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北海艦隊某海上救生支隊創全國飽和潛水新紀錄

2015-01-21 06:21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半島都市報1月20日訊(記者 徐新東  黃超 通訊員 于超  張昭)1月20日上午9時,經過飽和潛水實驗和14天的減壓,參加飽和潛水專項實驗的海軍北海艦隊某海上防險救生支隊4名潛水員成功出艙,標志著海軍組織的飽和潛水專項實驗取得圓滿成功。據介紹,此次實驗當中,徐曉、張恒銀、李勇、高杰四名潛水員完成了飽和潛水系統專項實驗,創造了330.2米的全國飽和潛水新紀錄。1月20日下午,記者通過電話聯系到了仍在海南的潛水員,傾聽實驗背后的感人故事。

  該支隊劉杰支隊長介紹,300米是世界大多數潛艇的極限深度,能否在這個深度進行高效的潛水作業,關系到打通高效精準進行援潛救生的“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問題。同時,它對提高沉船打撈、水下施工、海洋資源勘探開發等作業能力,推動潛水醫學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具備大深度飽和潛水能力。

  這次實驗任務,他們就是瞄準了300米這個目標,在實戰環境中檢驗飽和潛水技術性能,鍛煉潛水員隊伍。據介紹,2013年9月,支隊新型援潛救生船“海洋島”號奉命趕赴南海,海軍飽和潛水專項實驗正式啟動。經過長達480天,歷時3年的方案論證、預先訓練、裝備調試、水文調查等準備工作,先后順利完成了碼頭和海上60米、100米飽和潛水實驗,2015年1月,大深度潛水實驗迎來了終極挑戰。

  1月4日13時26分,飽和潛水實驗開始。經過層層選拔挑選出的該支隊4名潛水員跨入高壓艙,開始進行飽和加壓。艙內壓力逐步上升,1月5日上午7時30分,加壓表指向300米,該數值也是此次計劃加壓的最大深度。飽和加壓順利完成后,生活艙、過渡艙、潛水鐘順利完成了對接,1月5日晚10時38分,3名潛水員從生活艙經由過渡艙進入潛水鐘,踏上了深海征程,另外1名潛水員留在生活艙待命。

  100米,200米,300米……三名潛水員乘坐著潛水鐘在入水一個多小時之后抵達了水下 300米處。隨后,三名潛水員打開艙門依次鉆出潛水鐘開始巡潛,潛水員張恒銀出艙巡潛探摸到了330.2米的海底。

  另外,記者了解到,按照實驗計劃,3名潛水員在300多米的深海完成了一系列規定動作后返回潛水鐘。1月6日8時10分,3名潛水員乘著潛水鐘返回了海洋島船,進入生活艙開始減壓。

  1月20日上午9時,經過了14天的時間,4名潛水員減壓結束后依序出艙,經過嚴格的體檢和心理測試,身體狀況良好。至此,所有實驗項目已全部完成,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

  “此次實驗是海軍首次將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飽和潛水技術應用于實際潛水作業,300米深海終于有了海軍潛水員的身影。”該支隊劉杰支隊長表示,此次實驗不僅成功摸索出一套科學、實用、安全的大深度潛水程序,還創新了一套先進、完善、有效的深潛醫學監護和干預手段,為今后大深度飽和潛水的實戰化運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釋疑

  與蛟龍號潛水有何不同?


  在蛟龍號已達到水下7200多米的當下,為什么還要關注一次300多米的作業呢?據介紹,蛟龍號的船員是在艙內,艙內壓力和陸地壓力一樣,不需要出艙作業,也不需要對人員進行加壓減壓。而飽和潛水則是潛水員出艙,身體直接暴露在深海,身體承受海底高壓,在深海進行作業。、

  過程揭秘

  1 加壓:

  300米水下能壓彎8毫米厚鋼板


  在飽和潛水實驗前,4名潛水員首先進行的便是飽和加壓。隨著儀表數據的不斷上升,潛水員感到呼吸困難、關節疼痛,甚至慢慢產生了味覺的缺失。

  潛水員在300米水下要承擔31個大氣壓,足以將8毫米厚的鋼板壓彎。在這樣的重壓之下,潛水員還要完成搜索 、打撈、援救等作業,困難很大。

  資料顯示,曾有發達國家在進行大深度飽和潛水實驗的過程中,僅僅因為溫度控制不當,潛水員在艙內犧牲。一些容易忽視的細節就能決定實驗成敗。此次實驗指揮員王鶴鵬副支隊長介紹說,為保證實驗萬無一失,支隊專門成立了指揮所、潛水組、裝備保障組、醫療保障組等各領域骨干組成的專家團隊,并先后制定了10余份方案預案和詳盡完備的安全風險評估報告。并分階段、分層次對潛水員進行加壓、體能、心理等專項訓練,讓潛水員們從身體上和心理上逐步戰勝超高壓環境和由之帶來的恐懼情緒。

  所有專家骨干一起鉚在了實驗現場,一旦出現問題能夠做到“秒級反應”。“感覺骨頭被壓得厲害,關節像脫臼一樣伸展不開。”潛水員徐曉在隨身的日記本中寫道。

  加到28個大氣壓時,指揮組暫停了加壓進度,采用心理、醫療、營養等干預措施,幫助艙內潛水員調整狀態。“繼續加壓!”僅僅過了12分鐘,氦語音通話系統傳來了艙內潛水員的聲音。徐曉、高杰剛剛感覺身體不適的癥狀稍有所緩解就繼續請戰。向深海挺進,他們不愿有絲毫停留。

  隨著艙內壓力不斷上升,現場人員緊張有序地調節加壓閥門,查看手指震顫儀等設備……艙內外緊密配合,向更大的深度發起了沖擊。

  1月5日7時30分,經過了18個小時逐步加壓,加壓表指向300米,飽和加壓順利完成。

  2 巡潛:

  身穿“暖氣服”難抵深海嚴寒


  據介紹,潛水員要乘坐著潛水鐘進入深海,潛水鐘主要用于深海和生活艙之間轉運,同時又是潛水員在深海作業的休息站。完成加壓后,生活艙、過渡艙、潛水鐘準備進行對接。

  1月5日22時38分,徐曉 、張恒銀、李勇3名潛水員從生活艙經由過渡艙進入潛水鐘,踏上了深海征程。高杰作為替補,留在生活艙待命。

  “潛水鐘入水!”隨著指揮員王鶴鵬副支隊長一聲令下,搭載著3名潛水員的潛水鐘,載著廣大官兵勝利的期望,被緩緩吊放入月池,海水逐漸淹沒了鐘身,潛水鐘最終消失在深藍。到達近100米深度時,突然一陣暗流涌動,潛水鐘受到沖擊后發生劇烈偏蕩,絞纜一陣晃動,潛水鐘搖動。在高壓狀態下,早已習慣驚濤駭浪的潛水員在晃動中也感到一陣眩暈和身體不適。

  入水近一個小時后,潛水鐘抵達了300米深的海底。深潛艇等潛水器進行水下作業時主要靠機械手,在執行救援、打撈、切割等精細化作業方面,遠遠比不上潛水員的手工作業。潛水員出艙巡潛,身體直接暴露在深海壓力之下進行作業。

  “打開艙門,開始巡潛!”3名潛水員合力打開位于潛水鐘底部的艙門,徐曉穿著潛水服,背著氣瓶,第一個鉆出潛水鐘,游入無盡的黑暗中。張恒銀是3名出艙巡潛的潛水員中潛得最深的,他探摸到了330.2米的海底,一舉刷新了全國飽和潛水紀錄。

  水下的溫度很低,雖然三個人身上都穿著新式的熱水潛水服,這種潛水服通過內部的熱水循環系統來保溫,但抵御深海的嚴寒仍十分艱難,體能消耗非常大。按照計劃,3名潛水員在300多米的深海完成了一系列規定動作。水聲電話不時傳來深度數據、動作口令以及身體感受情況。三名潛水員完成系列規定動作后,返回潛水鐘,開始上浮返回母船。

  3 減壓:

  在艙內走步路都是艱難“旅程”


  減壓,是指將艙內的壓力逐步減小到1個大氣壓狀態,讓潛水員安全返回到正常環境中。最為重要的是對艙內氣壓的控制,要慎之又慎,如果減壓過快,原本在高壓下溶解在潛水員肌體里的惰性氣體會瞬間冒出,危及生命安全。

  1月6日8時10分,完成海底巡潛任務的3名潛水員,乘著潛水鐘返回了海洋島船,進入生活艙開始減壓。從31個大氣壓減到正常,需要近14天的時間。平時在陸地上可以輕松完成的動作,在居住艙中都屬于高難度動作。從睡覺的地方到洗漱的地方只有一個艙門之隔。要是平時,人們輕松一步就能跨過去。但是在艙內這是個艱難的“旅程”:抬腿、伸腿、邁腿,原本輕而易舉的事現在變成了一系列分解動作,“很累,尤其是胯部會痛得厲害。”

  1月20日9時,4名潛水員減壓結束后依序出艙,經過嚴格的體檢和心理測試,身體狀況良好。

  艙內生活

  味覺變遲鈍,說話聲像鴨子叫


  潛水員在艙內的生活方式嚴謹得近乎苛刻,潛水員味覺變得遲鈍,飯菜吃不出咸味來,吃飯時一粒飯菜渣都不能掉在艙內,不能吃硬的,會損傷牙齒。1月20日,記者聯系到潛水員高杰,他表示,平時會吃飯菜、饅頭、米飯以及面包等食品 ,但這些食品都粘牙,而且沒有任何味道。高杰還透露,在艙內不能吃黃豆、蘿卜、韭菜等,以免污染狹小的環境。

  他們呼吸的都是氦氧混合氣,氦氣多,氧氣少,混合的比例因深度不同而不同。高密度的氣體被吸入肺里的感覺就像喝水一樣,同時由于聲波在高密度氣體中傳播時發生變形,潛水員說話的聲音變得像鴨子叫一樣,無法直接對話交流。文/圖記者 徐新東  黃超  通訊員 于超  張昭(署名除外)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