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何利權
3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有代表提出,希望國家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現代煤化工布局方面繼續支持老工業基地,并在財政稅收上向煤炭枯竭型城市傾斜。李克強回應說,你們的建議都很好,但我不能馬上答復,我們推行稅收法定原則,而你提出的正是稅收方面的建議。(3月10日《京華時報》)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亮點頗多,其中一點就是立法法頒布15年以來首次修改。這部法律層級僅次于憲法的“管法之法”,在修訂案中明確提出了稅收法定原則。據悉,這次立法法修正案若獲人大通過,稅收法定原則將于2020年之前全面落實。為了避免這5年過渡期成為地方政府“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突擊期,公權部門及領導干部需要具備自我限制權力的品格。黑龍江代表“申請”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李克強總理回應“不能馬上答復”,正是這種權力謙抑態度的體現。
財產權是公民立身社會的基本權益之一,國家稅收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它的兌現程度。不過現實中一些地方的稅收常常顯得“任性”,老百姓口袋里的錢總是被隨意掏去?,F在立法法修正案規定稅收必須經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這道“閘口”,就是在擠掉地方政府任性收稅的空間。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日子不好過,作為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不會不上心、不著急,但依照稅收法定原則,在全國人大沒有通過之前,對于這位代表的建議,政府當然無權采納和實施。即便是口頭上的允諾,也是對稅收法定原則的冒犯,會給立法機關造成壓力。
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為一地百姓謀福利,這些都是政府部門的責任,但即便是出于公義為民眾辦事,也必須按照規矩來,這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以維護地方穩定為名侵犯個人權益,以謀求地方發展為據強力上馬工程項目,以保護城市環境為由“突擊”限購限行,這些在地方上經常出現的“任性”行為,都忽視了程序正當的重要性—— 當這種重視目的輕視程序、依賴權力忽略法律的思維成為慣性,地方官員難免會做出傷害公眾情感、侵犯公共利益的事情。李克強總理的“不答復”無疑給一些官員提了醒,無論是公共場合的講話還是日常工作中的實踐,都需要抑制權力沖動,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履職。
李克強總理近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有權不可任性”,既是指官員不能貪贓枉法、以權謀私,也指縱然出于公共目的,公權力也不可逾越法律、罔顧程序。“不能馬上答復”是一堂生動的法治課,無論是公職人員還是普通公眾,都該從中感受到中央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心。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