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一戰亞洲唯一戰場在青島 看日本是如何介入的

2014-11-13 10:26   來源: 半島網-城市信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伊麗莎白皇后"號巡洋艦(茜茜公主)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百年前,這場戰爭第一次讓全世界打成了一團,資本主義列強紛紛參戰,各附屬國也加入進來,世界變成了一臺“絞肉機”。因為一戰的主戰場是在歐洲,因此,遠東地區習慣上將此戰稱為“歐戰”。

  但事情總有例外,被稱為“歐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亞洲地區還有一個主戰場,那就是青島。為了爭奪對青島的控制權,協約國的日、英兩國和同盟國的德、奧兩國大打出手,俄、法等國作壁上觀,上演了海、陸、空全方位的立體作戰,是為“日德戰爭”。其戰術之復雜、戰況之慘烈,現在看來都驚心動魄。

  值一戰百年之際,《發現青島》推出《日德戰爭系列》,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文字,和您一起感受戰爭的慘烈,體會青島的一段歷史。

  日本如何介入一戰

  1914年11月2日凌晨3時,一艘排水量4000多噸的奧匈帝國(奧地利)巡洋艦游蕩在青島附近的海域,四周一片漆黑。在發射完最后一枚炮彈后,艦上官兵打開位于船底的閥門,將船沉沒在團島與黃島之間的主航道上,伴隨著這艘戰艦的沉沒,德軍在青島的統治即將宣告結束。

  百年之后,發現過二戰沉沒航母和潛艇的國際專業潛水團隊將目光投向了這條名為“伊麗莎白皇后號”(伊麗莎白皇后就是人們熟知的茜茜公主)的沉船,制定了尋找這條戰艦的計劃。可以預見的是,在一個天氣和水文條件允許的日子,潛水團隊的水下探尋很可能會有所收獲,這艘百年沉船很可能重見天日。

  “伊麗莎白皇后號”自沉事件不過是“日德戰爭”臨近結尾時的一個小插曲,關于這艘戰艦的沉沒我們還要從一戰說起……

  現在我們說起一戰,自然聯想到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槍殺。當時的倫敦《每日新聞》報道:“這次暗殺對歐洲來說像一次雷鳴。”

  “雷鳴”的比喻毫不夸張,在它之后而來的就是狂風暴雨。其時,歐洲戰云密布,各大國在明里暗里早已經拉幫結派形成兩大陣營,這兩大陣營一方是以德國和奧匈帝國為代表的同盟國,一方是以英、法、俄為代表的協約國,圍繞著重新瓜分世界的問題,兩大陣營摩拳擦掌。薩拉熱窩事件無疑成了點燃炸藥的導火線,事件發生后不久,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下達最后通牒,兩大陣營迅速站成兩隊,大打出手,一戰就這么爆發了。

  就在一戰爆發之時,一個曾經的小國注視著歐洲戰場的一舉一動,它就是日本。

  日本自1868年明治維新之后,一躍成為東亞第一強國,此后通過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徹底奠定東亞霸主地位,但日本從來沒在世界的舞臺上露一下臉,一戰的爆發讓日本看到了機會。早先,日本就和英國訂立過英日同盟,日本很想在這上面做些文章。

  機會就這么來了。孫力舟先生對一戰歷史頗有研究,他在《一戰在東亞的縮影——青島之戰》中說,1914年8月4日,英國以德軍侵犯比利時的中立為理由,對德宣戰。三天之后,戰火就燒到了東亞。8月7日,德國的一條驅逐艦在南中國海伏擊了英國的運輸船隊,中國開始被動卷入戰爭。伏擊事件發生的當天,英國駐日本大使要求會見日本外相加藤高明,提出要和日本聯合在海上對德國作戰,日本自然迫不及待,作為盟國,日本有義務協助英國作戰,而從戰略利益上考慮,日本巴不得參加“歐戰”。當然,日本不會花上20多天的時間從海上長途奔襲歐洲戰場,日本將目光鎖定在距離本國不遠的德軍租借地——青島。

  德軍構筑“青島要塞”

  青島是列強都為之垂涎三尺的一個天然良港,最先占據它的是德國。

  早在19世紀中期,德國的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就曾在山東半島長途游歷,他通過考察發現青島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他的這番見解引起了德皇威廉二世的重視,為此,德國幾次對青島進行調查。1897年11月,2名德國傳教士被殺,威廉二世欣喜若狂,直言不諱地說:“我們終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借口。”在與俄國達成默契后,德國艦隊闖入山東膠州灣。1898年,清政府被迫將膠州灣租借給德國,租期99年。孫力舟指出,從文件上來看,青島是德國的租借地,但實際上跟殖民地沒什么區別。一個事實是,在清末郵政系統中,寄信往膠州灣被列入寄信到德國的分類,青島成了德國的“領土”。此后,德國又奪取了修筑青島到濟南的膠濟鐵路的權利,勢力伸展到山東省大部分地區。最終,青島成為德國海軍的東亞艦隊基地,用來保護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屬地。

  為了經營好青島要塞,德國花費了很大的心思。之后的義和團運動,更使得德國殖民當局更加認真考慮青島的防衛。經過長時期構筑,德軍在青島布置下陸、海兩大防御系統,最終形成“青島要塞”。請大家認真記住這些防線,在之后的敘述中,它們將會被多次提到。

  地面防御系統:在朝向內陸的方向,德軍布置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沿著青島市區和港口與山東半島分割的陡峭山嶺修建。第二道防線長達17千米,也沿著峻嶺修筑。最后一道防線在市區以上200米。德軍筑有塹壕、炮臺和其他要塞工事。

  海上防御系統:在朝向黃海的方向,德軍在入港水道處布放了水雷,修建了4座炮臺、5個多面防御堡壘。盡管有些大炮是清軍在膠州灣炮臺遺留的相對老舊的炮型,有的是從根據《辛丑條約》被迫拆除的大沽口清軍炮臺上拆卸下來的,總體來看青島的防衛設施比較完善,也得到了較好的操作。

  據《環球軍事》刊文統計,到了一戰前夕,駐防青島的德軍有130門岸防炮,還有30余門12和88毫米的野戰火炮,以及幾十挺當時最為先進的馬克沁機槍(一戰索姆河戰役,德軍憑借此槍,曾創造一天內6萬英軍傷亡之記錄),海軍有16艘軍艦在港內。從武器裝備上,由于德國工業比較發達,特別是軍火工業發達,德軍的武器裝備要優于進攻的日軍。

  當然,世界上永遠沒有不可攻破的防線,之后我們就會發現,德軍的“青島要塞”遭受了和后來著名的“馬奇諾防線”同樣的命運。

  日本德國互放狠話后交火

  1914年8月份,青島上空開始戰云密布。

  其實早在8月7日英國駐日大使向日本外相發出參戰要求之前,德國就已經預感到戰爭的臨近。8月初,德國皇帝宣告膠州灣進入軍事戒備狀態,德國在遠東的僑民都被應召入伍,或編為預備役人員。也是在此時,我們在開頭提到的,德國的重要伙伴、奧匈帝國的巡洋艦“伊麗莎白皇后”號,也駛進了青島港,加入到青島要塞保衛戰的行列當中。

  但是,德軍表面上看起來堅不可破的“青島要塞”卻有一個重大的問題——兵源不足。《一戰在東亞的縮影——青島之戰》詳細記載了當時的情況:因為地理原因,德國在東亞的軍力相當有限,而德軍在一戰初期的作戰計劃更讓這一問題加重。在歐洲戰場,德國總參謀部為了避免兩線作戰陷入不利,制訂了“施里芬計劃”。這個著名計劃企圖速戰速決,要求德軍在戰爭初期利用俄國政府效率較低和交通落后的弱點,在數周內攻下巴黎,然后向東擊敗俄國。這一計劃客觀上要求德軍將兵力集中在歐洲大陸,也就進一步限制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駐軍規模。因此,在8月初戰爭即將打響時,在中國的德國陸軍僅有3650人。還有一些編入德軍的當地中國人也被當做炮灰加入守軍隊伍。而日本則出動了5萬人。

  日軍相比之下兵力充足,加上戰爭欲望強烈,因此很快就下達了最后通牒。1914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德國政府下了“最后通牒”,以將膠州灣租界地全部交還給中國為由,要求德國政府必須無條件地將青島交由日本暫管,德國陸海軍撤出中國,否則日本將采取必要的行動。

  面對這一通牒,德國人給出了有趣的回答——“可以考慮把青島交還中國,但是日本也應將臺灣交還中國。”日本人當然不希望青島回到中國人手中,因此警告中國:不得從德國人手中接受青島,否則日本將認為中國是自行破壞中立。

  面對日本的強硬立場,德國擺出了一副一戰到底的架勢。德皇威廉二世親自電告身兼青島要塞司令的邁爾瓦德克總督:“務必保衛青島要塞,戰斗到最后一人。”一則更能反映德國人心態的對話記錄在艾德頓·羅伯特的《朝日武士》一書中,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說,“向日本人交出青島,比向俄國人交出柏林更讓我感到屈辱”。

  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日德正式開打。

  特約撰稿 田野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