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毛建國
很多人都聽過茅臺酒“怒擲酒瓶振國威”的故事,講的是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中國代表佯裝失手摔壞了一瓶茅臺酒,頓時酒香四溢,評委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于是向茅臺酒補發(fā)了金獎。有媒體報道稱,摔瓶獲獎說法存疑,百年金獎可能造假。這一報道,再次把茅臺置于風口浪尖。(3月17日《長江商報》) “怒擲酒瓶振國威”是個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瑢Υ艘恢庇袘岩陕曇簦踔吝€有酒企站出來公開質(zhì)疑,認為“完全是虛假宣傳”,要求茅臺公開道歉。歷史的真相只有一個,茅臺方面也不必對此掩飾,公開當時“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相關資料即可。
只是,站在市場競爭角度,真相真的重要嗎?在茅臺的發(fā)展史上,并不只這么一個故事,比如開國元勛喜歡茅臺,也一直是坊間高燒不退的話題。這些故事對于茅臺來說,可能有著“金杯銀杯”的味道。一直以來,茅臺也喜歡炒作一些故事,借勢宣傳自己。有故事肯定是好事,但要說茅臺的發(fā)展,取得今天的市場位置,完全得益于這些故事,也真是“讓人醉了”。
在任何一種經(jīng)典產(chǎn)品的形成過程中,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故事。雖然有不少人津津樂道,但事實上這些故事未必起到絕對作用。一個經(jīng)典產(chǎn)品的形成,往往有著兩個因素,一個是品質(zhì),一個是文化。文化只是經(jīng)典的一個部分,故事更只是文化的一個部分。歷史和故事,提供的只是一個臺階,能不能邁上新臺階,靠的卻是當下的努力。
發(fā)生在茅臺身上的一些故事,說重要其實也不重要。因為有了這些故事,茅臺為更多人熟悉,但如果只有故事沒有品質(zhì),故事就會淹沒,在市場上激不起半點漣漪。這里其實就是“金杯”和“口碑”的關系。手捧“金杯”,閃閃發(fā)光,自然是好事,也不能說不重要,可如果沒有后續(xù)的努力,沒有內(nèi)容的支撐,也就不會有“口碑”,也很難獲得市場的認可。
從文化角度去考證“茅臺故事”,可能還有一定意義,但對于市場主體來說,不要糾纏于茅臺故事真假,真要是糾纏也就輸了。有這閑工夫,還不如去努力提高品質(zhì),打造自己的品牌,夯實自己的口碑。
半島網(wǎng)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chuàng)作品,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