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買理財不能光看高收益 建議市民適度關注風險

2015-02-03 08:00   來源: 半島網-城市信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平均5%左右的確定性收益,讓銀行理財產品成為最熱門的“大眾情人”,而市民早已習慣了“問清楚收益就出手”的購買法則。但實際上,在過去三年,每年都有過百款產品未達預期最高收益率。在市場無風險收益下滑的大背景下,業內人士建議市民也要更新投資思路,適度關注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

  自2014年4月以來,幾乎每月都會有1~3款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而根據數據統計,最近三年每年“中招”的產品都超過百款。據普益財富數據顯示,2014年合計到期產品達到55415只,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產品為30349只,其中有121只產品未能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占比0.4%。從2014年月報來看,下半年未能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產品較上半年呈現上升趨勢。

  縱觀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多為結構性理財產品。據普益財富研究員葉林峰介紹,2014年每月未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的產品8成以上為結構性理財產品。來自工商銀行的理財經理楊經理介紹,一般結構性產品平均收益率要高于非結構性產品,且基本是保本產品,因此較為誘人,但市民一定要注意這類產品達不到預期收益率的可能性要大于非結構性產品。

  既然結構性產品存在如此高的未達標率,那么市民在面對結構性產品該如何選擇?“從掛鉤品種來看,掛鉤票據和基金資產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最高,而與匯率、利率、大宗商品掛鉤的則偏低。”楊經理建議,市民購買結構性產品要根據產品說明書中的收益結構條款判斷該產品的高收益觸發條件是否合理,并且根據自己對市場未來走勢判斷購買產品。此外,市民對不熟悉掛鉤標的的結構性理財產品應該保持謹慎,最好不要碰。

  “未達到預期收益率的結構化產品中,有部分確實與產品的設計有關系,但更多是因為市場環境。市場環境變化多樣,所以要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來自農業銀行的理財經理高經理表示,對于無經驗的謹慎型的市民 ,如果也想涉足于此,不妨先嘗試風險級別較低的 、簡單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做到風險可控。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王琦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高收益 理財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