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韓金惠
北大的學術委員會有學生代表加入,清華禁止教職工未經批準在校外兼職。10月8日,教育部核準發布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等9所高校的章程,兩所國內最高學府有了“憲章”性質的自主管理規程,且均突出“政校分開”和“去行政化”。記者了解到,目前所有985高校的章程都已完成核準程序,教育部將陸續發布。(10月9日《北京青年報》) 從兩所國內最高學府發布的章程來看,“政校分開”無疑是最大的主題。而這對于專業性被邊緣化、學者權力被邊緣化的高校來說,毫無疑問是正確的改革方向,也讓呼聲已久的去行政化改革從此“有法可依”。
《章程》對一所高校的意義就相當于憲法之于國家 。然而很多高校長期以來卻是“ 無章辦學”——截至去年,全國1600多所公辦高校,制定章程的僅有幾十所。即便是這些已有的章程也大多形式雷同、內容空泛、可操作性不強,與國外知名大學“自主、共治”的現代大學理念相差甚遠。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次“一校一章”的出現,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相比于大學章程的從無到有,公眾似乎更加關注其能否承擔起應有的功能,能否成為推動去行政化的一個契機。在《北京大學章程》中 ,“師生共治”成為章程靈魂,學校將設監察委員會,獨立行使監察職權;學生也將有機會參與監察委員會,行使檢查學校人員遵守學校規章制度 、調查處理學校人員違反校紀行為、維護學校人員相關權益的職權。而清華大學的高校章程,則表現出了權力的自我約束和自主辦學意識——規定校長禁止進入學術委員會,阻止了內部行政權力的粗暴干涉;強調學校事務不受校外機構、組織 、個人的非法干涉,為防止外部權力擠壓獨立辦學空間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由此來看,兩部章程都體現出了去行政化所必需的權力制約精神。
當前我們國家高等院校的辦學機制,決定了高校校長由政府委任這樣天生的行政化色彩。所以,我國的高校改革不會是一步到位,像北大、清華這樣從體制內部撬動去行政化改革,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當然,章程的發布只是開始,有了監察委員會并不意味著“高校去行政化”必將一帆風順。在現有的體制下,高校去行政化的理想結果不是取消行政系統,而是權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制衡。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學章程獲批后,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以高校中的監察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來說,它們的權力有多大,它們對于學校的人事、財務等關鍵事項究竟有多少話語權,決定著高校去行政化的成敗。
學校之所以成為學子們心之所往的象牙塔,是因為它崇尚知識而非崇尚權力。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為改革北大的官僚作風,制定了北京大學“章程”,以“教授治學”精神為北大開啟了“學術”與“自由”之風。今天,同樣以“大學章程”作為起點,我們期盼高校能夠盡快回歸學術本質。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