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于吉爭 趙亞麟
20日上午8時許,深圳地鐵一乘客突然暈倒,引發混亂,繼而后邊下車人員不清楚情況,爭先下車,引起乘客恐慌。事件導致9名乘客輕微傷,目前地鐵運營正常。(《法制晚報》4月20日報道) 國內踩踏事故頻發,前有上海外灘踩踏事件,再前有N起校園踩踏悲劇,再再前有北京元宵節賞燈場所踩踏事故……一樁一樁,像脫韁的馬、煞不住的車,這次,深圳地鐵乘客暈倒也能引發踩踏事故,且造成多人受傷,教訓慘痛之極,更要引起我們所有人的深深反思。
安全無小事,責任重于泰山,對公共安全的維護,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責任部門要分分秒秒放在心坎上擺到第一位,來不得半點疏忽馬虎、片刻虛于應付。面對乘客的擁擠慌亂,深圳地鐵的表現好像準備不足應對不力,預防哪里去了?提醒哪里去了?疏導哪里去了?不查出哪里掉了鏈子,不及時堵上短板,恐怕難以給乘客和公眾一個交代。由彼推己,如果我們是負責一方安全的部門、崗位、人員,遇到隨時隨刻發生的意外,我們也做好充分準備了嗎?
專家提醒,在深圳地鐵當時情形下,乘客恰當的處理方式是里層人員救助、求救,外圍人員穩定、疏散,而不是慘叫、推搡、奔跑。踩踏事故中的乘客,既是受害者,也是恐慌混亂的傳遞者,從而也是悲劇的釀造者,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在擁擠的人群中,在狹小的空間內,突遇外界的躁動,人的本能反應是緊張,正常動作是自我防衛避險,但如果大家都緊張過度,避險失當,恐懼戰勝了理性、慌亂影響了判斷、盲從超越了主動,那么,發生在深圳地鐵的這一幕踩踏悲劇就在所難免了。由此,我們聯想到上海外灘的另一幕,當踩踏慘劇愈演愈烈時,終于有一群人在旁邊的矮墻上齊聲大喊“向后退,向后退!”這振聾發聵之聲及時制止了不明真相的人群繼續向前擁擠。在深圳地鐵內,我們多么渴望當時有乘客也大聲發出這樣的聲音啊。
設身處地想一想,面對大火、水災、車禍、病患、踩踏等危急現場,甚至面對歹徒行兇、危及婦孺的極端場景,我們是該一味地閃身、逃離、避險,還是該冷靜的面對、勇敢的出手、沉著的處理?其實,答案不說自明,因為前者,一幕幕的悲劇屢屢發生;因為后者,一個個“托舉哥”類的人物及時出現屢屢救人于水火之中。
說歸說,做歸做,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從現在開始,從日常的點點滴滴做起,平日里多學一個急救知識、多學一個生存技能、多學一個防身手段,藝不壓身,一旦碰上危急情況可能就能派上大用場。我們的學校教育更應該從小學到大學一以貫之地進行生命安全教育,讓應對緊急事件成為我們所有人的基本生存技能,成為全社會的基本認知。到那時,想必再遇到類似事件,就會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冷靜、理智、勇敢地面對突發事件,讓悲劇不再重演。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