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12月29日訊(記者 李麗 通訊員 田寶宗) “要不是摔傷的老人來我們小區推電動車,我們還不知道王書記又做了一件讓我們佩服的事情呢!”12月28日,沂水縣沂城街道牛嶺埠社區居民聶海波說。
據他介紹,12月10日,一位老人
醉酒后
摔倒路邊頭破血流,
社區書記王繼耕幫忙扶起并撥打了120急救電話,老人送到醫院后,他又去社區上班,未對任何人提起過此事,直到傷者出院后到社區取電動車,王繼耕救人的事情才被人知道。
12月28日,王繼耕像往常一樣處理著社區的大小事務。對于18天之前的救人舉動,王繼耕對記者連忙擺手,“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咱遇見別人有難了不能不管吧?”
王繼耕回憶說,當天他開車經過時,看見老人趴在地上一動不動,臉部下面的地上有一片血跡。他下車跑到老人身邊聞到了濃烈的酒氣,老人臉上磕得血肉模糊,鮮血不斷地往外流,他便急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老人被叫醒后,不顧臉上的傷,執意要騎車往前走,王繼耕死死地抱住老人,路過的行人也幫忙安撫老人的情緒。“可能是喝多了酒的原因,老人感覺不到疼,還要騎車走,萬一再出點事就嚴重了。”王繼耕說。
120急救車到達后,老人仍執意要騎車回家,不愿上救護車。為了讓老人放心,王繼耕將自己的住址和名字、電話告訴老人和醫務人員,并向老人保證電動車丟不了,老人才愿意上車去醫院診治。救護車開走后,王繼耕將老人的電動車推到了社區保安處。
12月24日,老人出院后按照醫務人員提供的信息聯系上了王繼耕,到牛嶺埠社區保安處取走了自己的電動車,并對王繼耕表示了感謝。
還原現場
老人被扶起,清醒后說了聲“謝謝哥”
12月10日下午2點,牛嶺埠社區書記王繼耕開車去上班,沿著北外環路由北向南行駛,當行駛到龍澤麗都小區門口時,看見前方一位騎電動車的老人左右搖擺,車速還非常快。
王繼耕下意識地放慢了車速,向前行駛了十幾米,老人的電動車一陣劇烈擺動摔到了地上。“看他騎車的那個架式,我就知道他喝酒了,果然沒走多遠就摔倒了。”
老人摔倒在地上一動不動,有路過的行人從老人身邊繞了過去,王繼耕趕緊將車靠在路邊,跑到老人身邊,此時現場聚集了不少行人,卻沒人敢將老人扶起來。
王繼耕趕緊將滿身酒氣的老人從地上的鮮血中拉起來,老人的左側眉骨處裂開了一道三四厘米的口子,鮮血直流,左側顴骨擦傷露出了肉,左嘴角磕掉的肉連著下頜。整個左臉血肉模糊,鮮血不斷地滴在黑色的棉襖上。“你喝了多少酒啊,老哥?”王繼耕在老人耳邊連喊了幾聲,沒有反應,便趕緊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又晃了幾下老人的肩膀,將老人的腿頂在路沿石上頂了一會兒,老人終于清醒過來。
老人迷迷糊糊地看了王繼耕一眼,說了聲“謝謝哥”,就掙扎著站起來。“你家是哪里的?”王繼耕邊詢問老人的情況,邊將紙巾遞給老人擦臉上的血,老人只是重復著一句“謝謝哥”。
延伸閱讀
王繼耕曾被評為“大義臨沂人”
遇事挺身而出,不怕拿自己開刀
“遇到棘手的事情,王書記會先拿自己開刀。”牛嶺埠社區居民聶海波告訴記者,如今社區環境越來越好,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與王繼耕獨有的一套治理方式分不開。
為了規范小區停車,王繼耕在小區門口設置門禁,刷卡之后才可通過。起初,小區多數居民不能接受這種管理辦法,進出小區門口時不斷地按喇叭催促門衛起桿,甚至有居民揚言要撞斷橫桿。
于是,王繼耕便第一個開車將小區門禁處的橫桿撞斷,并主動繳納了400元罰金,將收據和處罰通知貼在門口。“從那天中午以后,大家就陸陸續續辦理了門禁卡,并且按照規定出行。”聶海波說,有了王繼耕的“以身試法”,社區的工作也好開展了許多。
因為管理模式突出,帶領居民致富,王繼耕被評為第三屆“大義臨沂人”。“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而已,這樣稱呼我,我壓力很大呀!”王繼耕說,牛嶺埠社區有今天的成績,和社區每一位居民的付出和社區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這個榮譽應該是大家一起才擔得起。
王繼耕告訴記者,他作為社區書記,帶領村民致富,為村民謀取利益是他分內的工作,給他冠上一個“大義臨沂人”的稱號,讓他內心承受著不小的壓力。為此,他只有努力給村民帶來更好的生活,謀取更多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