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城陽老手藝人制作蘆葦簾50多年 延續傳統文化

2015-01-30 14:17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在吊墜一次次的擺動中,胡維智將一根根蘆葦桿緊緊編排成簾子。



看著自己制作出來的簾子,胡維智很欣慰。



將細繩系好是每次編簾前的準備工作。



胡維智根據蘆葦桿的骨節拼制出蠟燭和火焰。



  農村過春節要將家譜供奉起來,在供奉家譜之前首先要掛上蘆葦簾。進入臘月,年味越來越濃,大集上經常會見到賣蘆葦簾的人。然而記者了解到,現如今親手制作蘆葦簾的人越來越少,棘洪灘趙家堰社區的胡維智老人就有這樣一門手藝,而且50多年來制作從未間斷過,他希望這門手藝能夠傳承下去。

  進入臘月蘆葦簾漸受歡迎

  1月28日是農歷臘月初九,上午7時許,今年76歲的胡維智老人駕駛著電動車,拉著他自己制作的六個蘆葦簾來到了距家十幾里的東毛家社區趕集。上午10時許,一位60多歲的棘洪灘居民購買了三個蘆葦簾,一大兩小,一共花費了260元錢,這位居民告訴胡維智,過年的時候自己家里要掛一個蘆葦簾,另外兩個小一點的是給兩個兒子買的。一上午的時間,胡維智共賣出去五個蘆葦簾,收入幾百元錢。

  胡維智告訴記者,進入臘月,蘆葦簾就漸漸在集市上銷售了,“因為制作的人太少,整個集市上一般只有我一個人銷售,雖然這樣,價格還是合理的,如果太貴大家就不買了。”胡維智介紹,剛進入臘月時每天能賣出一兩個蘆葦簾,過了臘八節之后就能賣出三四個簾子了,等到小年之后幾天每天就會賣出去很多,到臘月廿七之后就沒人買了。“我這幾年每年只制作幾十個蘆葦簾,在臘月全部賣出去,能賺五六千塊錢。”胡維智說。

  制作銷售周期只有三個多月

  蘆葦簾就是用蘆葦稈編制成的簾席,在許多年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物品。記者了解到,城陽區棘洪灘街道的居民們在過年的時候會使用這樣一種特別的蘆葦簾,這種蘆葦簾大小、樣子、圖案都有一定的規格,是專門用于春節期間掛家譜的。胡維智老人至今還保留著這門手藝,進入臘月,他每天都要騎車去集市上賣蘆葦簾,在增加自己收入的同時也將這種手工藝品展示給了他人。

  記者了解到,胡維智制作銷售的蘆葦簾共分為1.5米長、1.8米長、2米長等多種不同規格,其價格從60元到120元不等,顧客會根據家里房間大小進行購買。胡維智告訴記者,蘆葦桿是秋天才收獲的,從蘆葦桿的收獲到成品的制作、銷售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霜降之后就開始去收割蘆葦,收割階段只需要五六天就可以了,一共就需要幾百斤蘆葦,制作需要近兩個月時間,在農歷十一月就制作完成了,進入臘月就開始銷售。”

  巧用材料制作出不同圖案

  胡維智告訴記者,霜降的時候天氣就開始冷了,正是在這個時候他開始用鐮刀收割蘆葦,他收割蘆葦的地方是趙家堰在改造前的位置,“那個地方距離家里十幾里路,可是我覺得那里的蘆葦是最好的,因為我爺爺和我父親都是從那里收割蘆葦的。”記者了解到,胡維智現在保留的這門手藝是祖傳的,他很小的時候從父親那里學來的,而父親又是從祖父那里學過來的。

  收割了蘆葦之后,胡維智要將蘆葦晾干,“要選擇合適的地方晾曬,既要去掉水分又不能在太熱的環境里風干,否則會很脆。”胡維智告訴記者,曬干了蘆葦桿之后,他會把蘆葦桿的表皮一根一根剝去,然后挑選長度、粗細合適的蘆葦桿進行制作。制作過程中胡維智會根據蘆葦桿的骨節進行拼制,利用骨節前后的不同顏色制作出不同圖案,記者看到,每一個蘆葦簾的圖案都是大致對稱的,上面有臺階、門樓、桌子、蠟臺蠟燭、福貼等元素,與春節的氣氛相融洽。

  責編 金秀清 美編 譚云濱

  值班主任 郜麗君

  50多年制作從未間斷過

  胡維智的工藝是從祖父和父親那里傳下來的,他從二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制作蘆葦簾,今年76歲的胡維智已經連續制作了50多年的蘆葦簾。收割蘆葦是個體力活,也是整個過程中最累的時期,即使他和老伴兩人一起也搬不動太重的蘆葦捆。2013年胡維智的腿受了傷行動不方便,霜降之后他沒有再去收割蘆葦,也不打算再制作蘆葦簾了,后來他的鄰居找到了他 ,請他繼續做下去,然后胡維智又堅持做了兩年。

  “其實我賺不賺錢倒是小事兒,關鍵是周邊社區的人們需要在過年的時候有這個東西,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他們記憶中的新年元素,對于我個人來說,這門手藝是我從祖父、父親那里傳下來的,說丟就丟也感覺不好。”胡維智說。

  擔心傳統手藝沒人傳承下去

  記者從棘洪灘街道辦事處了解到,蘆葦簾的制作在趙家堰社區已有130余年的歷史,從清朝光緒年間,蘆葦簾的制作傳入了棘洪灘的趙家堰、毛家、徐家等地,上世紀30年代開始逐漸興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蘆葦簾的制作達到了鼎盛時期,到上世紀80年代,蘆葦簾逐漸被工業制品取代,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記者了解到,在趙家堰社區 ,與胡維智同齡或小一點的人幾乎都會這一門手藝,但是其他人已經不再從事這門工作,胡維智是社區里為數不多的還沒有扔下這門手藝的人,“年輕人現在想著怎么賺錢,不愿意學習這個費時費力的技藝,現在購買這種簾子的人也大都是老人,所以沒有人會繼續做蘆葦簾的制作了,如果哪一天我搬不動蘆葦了,我不知道誰會做下去。”胡維智說。

  文/圖 記者 趙偉華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