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首座孔廟建于孔子逝世第2年 鼎盛時有2千多座

2014-11-04 08:52   來源: 半島網-城市信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近年來國學大熱,關于孔子的研究也層出不窮。說起孔子,我們還不應忽略一個文化符號,那就是孔廟。孔廟,是紀念孔子的祠廟建筑,在歷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稱作文廟、夫子廟、至圣廟、先師廟、先圣廟、文宣王廟,尤以文廟之名更為普遍。這些祠廟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不斷修筑,遍布全國各地。

  今天的《發現青島》,我們就來說說孔廟。這樣一個古老而威嚴的建筑,其建筑格局有什么講究?內部包含了哪些傳說故事?最重要的,青島的孔廟有著怎樣的發展歷史?

  第一座孔廟建于孔子逝世第二年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這位老先生是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名丘,字仲尼。后人經過詳細推算,居然將他的出生日期精確到“天”,鎖定在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生前創立了儒家學派,開辦私學,周游列國,宣揚自己的政治理念,可惜他那一套學說并不受諸侯的待見,最后返回魯國,郁郁而終。

  可以說,孔子在生前并不得志,可誰曾想到,他在死后卻受到后人的無限崇拜。由于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于維護政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孔廟便被古代帝王所器重。其數量之多、規制之高,建筑技術與藝術之精美,在我國古代建筑類型中,堪稱是最為突出的一種。

  孔子逝世的第二年,中國最早且至今規格最大的曲阜孔廟就落成了。據《左傳·哀公十六年》記載,在孔子逝世的第二年,魯哀公將曲阜的孔子故居三間辟為收藏他生前的衣冠琴車書等的場所,并派兵卒守護,一年四季予以祭祀,建筑規模和內容都非常簡樸。可以說,這個階段的孔廟還沒上升到國家建筑的高度,還只是一個地區性的紀念建筑。

  讓孔廟一躍而成為國家級建筑的是漢朝。據《史記》記載,公元前195年12月,漢高祖劉邦自淮南還,途經魯地時,親自以太牢(豬牛羊三牲)之禮祭祀孔子,開創了帝王祭孔的先河。到了漢武帝時期,由于采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儒家學說成為顯學,在中國古代社會開始居于正統地位,于是祭孔活動也倍受統治者的重視,成為國家不可缺少的常典,擴建孔廟之風隨之興起。經歷了宋元明清四代的擴修,曲阜孔廟到了清代已發展到九進院落,占地327.5畝,殿宇466間的建筑群。這其中巍峨雄偉的大成殿與故宮的太和殿、岱廟的天貺殿并稱東方三大殿。

  讓孔廟走出山東,遍布全國的是唐朝。唐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詔:“天下學皆各立周、孔廟。”自此孔廟開始大范圍修建,遍及各地。

  讓孔廟落戶北京,擠入政治中心的是元朝。元朝在平定西南完成統一后,大尊儒術,要以文來治理國家,14世紀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襲歷代舊典,命人在當時的都城北京修建宣圣廟。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京師正式修建孔子廟。

  讓孔廟徹底成為國家最高規格建筑的是清朝。說來有趣,清朝統治者本是滿族,但是清代尊崇孔子卻最癡迷,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順治皇帝尊孔子為至圣先師,到了康熙皇帝時,他親自到曲阜孔廟行叩拜大禮,到了雍正時期,破格準許只能是帝王宮殿建筑才能使用的黃色琉璃瓦用在各地的孔廟建筑之上,孔廟走上神壇。

  孔廟分為三種類型鼎盛時有2000多座

  據統計,經過歷朝歷代的修建,到了明代,孔廟已有1560余座,到清代,更是達到鼎盛,有2000余座。這么多的孔廟基本分為三個類型,即是孔氏家廟、國廟、學廟。

  先說家廟。歷史上中國有兩座孔氏家廟。最早的孔氏家廟,就是現在稱之為“國廟”的曲阜孔廟。第二座孔氏家廟就是宋室南渡后,在浙江衢州建立的孔氏南宗家廟。至于“國廟”,顧名思義,那就是國家級的孔廟,也是兩座,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

  我們在上文都有過交代,它們是封建帝王、地方官員祭祀孔子的專用廟宇。除了上述這些孔廟之外,剩下的孔廟都可以稱之為“學廟”。在古代,這些學廟都是教育場所和祭孔場所,相當于“學校”,它們以辦學為宗旨,又將學習儒家經典與祭祀孔子相結合,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直接管理。

  同為孔廟,無論級別高低,其精神如一,在建筑構成和祭祀活動上大體都依循一套共同遵守的原則。

  從建筑上說,絕大多數孔廟都有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尊經閣、明倫堂、敬一亭、崇圣祠、鄉賢祠、名宦祠,建筑布局大多是中軸分明,左右對稱。關于這些復雜的名號,都有其歷史淵源,這其中不乏有趣的故事,我們選幾則來解釋解釋。比如說“欞星門”,欞星即古代天文學上之“文星”,也就是文曲星,以此命名 ,表示天下文人學士集學于此,這一般是廟的第一道大門。再比如“大成門”,這個詞出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由此衍化出大成殿,包括曲阜孔廟的金聲玉振坊,都是來源于這句話。

  從祭祀的角度說,各地孔廟供奉的人物也是大體一致的。文廟主祭孔子外,又有四配、十二哲以及歷代先賢先儒、各地鄉賢名宦等。比如上面說的崇圣祠,就是奉祀孔子五代祖先;大成殿,就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所謂的“四配”,指的是復圣顏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亞圣孟子。“十二哲”則是孔子的其他一些弟子,還包括宋代的大理學家朱熹。

  至于祭祀儀式 ,則因時代不同而有所改變,但唐宋以后逐漸形成一套專用于文廟的祭禮“釋奠禮”。“釋奠”又稱“丁祭”,這種祭儀規定在每季度的仲月(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上丁日舉行,屆時孔廟供奉的歷代圣賢大儒都會與孔子一起受到祭祀。現在各地也經常進行祭孔活動,程序略有不同。地點也不一定在孔廟,新中國成立后,在各地孔廟的保護利用上,完整或比較完整的孔廟大部分被改做了博物館,小部分被學校或其他單位占用,只有零星遺存的孔廟處于無人管理的境地。

  北京孔廟有“除奸柏”相傳打落過奸臣帽子

  除了建筑物有濃厚的歷史意味之外,孔廟內的植物也很有滄桑感。如果去過孔廟的話,就會發現孔廟里是古柏森森,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在孔廟里種植樹木也是有講究的,在孔廟里要種植柏樹。因柏樹長壽常青,其木質芳香經久不朽。

  關于孔廟內的柏樹,有不少傳說。曲阜孔廟內,有個景致,叫“二柏擔一孔”,指的是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是個吸引游人的場所。北京的孔廟是國廟,里面也是廣植柏樹。這些古柏大多種植在元代,距今已七百多年。它們樹齡古老,姿態奇絕,尤其是一些古柏還有著神奇的故事,其中“除奸柏”的故事流傳最為廣泛。

  “除奸柏”巍然屹立在大成殿的西側,其濃郁蒼翠的巨冠高達20米,虬屈斑駁的粗干周長達5.50米。據說為元代國子監第一任祭酒(相當于大學校長)許衡所植。有關許衡手植古柏的記載,由來已久。元史中有“元順帝至順二十年(1284年)月朔甘露降于大成殿前柏木”的記載。清欽定國子監志中有“大成殿下西南古柏一株,相傳為許衡手植”,在《宸垣識略》中記“國子監古柏,元祭酒許衡植”。

  “除奸柏”的名字是怎樣來的呢?張寶貴在《孔廟里的“除奸柏”》中寫了兩個傳說,都發生在明代。一說相傳在明嘉靖年間,因崇信道教已走火入魔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整天都是做醮供(道事活動)、寫青詞(在紙上或布條上寫些祈禱的文字,在做醮供時燒掉)。因嚴嵩青詞寫得好,所以得到寵信。這一年要祭孔的這天,正趕上嘉靖要和妖道陶仲文到大光明殿去做道場,所以就派奸相嚴嵩去代祭。

  嚴嵩率百官來到孔廟,因他本就有篡位之心,此時他走在百官前面仿佛自己就是皇帝似的,正得意忘形大搖大擺地走著。沒想到他走到大成殿前的一棵古柏旁時,一沒留神,被古柏的一個大枝把他的烏紗帽掀掉。代替皇帝祭孔,掉了烏紗帽,這可是對皇帝的大不敬,也是對孔圣人的不恭。嚇得他也不敢發作,只好咽下這口氣,拾起帽子慌忙戴上。跟在后面的百官都相互使眼色暗暗發笑。以后此事傳出,人們認為古柏有知,也痛恨奸臣,說它“嚴懲奸佞,欲意除之”,所以就叫它“除奸柏”。

  另一說相傳明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也是代替皇帝來孔廟祭孔,它正走到“除奸柏”旁時,忽然刮起一陣大風,從樹上掉下的一個大枝正巧打中魏忠賢的頭。從此人們又稱此柏為“觸奸柏”。通過這兩個傳說,說明人們對奸臣和權閹的痛恨。就在“除奸柏”的粗干上,有一個巨大的樹瘤,很像是一個人的巨手抓住一個人頭,人們附會說,巨手抓的是嚴嵩的人頭。

  特約撰稿 田野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孔子 孔廟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