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日,濼源大街上的一處咪表被貼上了封條。
在濼源大街西段,不少車輛停在咪表旁。不少車主把咪表當作停車標識。
齊魯晚報
濟南3月3日訊(記者 崔巖 王小蒙) 備受省城市民關注的咪表事件又有新進展,3日,濼源大街上的部分咪表被法院貼上了封條。據悉,省城咪表糾紛正式進入訴訟階段,下周法院將開庭審理。
3日中午,濼源大街西段,眼尖的市民發現,兩處咪表被濟南市中院貼了封條。為何沒有對濼源大街所有咪表進行查封?記者獲悉,由于涉案咪表數量眾多,法院隨機抽取了兩處進行保全。“我們已經起訴了,3月9日將開庭審理。”3日,咪表公司運營方濟南科溢交通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根據該負責人出示的起訴狀,被告方為濟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和濟南市安保服務中心。該負責人說,當初咪表進入濟南,就是與這兩個部門簽訂的協議。
然而,隨著濼源大街改造,濟南市政府明確道路停車收費主體為濟南城市停車建設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濟南科溢公司失去了收費的合法身份,已安裝的245個咪表也淪為擺設,另有755個咪表被閑置。
濟南科溢公司訴訟請求被告賠償其經濟損失1184 .5萬元。“這些錢包括實際投入的1000萬元及實際經濟損失184 .5萬元(按銀行貸款利率6.15%計算至2014年11月12日)。”該負責人說。對于咪表運營方的起訴,濟南交警部門相關人士稱,該公司安裝的咪表沒有達到相關標準,卻一直在濼源大街進行人工收費,與濟南停車集團這個唯一合法的收費主體是有沖突的。“這幾年科溢公司收了不少停車費,這筆錢的去向是個問題。”該人士說。
據悉,濟南自2010年引入咪表,五年來,咪表由眾人矚目到水土不服、終遭閑置,爭論從未停息。如今,運營方要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糾紛,必然再掀波瀾。
咪表:智能交通的失敗樣本 咪表,自2010年落戶省城以來,失去價值、水土不服等成為人們談論它時最常用的詞匯。重金打造的咪表發揮預想中的作用了嗎?記者調查,如今的咪表,只能算是省城智能交通實驗的一個失敗樣本了。
預想:發展智能交通 結果:收錢全靠人工 對照咪表設置之初的構想,其中之一是由咪表的智能化操作帶來智能交通革新。時至今日,這樣的功能近乎喪失。
由于刷卡繳費不便捷,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咪表收費依靠人工,并讓司機有了討價還價的余地。“有人給兩元,有人給五元,甭管給多少,給了就行。”山東交通學院教授蔡志理說:“市民對支付方式不適應,難以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最終又變成人工代替咪表收費,使咪表系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作為濟南的停車誘導系統,當時相關部門介紹,通過咪表所收集的全部數據都會無線上傳到管理中心。這些車位由全市統一管理,屬于交通管理設施的一部分,后臺和前端設備相連通信。借助這一套系統,將實現交通的智能化管理。然而,這種想法沒多久就落空了。
預想:車位循環起來 結果:不少車一停一天 咪表處于試運行階段時,按照規定停車的最長時限不能超過4小時。按照相關部門最初的設想,運行咪表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計時收費的方式,讓路內停車位有效循環,杜絕長時間停放。
然而,對比現狀,濼源大街兩側的停車位依舊是附近上班族使用居多,很多車輛一占就是大半天。
王女士在濼源大街上一家公司上班。單位停車位不足,她只能把車停到濼源大街輔道上,2元/小時的咪表收費讓她吃不消。“后來就交2元錢,說停一會兒就走。”之后就趁管理人員不在或者給其他車輛收費時,抓緊開溜,但這樣的小聰明常常被管理人員識破。對此,收費人員也一肚子委屈。“有些人停一天就給兩元,讓他交費就發火……”
與此同時,到泉城廣場周邊辦事、游玩的市民,車位依舊“一位難求”。
預想:階梯式收費 結果:咪表淪為停車指示牌 按照停車的最長時限不能超過4小時的設定,相關部門曾醞釀,根據濟南市的實際情況,不排除使用階梯收費方式,借此杜絕車輛長時間占用車位情況。
“看見有咪表,說明停在這里不貼罰單。”在濼源大街附近上班的秦芳說,大部分時候,她僅把咪表視為停車指示牌。對照美國,城市中絕大部分占道停車泊位都是由咪表控制收費。咪表同時也是一個停車限時裝置。紐約繁忙地段的咪表,投幣后只能使用兩個小時,一旦過時,表上顯示的大塊紅色標識很遠就能看到,招來停車罰單就不可避免。
一位交通專家表示,濟南只是將咪表作為一種收費工具,并未認識到咪表在限時停車、提升道路使用效率上的核心功能,更沒有配套管理措施,這是造成咪表預想功能落空的重要原因。
延伸閱讀
停車集團成立后咪表被“非法” “在咪表安裝以前,我帶著七八個員工走遍了濟南能停車的路段進行調研。”咪表運營方濟南科溢公司負責人臧先生說,他原本對濟南的智能化停車前景充滿期望。“人工收費畢竟存在很多弊端,許多先進城市都是用的咪表,既能減少人工投入,又能避免停車收費遺漏等問題。”臧先生說,在香港、澳門地區的咪表運行十分成功,泉城安裝咪表可謂一項大膽的嘗試和探索。
為方便隨時討論咪表的運作,科溢公司跟交警各部門一起辦公。科溢公司一度招聘了70名收費員,還把當時不普及的一卡通支付改為銀聯卡支付,把咪表顯示屏和警示燈加大。
但這些都沒能阻擋咪表逐漸被棄用的命運。高昂的人工運營成本和咪表閑置費,逼得臧先生將公司搬出了月租上萬元的辦公場所。
2013年7月,濼源大街東口西北角,寫有“停車誘導系統試運行(咪表)”的指示牌被拆除;2014年7月,濼源大街桿石橋至趵突泉南路路段,南側輔道上的咪表停車區被取消,轉為右轉車道。
此后,咪表收費區域越發減少,從最初的488個車位到后來僅剩200個車位。濟南停車集團的成立,則徹底否定了科溢公司的合法收費身份。三次接到有關部門的停止收費口頭通知,被歷下區停車辦收回上崗證并多次驅趕,如今,科溢公司的收費之路已經越發艱難。“投資了上千萬,虧損這么嚴重,在沒有相關賠償的前提下,公司不會拆除這些咪表。”臧先生稱。
相關鏈接
咪表不適癥并非濟南獨有 咪表這種停車誘導管理模式,在進入濟南前,有過不少成功經驗,但這些經驗多來自西方國家或港澳地區。咪表價格不菲,進口的一臺幾萬元,國產的上萬元,但在國內,多數遭遇水土不服成為擺設。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一度安裝近萬臺咪表,最終多數被棄用;武漢全市咪表使用率不足10%,淪為街頭擺設;海口10年間4次更換咪表設備,民眾無所適從,咪表項目名聲掃地;哈爾濱咪表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另外,在杭州、南昌、石家莊和長沙等地,咪表啟用之后都因為糾紛不斷而被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