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香港花園社區大公館5號樓里鄰里互助是常事

2015-01-15 13:50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從左到右依次為:林劍秋,詹茂芬,張秋美,于躍。



樓里的一對雙胞胎兄弟--大寶與小寶。



于躍的英語學習筆記。



  “我們大公館5號樓雖是商品房,鄰居們也是來自五湖四海,但我們根本不像有些商品房住戶那樣鄰居間互不相識,我們樓里的人都像一家人,只要打聲招呼,就有來幫忙的。不僅如此,我們樓最大的特點就是雙胞胎特別多。”一提起自己所居住的5號樓,在大公館小區擔任黨支部書記的于躍是滿滿的自豪 。1月12日,記者走進大公館5號樓,探訪了這座樓里的故事。

  新鮮事

  54戶居民4家生有雙胞胎

  “我們樓里有四對雙胞胎 ,分別是801的蘭蘭和戴戴、902的諾諾和言言、1103的亭玥和亭竹以及1503的大寶和小寶。一座樓上有這么多雙胞胎不多見吧?”據于躍介紹,這4對雙胞胎年齡相差不大,其中諾諾和言言最小,今年5歲,在幼兒園上大班;蘭蘭、戴戴和大寶、小寶都是7歲,今年剛上小學;亭玥和亭竹年齡最大,上小學四年級。“我們樓上這4對小家伙可討人喜歡了,見了面總是奶奶長、奶奶短,可懂禮貌了,我們全樓人都很喜歡他們。”樓長詹茂芬笑著說道。“可不是嘛,我之前逛家樂福的時候看到一身小衣服,看第一眼我就覺得我們樓上的諾諾和言言穿上這小衣服肯定好看,買回來給她們穿上后真是可愛極了。”于躍如是說道。

  4對小家伙不僅是全樓的明星,彼此之間也很熟識。“我們家諾諾和言言每次看到蘭蘭和戴戴都可高興了,非要玩一陣才肯回家。”諾諾和言言的爺爺說道,“不過現在孩子們都略大了些,家里給報了各種補習班,就像我兩個孫女每到周末都要上鋼琴課和繪畫課,蘭蘭和戴戴好像也在學鋼琴,大寶和小寶在學跆拳道,現在這些小家伙們平時都很忙,見面的機會也少了。”

  團結事

  電梯被損壞,大家齊維權

  “我們樓里最大的特點就是團結。去年發生的電梯維權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于躍告訴記者 ,樓里的1603戶曾被租給了一家公司,租約一直到2014年4月30日。“由于公司的東西太多,他們從上午9點多一直搬到下午5點 。為了搬東西方便,搬家公司的人一直拿東西頂住我們的電梯門。當時我們很多鄰居就提醒過搬家公司的人 ,他們這樣容易把電梯給弄壞。可是他們一點都不在意。”5點多的時候,搬家公司搬完了最后一趟東西,一直頂住電梯門的東西也被拿掉了。電梯由于長時間不能正常關閉從而導致了電梯發生故障。“5點多的時候,正是大家做飯的時間,幸虧2樓張秋美的女兒從外面回來,發現電梯門壞了把搬家公司的車給攔住,要不然這些損失就該我們居民自己賠了。”詹茂芬說道,“當時搬家公司的人態度非常不好,要強行離開,張秋美和我就挨家挨戶敲鄰居的門,樓上的鄰居一聽電梯被弄壞了,把手頭正忙的事一放,全都跑到樓下來把搬家車給團團圍住了。”據張秋美介紹,當時樓里共下來了40多位鄰居,鄰居們誰也沒有和搬家公司吵鬧 ,只是不讓搬家公司的車離開,就這樣一直僵持到晚上9點多 ,沒有一位鄰居離開。“后來搬家公司的老板看到我們鄰居這么齊心,只好掏出了維修電梯的4000元錢。”于躍說道。

  暖心事

  墻壁需粉刷,主動來幫忙

  大公館5號樓就像一個大家庭,就連粉刷房子鄰里都會互相幫助,足見他們每個人口頭都掛著的“團結”二字名不虛傳。2010年,503室的于躍家里陽臺有一塊地方被弄上了污漬,需要用涂料重新粉刷才能去除,因此重新粉刷陽臺就成了她的心頭事。“買涂料就要買一桶,可我們家又用不了那么多 ,浪費大半桶很不值得。”正當于躍煩惱的時候,她恰巧知道樓里201室的張秋美家要裝修房子,就想著去人家借點涂料。“我本來想讓她裝修完房子給我留點就行,可剛跟她說完,人家就直接給我倒了半桶。”于躍回憶說,其實當時兩家并不熟悉,“但秋美特別慷慨,最后甚至連刷子、桶都給了我,讓我特別感動。”兩家也因為那次的“涂料事件”而變得關系更加緊密。“遠親不如近鄰,人家找到我就說明信任我,我更要以誠待人 ,把鄰居當成親人對待。”張秋美如是說道。

  互幫互助的事情在這座樓里屢見不鮮,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樓里的另一組住戶身上。2014年8月,901室的林劍秋家里陽臺漏水,涂料脫落嚴重,夫婦倆就買了點涂料想粉刷房子,但卻不知道如何著手。“我們當時找了樓長詹茂芬,想問問她有沒有刷墻的經驗,正好被住在我家對門的小石夫婦聽到了,他們就主動要求幫助我刷房子。”82歲的林劍秋感概道,“他們都60多歲了,還爬上爬下地幫我們刷墻,而且刷得非常用心,讓我和老伴覺得特別暖心。”

  ■背景資料

  雖是商品房鄰居一家親

  大公館5號樓于2003年竣工,2004年居民陸續入住。5號樓樓高19層,每層3戶,1樓被作為網點出租,所以現有居民54戶。作為當時比較早的一批商品房 ,5號樓的居民來自五湖四海。雖然開始互不相識,但鄰居們經過長期居住,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創新事

  文化氣息濃,還有“英語角”

  別看5號樓里的居民大多數是老年人,但大家卻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看書讀報是樓里居民的共同愛好,在2013年,樓里四五個老人們還自發學起了英語。

  在居民于躍的家里,記者發現她家客廳中擺放著厚厚一摞的報紙和雜志,“我家訂閱了《半島都市報》、《青島日報》、《讀報參考》、《支部生活》等。”據她介紹,鄰居們都有訂閱報紙雜志的習慣,還經常換著看,詹茂芬家訂了《青島日報》、《半島都市報》、《讀報文摘》,而林劍秋則訂閱了《老年生活報》、《青島晚報》等。平日里,大家不僅談論家長里短,還經常談論時事政治。每當有新的政策出臺,都會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

  林劍秋年輕時曾經學過日語、俄語和英語,但對英語的興趣卻始終如一 。見到社區老年大學開設了英語班,林劍秋便鼓動鄰居們一起報了名。在課堂上,年過八旬的林劍秋說起英語來仍是字正腔圓,讓老年大學里的教師都很佩服:“林大夫講的是正宗的倫敦腔!”由于住得近,每次下課,樓里的鄰居都會向林劍秋請教英語。為了學習英語方便,前年4月份,鄰居們干脆成立了“英語角”,每周兩次在小區內的涼亭里學習英語。“我們一般是上午9點開始,一直學習到11點 。林大夫就是我們的老師。”一邊說著,于躍拿出了她學習英語時所做的筆記,記者看到五、六本本子上全都被記得密密麻麻,“我們學習英語的態度是不是很認真?”于躍打趣地說道。

  溫情事

  全家是大夫,鄰居都安心

  “林大夫家可是典型的醫療世家,他們兩口子還有她兒子、兒媳都是大夫,有他們一家人在,我們全樓都很安心 。”于躍笑著說道,“我老伴的胃一直不好,經常到樓上去找林大夫的老伴尋醫問藥,都省了上醫院了。”“可不是呢,我和我老伴兒要是哪里不舒服,也是第一個到林大夫家咨詢。”一旁的詹茂芬附和道。

  與大夫做鄰居,除了5號樓的居民安心,也為其他樓的居民提供了方便。“前年夏天林大夫還救了4號樓的一位老太太呢。”原來4號樓老人患有高血壓,而發病的那天正巧趕上女兒和女婿出差,家里只有老人和外孫女倆人。老人強忍著難受跑到保安室里求救,正巧碰見了林劍秋也在保安室里。因為急需搶救,林劍秋趕忙找來了自己6的兒子王明華和兒媳李捷來幫忙,兩人立馬驅車將老人送到了東部市立醫院。由于家屬不在,王明華夫婦倆先墊錢為老人繳納了住院費和醫藥費。“老太太住院后,家里只剩下她的外孫女一人在家了,所以將這位老太太安頓好后,我兒子他們又趕回來安頓老太太的外孫女,他倆回家就已經很晚了。其實這都沒啥,他們是大夫,救死扶傷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林劍秋虛地說。

  文/圖 本報記者 劉欣 賈志偉 黃俊凱 本報見習記者 李晨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