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韓金惠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改善護理服務的通知,要求持續改善護理服務態度,杜絕態度不熱情、解釋沒耐心、服務不到位等現象。(3月18日《京華時報》) 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頭頂“白衣天使”光環的護士們就該面帶微笑、服務周到,而我們也一直在用這樣的標準衡量護士們的工作??梢菃柣颊?,你遇到過護士沒耐心的情況嗎?答案恐怕多半是肯定的。所以,國家兩部門此次發文要求杜絕護士沒耐心現象,受到公眾廣泛贊同和支持。那么,護士不耐心原因何在?
不可否認,一些護士對待患者缺乏耐心是因為醫德問題,這時候,通過制度來約束其行為就十分必要。但除此之外,很多“沒耐心”背后,還有超負荷工作、患者及其家屬互相缺乏理解等因素。這時候,不從根子上找問題,僅靠一紙通知來要求,恐怕很難保證效果。
在當前的醫療體制內部,普遍存在著“重醫輕護”現象。雖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但當前的護理工作處于醫療的從屬地位,護士在職業前景和受尊重程度上遠遠比不上醫生。更要命的是,某些醫院甚至認為,引進護士帶來的經濟效益,遠沒有引進醫生或購置一臺設備那樣明顯。以至于直到今天,很多三甲醫院尚未達到衛生部1978年的明文要求,床位護士的配置標準遠低于1:0.4。醫院過于注重成本核算,導致護理人員不得不超負荷工作。
工作量大、三班倒、收入不高、醫患關系緊張……這些突出的問題,讓很多護士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強調護士要熱情、細心的同時,還應更多從人的層面考量護士工作的現狀。要想讓護士“有耐心”,離不開醫院、患者乃至全社會對護士勞動價值的認可和尊重,也離不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護理比其他崗位更需要細心、耐心,護士也更需要理解與支持,如果每一個人都學會換位思考的話,抱怨或許會少很多。
近代護理事業的創始人南丁格爾曾說過,護理是一項最精細的藝術,要靠高潔的“護風”和高尚的“護德”鑄就。但是,“護風”與“護德”的鑄就需要情感和待遇作保證,需要建立在“重醫輕護”思維徹底扭轉、醫護之間勞動報酬差距縮小、社會對護理工作將心比心的基礎之上。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