,現在如果讓他在科技產品和導盲犬之間做一個選擇,他希望是后者,因為導盲犬“更加人性化”,與盲人能有情感互動,對盲人幫助更大。“第一次接觸導盲犬是在加拿大,是一只白色的拉布拉多。它的主人喚了一聲它的名字,別人拉都拉不住,就直奔主人而去。”小康說,實用的科技產品終會被創造出來,這是趨勢,但這也不意味著導盲犬就要退出舞臺,“可能有些東西仍然無法替代”。

  文/圖 記者 何利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