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父親肝癌晚期母親先心病 7歲女童尋新家(圖)

2014-10-28 07:05   來源: 半島網-城市信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人到了不惑之年,本來正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時,可是嶗山區北宅街道畢家社區的畢可杲一家卻正面臨著生離死別的考驗。“我最大的心愿是想看到女兒出嫁,有一個好的歸宿。”這是畢可杲這位普通父親的心愿。命運多舛的畢可杲一家五口人有四人因患重病喪失了勞動能力,10月14日,他又剛剛被確診為肝癌晚期,在他生命只剩下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他和妻子含淚決定要把七歲的女兒“嫁”出去,“死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一個可靠的人家,囑咐他們一定給我的孩子將來找個好婆家”。

  一天天數著過日子,不知哪天突然就走了

  10月24日上午,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在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腫瘤科417病房見到了41歲的畢可杲,此時他正獨自一人躺在病床上,望著天花板,兩眼空洞無神。剛剛邁入不惑之年的他面容憔悴、骨瘦如柴,外表看起來要比他的實際年齡蒼老許多。面對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的到來,畢可杲起身迎接,艱難地從臉上擠出一絲笑容。“孩子的媽媽出去吃飯了,我現在能做的就是一天天數著剩下的日子,不知道哪一天可能突然就走了。”

  “患者確診時已經是肝癌晚期了,癌細胞已經擴散,無法再進行手術,只能靠藥物來維持生命。”八醫腫瘤科周遵偉醫生說。

  畢可杲是嶗山區北宅街道畢家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一年前他曾感到全身乏力、肝部疼痛,但是由于沒錢就醫,他總是強忍著下地干活,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今年10月14日才被確診為肝癌晚期。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與畢可杲沒聊幾句,妻子李海霞就推門走進病房,此時剛從樓下上來的她呼吸急促,說話有些接不上氣來。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得知,早在2007年李海霞懷孕7個多月時,她就被查出了先天性心臟病,后來冒著生命危險才艱難地生下了女兒。查出病情之后,醫生曾建議她盡早做手術,可是目睹多年患有嚴重糖尿病、且脾被切除,沒有勞動能力、需較大治療費用的婆婆,她想等家庭條件有所好轉之后再做手術。可誰料到,2011年70多歲的公公又被查出了腎功能衰竭,左腎被切除,也喪失了勞動能力,公公、婆婆再加上她自己每年都要因病住上幾次院,家里大多時候都是丈夫畢可杲一個人在忙碌著。李海霞在跟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交談過程中多次潸然淚下,她說,“孩兒她爸是讓我們給累垮的。”

  當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詢問起夫妻兩人每天在病房里的生活情況時,李海霞說大多時候就是陪丈夫聊聊天,散散步。因為畢可杲經常會因為疼痛而自暴自棄,這時候李海霞就會在丈夫身邊鼓勵他,讓他重拾信心,“不管他還剩下多少天,我都要在醫院里陪他走完,能維持一天是一天。”

  共同心愿:看到女兒出嫁的那一天

  在病床的床頭桌子上放著一個塑料袋子,里面是一些咸菜和半個饅頭,畢可杲說,“咸菜是家里自己腌的,饅頭有時候爸媽過來看我們會帶點,吃完下樓買點。可常吃這些身體也受不了啊,我催她下樓去好好吃點飯,她吃完了再給我帶點上來。”這時一旁的李海霞卻把頭埋到被子上,大聲哭出來,“你這個樣子讓我怎么吃得下飯去?每次我說下去吃飯你以為我真去了嗎?我都是躲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溜一圈再回來。”畢可杲抓起妻子的手來緊緊握著,許久沒有再說一句話。

  每當家人生病住院時,是畢可杲最忙碌的時間。這個時候畢可杲既要忙家里的大小事,還要照顧醫院里的親人。這樣的日子,五口人過得雖然苦了些,但是親情的力量可以讓這個家平靜地維系下去,可是此刻,這個家,在這個殘酷的現實面前,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平靜了。據醫生透露,按照畢可杲目前病情發展的情況來看,他的生命最多也就剩下幾個月的時間。

  重壓之下,年僅36歲的李海霞,外表看上去卻像一個50多歲的農婦,她在跟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交談的整個過程中,眼神里都泛著絕望,只是在說到女兒的時候,她的眼神中會突然閃爍出愛憐和希望:“我的女兒畢鈺婷正在嶗山區華樓海爾希望小學上一年級,她非常乖巧懂事,又很聽話,學習也很努力,但是等她爸爸走了之后孩子怎么辦,我平時連自己都照顧不了,說不定哪一天突然也就不在了,她爺爺奶奶身體也不好,我不想成為孩子的負擔,更不想我們這個家庭的苦難影響到孩子,我們想給女兒找個‘新家’,希望好心人能幫我們收養她。”

  在李海霞對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講述這一切時,畢可杲一直在旁邊望著天花板默默地聽著,聽著妻子對一家人苦難的描述,他并沒有發出過多的抱怨聲,但是在提到女兒時,他忍不住用手擦了擦眼睛,“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兒,我最大的心愿是想看到將來有一天她出嫁,有一個好的歸宿。如果有好心人幫我收養了女兒,將來一定不要讓她再嫁到像我們這樣的人家了。”

  五口人每個月靠一千多塊錢生活

  10月26日中午10點多,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一路換了三趟公交車走了30多公里路來到北宅街道的畢家社區,此時社區的工作人員蘭成林已經在公交站牌附近等候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了。在路上,蘭先生不停地給城市信報/信網記者描述畢可杲家里的情況,“說起畢可杲家里的困難程度,村子里哪有人不知道的,他們一家子身體都不好,終年靠低保生活,這次他又生了這病,以后這個家還怎么維持啊。”

  蘭先生說,在2004年之前,畢可杲一直是以在工地里打小工賺錢養家,可2004年夏天,畢可杲遭遇了一場車禍,病好后身體就不能再干重活了,由于他們家其他人也沒有勞動能力,村委會就特殊照顧他們家,把畢可杲安排做村里的清潔工,每天打掃打掃村里的衛生,一個月因此會有600元的收入。另外畢可杲的父親母親每個月各有400多元的養老保險,妻子孩子一共有300元的低保補助,家里五口人每個月就靠著這一千多塊錢生活,“對普通村民來說,一家五口人一個月一千多塊錢差不多夠用了,但是可杲他們家四口人都有病,每年光看病,就得花去一大半。”除去每天要給村里打掃衛生之外,畢可杲還要照看家里一畝土地,地里有櫻桃樹有蔬菜,全家平時一日三餐基本都是地里自己種的。“可杲的為人很好,平時看到其他人干活時會主動上去搭把手,因為他家困難,大家平時也都特別照顧和體諒這一家子人。”蘭先生說道。

  奶奶:孩子每天盼著爸媽回來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在從畢可杲父母家中離開返程的途中,心中很是感慨,這次的采訪事件有著它的特殊性,而這些特殊性則是源于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的三個“沒想到”。

  第一個“沒想到”是城市信報/信網記者沒想到畢可杲夫妻兩人會有“嫁”女兒的想法,誰家的孩子不是父母的心頭肉,在別人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畢可杲一家人卻在經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在記者以前的采訪當中,也曾遇到過不少有困難的人和家庭,他們大多是希望得到社會上的捐款救助。對于畢可杲一家人來說,五口人當中有四口常年患重病,他們早已經向命運妥協了,全家人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小鈺婷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第二個“沒想到”是城市信報/信網記者沒想到畢可杲家里的生活條件如此困難,五口人每個月一千多塊錢的收入,其中一大半還用于了治病。他們住的房子是社區主任幫忙修建的,家里唯一的電器電視機是朋友們籌錢買的,孩子穿的衣服是親戚家的孩子穿剩下來的,家里偶爾買點肉,也都是每天切下一點點來給孩子補營養吃的,大人們是碰都不會碰的……這樣的家庭卻即將要面臨更大的困難,以后的他們又該怎么辦?

  第三個“沒想到”是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在采訪完整件事情之后突然迷茫了,這個是真的“沒想到”,沒想到到底怎么做可以給這個不幸的家庭提供幫助,是向社會呼吁提供援助?還是幫助他們這一家人治病?又或者真的要讓小鈺婷離開她的親生父母嗎?這個母親又如何能夠撫養小鈺婷長大?這些問題一一擺在城市信報/信網記者面前,卻讓記者想不出一個理想的解決辦法來。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議,也歡迎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80889911告訴我們。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來到畢可杲父母家里時,畢可杲的父親一瘸一拐地走到門口來開門,此時畢可杲父親的眼睛還是紅紅的,畢可杲的母親躺在炕上也在不停地抹眼淚。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在這個不幸的家庭里也感受到一種壓抑的氛圍。可與這種悲痛“不相襯”的是畢可杲那個七歲的女兒畢鈺婷,小鈺婷此時正在奶奶旁邊的小桌子上認真看著書,見到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的到來,小鈺婷開心地喊“阿姨好”,大大的眼睛里透著靈動,并給記者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等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在小鈺婷旁邊坐下之后,小鈺婷又毫不生分地拽起記者的胳膊,讓記者看她寫下的拼音字母,“阿姨你看我寫得對不對?”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給她檢查了一邊告訴她都寫對了,小鈺婷開心地拍起小手。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問她,“你學習好不好啊?”小鈺婷歪著頭略加思索了一番,大聲說“可好了!”然后用手遮住小臉不好意思地偷笑了起來。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又問:“那你喜歡上學嗎?學校里好玩嗎?”小鈺婷很認真地說:“學校里不能玩的,是要好好學習的。”

  “那這段時間你想不想爸爸媽媽呀?”“想,奶奶告訴我讓我聽話,爸爸媽媽過幾天就會回來的。”說完小鈺婷又笑起來。小鈺婷還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她最愛吃的菜是南瓜燉土豆,要是里面放點肉就更好了;她最喜歡玩的運動是跳繩,一分鐘能跳一百多下呢;她最不喜歡的是生病,每次生病她就會很難受很難受……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注意到屋子里的墻上還貼著一副小鈺婷畫的畫,是四間小房子,每一間房子里面還畫了一個小人,每一個小人旁邊寫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鈺婷說等她長大了,要讓家人都住上一間新房子。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在跟小鈺婷交流過程中,奶奶一直在旁邊不停地抹眼淚,后來趁小鈺婷出去玩的時候,奶奶偷偷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她一到吃飯睡覺的時候就會鬧著找爸爸媽媽,原來都是爸爸給他盛飯,媽媽陪她睡覺,我老是跟她說,爸爸媽媽過幾天就回來了,她就這么一天一天地等著爸爸媽媽回來。”奶奶還透露,原來小鈺婷的身體也不好,“她是早產兒,身體也弱,每年都要住上幾次院,一定不能讓她發燒,她一發燒身體就會抽搐不停。”奶奶說到這里已經哽咽地說不下去了。

  爺爺:碗碟等多是撿回來的

  據鈺婷爺爺介紹,他們現在住的這個房子還是社區主任出錢帶人給他們一家建的。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在這個家里四處走了幾圈,家里唯一的電器是一臺彩色電視機,鈺婷爺爺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這是畢可杲的朋友合伙出錢給他們買的,“當時孩子在別人家里看電視,回來跟我們說人家家里有動畫片看,羨慕了好一陣子,后來可杲想托朋友給家里買一臺電視,最后電視買回來了,朋友卻沒有收他的錢。”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看到電視機旁邊還放有一個盒子,里面堆放了幾個藥盒,爺爺說這些藥都是他們常年服用的,但是他們一天只吃一粒,有時候幾天才吃一粒,“因為藥太貴,吃不起啊。”廚房的桌子上用菜罩蓋了幾個盤子,里面有一碗地瓜芋頭,一碗西紅柿雞蛋湯。爺爺說,“這些是昨天晚上剩下的飯菜了,吃不完今天就拿出來熱熱,我和她奶奶根本沒有心情吃東西,就是不能委屈了孩子。”而桌子上其他的碗碟等廚具,爺爺說大多都是別人家不要了,他給撿回來的。

  “我們一家人每年都要住上幾次院,家里的錢一大半都讓看病給花掉了,孩子的衣服都是親戚朋友們家的舊衣服,兒媳婦從結婚之后再沒買過新衣服了,平時能省一點就一點吧。”屋外的院子里還曬著不少干蔥,爺爺說這是家里人給畢可杲找來的偏方,“據說把蔥完全曬干之后,再泡水喝對治癌有效果。我們也沒錢買別的,但愿真的管用。”

  自從畢可杲住院之后,鈺婷爺爺就擔起了接送鈺婷上下學、打掃社區衛生的任務,每天五點他就要起床,到社區街道打掃兩個小時左右的衛生,然后回到家里簡單吃兩口飯就推出那輛破舊的自行車載著鈺婷去學校,雖然他的腿腳也不靈便,但是孫女要有人照看、更要有人為家里多賺點錢,這份月收入600元打掃社區衛生的工作對他們來說實屬不易。不過短短幾天下來,爺爺說自己的身體已經有些吃不消了。

  小鈺婷:爸爸媽媽過幾天就會回來

  當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跟兩位老人談到小鈺婷以后的成長,奶奶和爺爺又忍不住抹起眼淚,“孩子很乖很聽話,就怕我們以后也照顧不了多久。”接著又說起兒子和兒媳婦有把小鈺婷托付給好心人收養的想法時,兩位老人更是流淚不止,說不出話來。

  在醫院的時候,畢可杲曾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我想把女兒托付出去,除了家庭的不幸,也希望女兒以后有父母可以叫,在其他人面前不會有自卑感。”畢可杲是怕自己離去影響到小鈺婷以后的快樂成長,即使沒有人想收養孩子,他也希望有人能幫助小鈺婷完成學業。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采訪完畢可杲的父母,來到門口看到小鈺婷正一個人依靠在墻邊站著,遠遠地望著前面正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們,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上前詢問小鈺婷:“你怎么不跟他們一起玩呢?”小鈺婷低下頭小聲地說:“他們不愿跟我玩”,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問起原因,小鈺婷卻是低頭不語。記者鼓勵小鈺婷上前去找朋友們玩,并跟她說:“你過去,我來給你們拍照片好不好?”此時小鈺婷終于大聲向小伙伴們喊道:“你們看,這是來我們家的阿姨,讓阿姨給我們拍照好不好?”不遠處的小伙伴們聽到后都回應她說“好啊好啊”,然后跑過來拉起小鈺婷加入了他們的隊伍,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就跟隨在他們后面,拍下了他們這些快樂的瞬間。

  此時,天真浪漫的小鈺婷正跟著小伙伴們一起跑著、跳著,在這些同齡人當中,她的個子要矮了許多,她還不知道爸爸即將遠去的事情,更不懂得死亡意味著什么,她只是一直在等著,因為她相信“爸爸媽媽過幾天就會回來的”。 文/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孫雅琴 圖/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吳璟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父親 肝癌晚期 母親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