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FP供圖
跑友賽前試跑。
本次大賽獎牌(正面)
參賽篇
60歲跑馬人目標1小時36分 在外人看來,60歲的張德云已經達到了跑步的最高境界——身子不由自主地想要跑,同樣的,跑步無私地回饋了他健康。跑步4年多,張德云戰勝了癌細胞,獲得了新生,也有了新的方向。2年前開始 ,張德云開始參加
馬拉松賽事,然后就一發不可收拾,參加的馬拉松也越來越多,而他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每次賽前都會樹立新目標,然后爭取超過。
“今年去體檢,身體完全正常,沒有發現癌細胞。”60歲的張德云非常樂觀也倍感慶幸,他毫不忌諱地說出自己的病情和曾經糾結的心情,也樂于分享運動所得,而這一切都源于跑步,張德云坦言,運動給他帶來新生,馬拉松賽給了他無限動力。
2009年的一天晚上,張德云突然肚子疼痛,而且疼痛難忍,實在受不了的他 ,當晚12點才到當地醫院檢查。“檢查完之后就要做手術,很突然!家人瞞著我只說小毛病。”第二天,醒來的張德云才知道自己得了結腸腫瘤。“一個半月之后 ,進行了第二次手術,這次醫生告訴我,我的腫瘤是惡性的。”張德云回憶道,由于病情較為嚴重,醫生稱生命最長不過兩年。“有一次照鏡子,發現我瘦得完全變了樣,自己都認不出自己了,我連身后事都安排好了。”2009年底,張德云開始做化療,那時的他很絕望,也很無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批跑馬人,這讓他萌生了運動的想法,與其無所事事,還不如活出自我。
“有一次我看到青島理工大學校園體育場里有人在跑步,我挺好奇的,就坐在臺階上看他們跑,他們跑了一圈又一圈,當時就很羨慕。”一連好幾天張德云就坐在臺階上,看著跑友們跑步。終于有一天,張德云鼓起勇氣靠近跑友,并請求加入,當然他得到熱烈的歡迎。第一次,張德云還跟在跑友后面走了200米,結果氣喘吁吁,不過他沒有放棄,第二天又去了體育場,堅持跟著走了一周之后,他決定嘗試小跑。
起初他只能跑10米,后來嘗試了一下20米,但因為體重太輕,一下子摔倒在跑道上。6個月后,在跑友們的幫助下,張德云一次完成了400米。“跑完之后感覺有勁了,心情也好,也不去想生病的事了。”正因如此,張德云對跑步完全上了癮。每天早晨他都堅持到理工大學跑一會,而每次跑步的距離也在慢慢增長,后來他開始跟著跑友一起嘗試8公里。不過跑完之后 ,他又嘔吐又虛弱,家人見狀堅決制止他跑步,可張德云很倔強,等身體恢復之后繼續跑。漸漸的,他把每次跑8公里提高到了16公里,接著是馬拉松賽。
“第一次參加北京馬拉松賽時,家人堅決制止,沒辦法我跟他們說是去給別人加油的。”而實際上,張德云好幾個月前就報了名。“那次我很順利地跑完全程,回家跟家人一說,他們都驚了,還一個勁埋怨我太大膽。”而之后的體檢,則讓家里人放了心,張德云身上的癌細胞越來越少,這在醫生看來都是奇跡。這之后,便是上海、鄭州、開封、大連短短兩年多時間,張德云參加了8次馬拉松比賽,用時也越來越短。“非常感謝我的教練許偉靜和其他跑友,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堅持下來。”張德云表示,許教練得過2009年東營國際馬拉松的第六名,給了他很大的鼓勵。
兩個月前,張德云去北京參加了馬拉松比賽,60至70歲的參賽選手共有400多名,張德云跑完全程用時3小時32分,取得了第19名。“現在每天清晨,我就到了操場上,一個人沿著跑道跑圈,一個小時后,操場上人就漸漸多起來。”張德云介紹,他每天大約要跑30~50圈,十幾公里,每個月還會跑一個32公里的長距離跑。“一點也不厭煩,下雨天我也跑,除非是大暴雨。”張德云笑笑,有一天下暴雨,他沒有跑步,腿彎特別難受,第二天雨一小,他就急不可耐地跑出去活動。
這次
青島半程馬拉松賽,張德云給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標——1小時36分,準備挑戰自己的最好成績。“1小時37分,這個成績我已經跑過了,這次要挑戰一下。”張德云表示,在他的感染下,身邊的十幾個好友也在嘗試跑馬,這次也欣然報了名。“我老伴一開始看我跑步也持懷疑態度,看到我的轉變,她也想試試,到時候我們夫妻就可以一塊跑了。”張德云強調,在他看來,60歲跑馬并不晚,他計劃參加更多馬拉松賽事,爭取更好的成績。
觀眾篇
現場助威,感受賽道熱情! 一場馬拉松賽除了廣大的跑友,現場的觀眾也是熱情非凡!長長大賽道兩邊總是擠滿了人,一邊揮舞著手臂、一邊大聲呼喊加油,成了賽場外一道亮麗的風景。跑在賽道上,兩邊的觀眾對他們行注目禮,選手們也會油然而生一種拼搏意識,產生一種助推力,所以說,馬拉松賽觀眾也很重要。
“這次半程馬拉松賽,我們不少同事要去跑,所以那個周末我們準備去給他們加油。”招商銀行的康丹告訴記者,這次有不少同事參賽,加油觀眾的數量也不會少。“我們一個同事每天上下班都跑步,他家到單位要跑30分鐘,他就跑著上下班。”康丹強調,同事跑了好幾月,效果很明顯,除了體重減輕、身體更硬朗外,生活狀態也明顯改善。“到現場助威,能夠見到很多跑馬人,熱烈的氣氛,也會讓自己受到感染,仿佛自己也在跑著。”
青島萬科的131名員工報名參加了這次馬拉松賽,龐大的參賽隊伍背后也有著人數眾多的拉拉隊,部分不參加的員工也準備到現場為同事搖旗助威。“119個同事參與半馬、16個同事報了‘mini’馬拉松,參加半馬的同事有些也是剛開始跑馬,既緊張又好奇。”青島萬科跑協秘書欒女士介紹,公司員工都喜歡戶外運動,周末大家還互相約跑,每年也會組織員工參加馬拉松賽。“這次跑馬賽,我們一些同事因為某些原因沒法上場,但他們商定到現場加油。”這樣既能感受到現場熱烈的氛圍,也能間接做好服務,也促進同事的團結。
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比賽當日在賽道兩邊會拉起長長的警戒線,到時候觀眾就可在警戒線外觀戰。除了必要的觀賽禮儀外,觀眾們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賽場氛圍,為選手們吶喊助威,為每一位盡力奔跑的選手鼓掌,讓跑馬的熱情繼續高漲。
組織篇
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 一場馬拉松成功與否,除了跑友的參與,更多的要看路線是否合適、服務是否周到,得到選手們的認可成為本次半程馬拉松賽主辦方關注的焦點。無論是路線的選擇、現場的補水還是志愿者服務,主辦方充分考慮到了方方面面 ,力爭讓選手們有一場完美之旅 。
五六條路線中挑出一條。“路線換了5次,最后終于確定這條路線,我們自己也跑了跑,感覺非常好。”賽事組委會副主任孫梁年介紹,最終選定的路線非常適合跑步,空氣清新、路兩面綠樹環繞,而且路面寬廣、平坦,整個線路環繞中央智力島,沿途景色非常漂亮。“這5條路線,我們都現場跑過幾次,根據賽事要求,不斷排除,最終定下這條線路。”孫梁年介紹,本次路線安排一段折返,寬闊的路面讓跑友們能隔著路中央隔離帶互相招手 ,也增加了比賽的趣味性。“最后這條路線充分考慮了跑步環境和選手們的需求,我們親身跑過多次,覺得非常適合。”孫梁年表示,最近20多天,每天晚上下班后 ,他都會和工作人員到現場考察,晚上10點多才返回。“我們帶著GPS手表現場測過,長度非常準確。”孫梁年強調,現在確定的路線車輛較少,也相對減輕了對交通的影響。“這個賽道加上良好的空氣條件,非常容易出成績。”孫梁年肯定地說。
芯片計時,準確記錄成績。本次比賽采用凈成績,從每位選手通過起點計時毯開始獨立計時,在終點及賽道半程處設有計時感應帶,選手在競賽過程中,必須通過所有的地面計時感應帶,如缺少半程折返點的成績,將取消該運動員的全部比賽成績。計時芯片的應用,充分保證賽事的公平性和成績的準確性。“雖然本次比賽有一段折返,但是芯片計時杜絕了作弊的可能性。”賽事組委會副主任鹿濤介紹,芯片計時的應用,讓選手們能夠準確記錄成績,也相對減輕了賽事的裁判工作,一個芯片記錄了跑步的全過程 ,立體而形象。“和上海馬拉松一樣,這次比賽選手們用的芯片是直接發放。比賽結束時,計時芯片最后還要收回,選手們用芯片換獎牌。”鹿濤表示。
8個補水站、3個醫療救護站為選手護航。這次半程馬拉松,在賽場起點處設有多個流動廁所。自5公里起每2.5公里設置供水的飲水、用水站。在沿線設置醫療救護站,每個救護站都有醫生 、護士和應急藥品,比賽線路還有巡回救護車,應對突發狀況。組委會還對200名志愿者進行急救以及賽事服務培訓,以便應對突發狀況。“志愿者是經過專門培訓的,他們負責賽事指引、服務,維持秩序,遇到突發情況及時給予幫助和救助。”組委會工作人員介紹,志愿者平均分布在全程線路上開展現場秩序維持等服務。
“參加馬拉松賽是對體力的極大考驗 ,如何在跑馬拉松過程中及時補充水分、能量等,關系著跑步者能否跑完全程。”鹿濤表示,主辦方充分考慮到了跑者的需求,從路線、交通、能量補給等方面都做了細致籌備,希望能給廣大跑者創造一個非常棒的跑步環境。
贊助篇
我們有個愛跑馬的老板 “馬拉松真正地走近我們,實際上是受我們董事長馬鐵民先生的影響。”凱豐國際廣場開發公司總經理助理于春燕介紹,董事長馬鐵明先生愛跑步,每天早起跑一小時已經成為習慣,工作雖忙,但每周四次長距離跑卻不可少。“我們不少人以工作繁忙為自己的惰性找借口,也包括我自己,董事長的跑馬經歷結結實實地給我們上了一課。”于春燕坦承,伴隨著公司運動氛圍的逐漸濃厚,很多員工也開始跑步,她自己也開始運動起來。
于春燕介紹,學生時期的自己擅長“中短跑”,憑借良好身體素質,學校里的跑步測試、運動會,她常常是主角。工作之后于春燕的運動量開始減少,但最近幾年,隨著全社會運動氛圍的濃厚,加上周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運動,她也開始加入到戶外隊伍中。
“我現在喜歡徒步,計劃著一點點也跑起來,爭取完成長距離跑。”于春燕介紹,馬拉松精神已經成為我們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鼓勵員工積極參與,運動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而這次半程馬拉松賽,以董事長為代表,凱豐國際廣場團隊現在報名已經20多人了。
“浩豐集團‘將中國蔬菜打上國際標簽’也是我們董事長這種馬拉松精神在事業上所達到的非凡成果。”于春燕強調,近日,集團跨入房地產行業,整個團隊也將在馬拉松精神的帶領下,開始我們在高新區第一個項目“凱豐國際廣場”。
在于春燕看來,馬拉松作為有著厚重歷史的一項無國界運動,它所倡導的“健康、快樂、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等精神是強調回歸人性本源的一種體驗式運動。“當然,這與我們團隊的文化精神是一致的,這毫無疑問。”于春燕表示,這與集團在“凱豐國際廣場”這個項目將要打造實施的“國際規范化”標準,以及“尊重人性本源體驗”的項目宗旨完全貼合。凱豐國際作為有責任感的企業非常愿意為“全民運動”做些努力。
“聽聞本次比賽報名選手已經很多了,相信將是一場影響力比較大的賽事,而且將掀起又一波青島全民運動的高潮。”于春燕表示,最近幾年,很欣喜地看到馬拉松越來越成為一種“親民”運動,這也體現出人們比較重視生活品質的提升,而提升的方向之一便是像馬拉松運動這樣對于我們自身機能潛能的開發。“通過這場馬拉松賽事,相信會讓更多人喜歡上這場馬拉松,也期待將這種健康的運動方式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本次大賽另一家合作伙伴尤益嘉(上海)食品商貿有限公司也對大賽的舉辦投注了高度熱情。該公司市場部公關經理吳驍駿表示,這次他們為參賽選手準備了十分精致的補給食品,一款是愛時樂威化卷心酥,一款是巧貝特夾心餅干。“我們之所以贊助這次大賽,就是看到馬拉松這項運動最近越來越火,前幾天上海馬拉松的舉行讓我們看到了這項運動有多么受歡迎,而且剛結束的北京馬拉松也是,選手在霧霾的逼迫下依然表現出高漲的參賽熱情,這都說明這項運動的吸引力非常大。”他表示,作為一名跑步愛好者,他本人每天晚上也堅持跑步鍛煉,“馬拉松本身就是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運動,又是一個門檻很低的全民運動,我個人覺得如今的馬拉松已經不僅是一個運動,還逐漸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趨勢。”
他表示,這次的贊助,主要是考慮到馬拉松這種男女老少皆宜的運動與消費目標非常契合,“經過這次試水,我們考慮未來加大投入。”
賽場故事
為什么是42.195公里? 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一屆奧運會上,為了紀念菲迪皮得斯,馬拉松賽采用了昔日這位希臘戰士所跑過的路線,從馬拉松至雅典全程近25英里。但從1896年希臘的雅典到1904年美國的圣路易斯,連續三屆馬拉松賽的距離卻沒有一個標準,直到1908年倫敦奧運會才最終確定馬拉松賽的距離。
具體的路線是:從溫莎堡的東側平臺前開始比賽,到體育場入口處正好是26英里,然后為向所有觀眾展現馬拉松運動的精神,運動員需要在場內再跑一圈兒,最終在皇家包廂前沖刺。這樣一來,全程距離正好就是26英里385碼,合42公里195米,國際田聯后來就把這段距離定為馬拉松的標準距離。
賽道是個“不解之謎” 第三屆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的起點和終點均設在當作田徑場的跑馬場跑道上,路線是在巴黎市區轉上一圈后再折回。這一天,巴黎市民紛紛涌上街頭,觀看這一體壇盛事。由于參加這次馬拉松比賽的19名選手中只有法國選手對巴黎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拐彎時可以“抄近路”,從而占了不少便宜。結果,法國人泰阿托以259′45″最先到達終點,獲得冠軍。外國選手可倒了霉,走著走著就糊涂了,繞了不少的彎路,尤其是瑞典19歲的小伙子法斯特,本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卻被一名警察指錯了路,最終只獲得第三名。美國選手牛頓賽后曾說“我跑過半程時就領先了,直至終點并沒有任何人超過我,我以為我獲得了冠軍,怎么會有人在我前面呢?賽道真是個不解之謎。”
中國最早的馬拉松賽 追尋中國馬拉松的比賽,早在700多年前的元朝,北京就有了類似于現在“馬拉松”的活動---“貴由赤”。
史料記載,從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四年開始,為訓練“貴赤衛”的長跑技能,每年要舉辦“貴由赤”賽跑。所謂“貴赤衛”,源于蒙語,是宮廷禁衛軍的意思,主要負責大都(今北京)和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的護衛工作。“貴由赤”譯成漢語就是“快行者”、“速跑者”之意。這項賽事,既是活動量較大的體能鍛煉,又具有軍事訓練的性質。可以說,元代的“貴由赤”賽跑是中國最早的“馬拉松”賽事。文/本報記者 于紅靚 圖/本報記者 孟達(署名除外)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