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巧手老漢已從事手工刺繡50年 飛針走線賽繡娘

2014-10-15 09:29   來源: 濰坊晚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wǎng)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在濰坊某個喧鬧的街頭,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位老人,一輛摩托車、一套刺繡工具是他的全部家當,無論周圍如何喧鬧,老人始終低頭忙活著手中的刺繡。這位老人是臨朐縣蔣峪鎮(zhèn)的吳學東,今年66歲,從事手工刺繡已50個年頭。老人雖已年過六旬,但他仍騎著摩托車全國各地四處漂泊,在不同的城市里擺攤刺繡。老人告訴記者,能讓更多的人知道有這門手藝存在,他就感覺很滿足。

  16歲學會刺繡

  10月10日,記者在濰城區(qū)民生西街與和平路交叉口附近,找到了正在認真做刺繡的吳學東。吳學東告訴記者,他今年66歲,老家是臨朐縣蔣峪鎮(zhèn)東蔣峪村,自16歲學習手工刺繡這門手藝算起,距今已經(jīng)整整50個年頭了。

  記者看到,吳學東老人所做的《昭君出塞》、《貂蟬拜月》、《貴妃醉酒》等刺繡作品無一不栩栩如生。據(jù)了解,吳學東老人靠在街頭賣繡圈、繡針為生,繡圈一個10元到14元不等,繡針價格從2元到5元不等。

  吳學東告訴記者,他的刺繡手藝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非常流行,幾乎家家戶戶都會。

  “這個刺繡方法非常簡單易學,機靈人看幾眼就瞅明白了。”吳學東告訴記者,他從16歲開始學刺繡這門手藝,50年來沒有一日放棄刺繡。

  “那個時候我祖父會刺繡,我便跟著祖父學會了。”吳學東說,雖然他年齡小,但繡得有模有樣,很快便成了鄰里鄉(xiāng)村間眾所周知的刺繡能手。

  雖然沒有任何繪畫功底,但只要是看到的圖畫,吳學東就能惟妙惟肖地臨摹下來。“我不僅能臨摹得跟原圖一模一樣,還能將圖案放大。”吳學東說。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做刺繡的人越來越少,做刺繡的男人更是少見。吳學東告訴記者,之前經(jīng)常有人用嘲諷的語氣問他:“大老爺們做女人干的營生?”最初,吳學東聽了非常沮喪,時間長了便慢慢想開了。“每個人所擅長的東西不同,我憑自己的本事吃飯,沒啥丟人的。”吳學東說。

  19年換7輛摩托車

  記者看到,在吳學東身邊有一輛滿是灰塵的摩托車,上面擺著一些刺繡器具。吳東學告訴記者,這輛摩托車他騎了五年了,是他走南闖北的唯一交通工具。“這是我買的第7輛摩托車。”吳學東說。

  吳學東告訴記者,他在一個地方銷售刺繡,前期銷售量還比較可觀,后期便會一直很低。“這個東西就是市民圖個新鮮,剛開始大家沒見過都來買,新鮮過去了也就沒人買了。”吳學東說,他前段時間剛從臨沂到了濰坊擺攤,已經(jīng)在濰坊干了5個月,最初的時候每天都有50多元的利潤,如今每天只有10元的利潤。

  這也逼迫著吳學東不得不輾轉(zhuǎn)多個城市“討生活”,每個城市都擺攤一段時間,每個城市都不會停留太久。摩托車成了吳學東的重要交通工具。從1995年買第一輛摩托車至今,19年時間里,吳學東換了7輛摩托車。靠著摩托車,吳學東走遍了河南、山西、山東濟南、青島、德州、煙臺、威海等多省市。

  吳學東告訴記者,他有一個夢想,就是趁著自己還能跑得動,盡量多走走看看,在更多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腳印。

  讓人知道這手藝

  吳學東告訴記者,這么多年來四處漂泊擺攤,一方面是為了掙錢養(yǎng)活自己,另一方面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還有手工刺繡這門手藝。

  吳學東說,這門手藝如今年輕人學得越來越少,肯以此為生的人更是寥寥無幾。眼看著這門手藝逐漸被人們遺忘,吳學東心里十分不舍得。

  “在這么多個城市里走走停停,能讓更多地人知道還有這么一門手藝,挺好。”吳學東笑著說。

  文/圖 本報記者 李楠

   [編輯: 張珍珍]

相關(guān)閱讀

巧手老漢 手工刺繡

?

熱門推薦

房產(chǎn)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