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城隍是古代城池守護神 地方官上任先拜城隍爺

2014-09-23 10:12   來源: 半島網-城市信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中國古代有一套完整的神仙體系,從佛教的釋迦牟尼到道教的太上老君,舉凡神仙,都有自己的職位。在這個龐大的神仙體系中,“玉皇大帝”無疑是最高領袖,可還有一批“基層干部”,在民間受到最廣泛的祭祀。說起這批“基層干部”,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什么土地爺、山神、河神、城隍等等。

  有些職位我們看名字就能猜出來歷。可具體到城隍,估計現在很少人能知道他的根底。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神仙?今天的《發現青島》,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城隍和城隍廟文化。

  城隍是管城市的神

  說起來您可能不知道,在中國古代,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到任時首先要去拜的就是城隍。這是為什么呢?原來,論起實權,城隍在“基層干部”中權力最大,他既是城池守護神,也管陽世人間的善惡禍福,還兼管地方陰曹幽冥,堪稱無所不司。

  說起來有趣,據考證,城隍最初時卻是很小的水神。《禮記》中就記載天子祭祀每年要祭的八種人間的神中有“水庸”,這個“水庸”就是城隍神的前身。古代的城市都有護城河,這護城河有水稱“池”,無水稱“隍”。“城隍”實際上就是城墻和護城河的總稱,可保衛城市的安全。

  “城隍”被人格化為神是隨著道教的興起而開始的,最早見于歷史記載的是,蕪湖城隍建于三國時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到了南北朝時期,《北齊書·慕容儼傳》記載了一則“城隍顯靈”的故事。當時,北齊大將慕容儼奉命鎮守郢城 ,“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 ,公私每有祈禱。”當時南梁大將侯填、任約率軍前來攻郢城,屢攻不下,便命士兵從長江上游撒下大量水草,順水漂流堵塞航道,切斷郢城的糧草運輸與外界聯絡。在萬分危急之時,困守孤城的慕容儼親自到城隍廟祭拜,祈求城隍神保佑郢城,當晚一陣狂風暴雨,江水波濤洶涌,將上游漂來的水草全部沖走;南梁軍隊再次以鐵鏈鎖江,以阻斷北齊船只,不料,咆哮的江水再次沖斷鎖江鐵鏈,城內軍民認為是城隍顯靈,士氣大振,以少勝多大敗南梁軍。此傳說流傳之下,城隍便成了民眾心中的城池保護神。

  到唐代時,全國各地都普遍建起了城隍廟。《太平廣記·宣州司戶》就記載吳地畏鬼,“每州縣必有城隍神。”歷史記載很多朝廷命官到地方上任時,首先要到城隍廟祭拜一番。唐人張說、張九齡、李德裕、李陽冰等都曾祭祀城隍神 ,大詩人李商隱、杜牧還留下祭文。

  城隍真正成為一個神仙體系要拜大名鼎鼎的朱元璋所賜。郭興文 、楊照林在《風雨滄桑話城隍》一文中寫道,朱元璋本是和尚出身,因此對神明頗有敬畏,他根據明朝行政區域劃分及官制級別,把天下所有的城隍都敕封相應的官位爵級。如將京師城隍封為帝,而朱元璋起家的龍興之地臨濠、太平、和州、滁州的城隍皆封為王,其他各府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威靈公”官秩二品;封各州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靈佑侯”官秩三品;就是最低一級的各縣城隍也被封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伯”,官秩四品,也相當于當時的副省級。從此城隍廟有了都城隍、府城隍和縣城隍之別。城隍,作為神仙體系“基層干部”中的一員,風頭也越來越大了。

  城隍廟里都供著誰

  城隍既然位卑權重,那么誰才有資格擔任這一官職呢?

  明朝的《春明夢余錄》對此有記載,內中說:“趙宋以來,城隍之祀遍天下,或賜廟額,或頒封爵,或遷就附會,各指一人為神之姓名。”瞧見了吧?擔當城隍的人實際上還是老百姓遷就附會的,大家看著他合適,就讓他當了。

  因此,最有資格擔任城隍的肯定是那些在民間影響力巨大的,曾經做出貢獻的古圣先賢。據《諸神傳奇》及各地方志中記載的城隍神,各地互不相同,如廣西桂林的城隍就是宋朝一個曾奮力殺敵的地方官蘇緘,浙江杭州的城隍是明朝浙江按察使周新等,蘇州城隍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上海城隍先供奉霍光,后又是秦裕伯,北京城隍是抗元明相文天祥……人們出于對英雄人物與清官的愛戴,希望“英雄雖死英靈在”,紛紛把他們抬出來當城隍供奉,有些縣城隍甚至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將軍,連漢代名將紀信、灌嬰、龍且都曾被尊封為城隍。

  最有趣的是,有的城隍廟不光供奉城隍爺,連他的夫人也一并供奉,如廣東揭陽城的城隍廟,就供奉著城隍宋夫人。據《揭陽民間故事》記載,傳說明朝年間,廣東揭陽城鳳圍宋村有一位姑娘,同嫂嫂到城隍廟進香祈福,見到城隍美貌連聲稱贊,嫂嫂便戲小姑說:“小姑若能嫁給一位像伯府這樣美貌的姑爺就好哩!”宋姑娘聽后,只是笑而不語。當晚,宋姑娘果然見城隍來到她的閨中,與她同床共枕。她把一根紅繩系于城隍足上。翌晨,她把這夢告訴嫂嫂。白天,姑娘又到城隍廟中,果然見她夢中系在城隍足上的紅繩,還系在神像的足上。后來,這位姑娘無病而終,人們都傳說她被城隍娶去作夫人。后來,人們在城隍廟大殿后連壁建了一座伯府夫人廳,供塑宋姑娘金身,并將其廳前辟成養生池,上面砌一座拱石橋和欄桿,池中又植兩株參天水棉樹,取水水(瑞瑞)棉棉(綿綿)之意,許多善男信女常買鱉來在池中放生祈福。

  城隍出巡排場真大

  圍繞城隍信仰,產生了多種宗教活動和民俗活動,概括起來主要有祭祀和出巡。

  青島文史學者高程緒寫有《城隍廟及城隍文化》一文,對此有深入的介紹。他稱,明代以后,國家正式規定了城隍的日常祭祀活動,其中又以當地城隍誕辰日的祭祀活動最為重要。城隍誕辰日各地略有不同。如上海城隍秦裕伯誕辰為二月二十一,四川大寧縣城隍誕辰為五月二十八,山東益都城隍會為五月二十七。但是就全國來看,城隍誕辰大多集中在五月,因為明代都城隍的誕辰是五月十一,有些此前尚無城隍神的城市沿用了這一誕辰日。城隍每年的祭祀活動主要有:每年春秋兩季,祭祀風云雷雨神,要請城隍配享。清明節、中元節和十月初一,祭祀厲壇,城隍主享。五月初一要致祭。另外,每月初一、十五廟祝要按時祭祀城隍。

  除了祭祀之外,另一項重要文化就是“城隍出巡”。如同人世間的官員一樣,城隍也要巡視轄區,各區城隍的巡視時間不同。平度文史學者高瑞吾在其《平度城隍廟鉤沉》中,介紹了“城隍出巡”的過程。平度城隍出巡,一般在每年之清明節 、農歷七月十五 、十月初一。傳說一是為了出城緝拿危害百姓之鬼魅,保四方平安;二是專查屈死鬼魂,平反冤假錯案。城隍一向敬業,上午早早就要出巡。因木雕三城隍腰、腿、胳膊等關節處均安有自由活動之機關,可坐可立。待鞭炮聲響起,則由專人將城隍及其夫人木像背入轎中。城隍出巡的隊伍十分浩大,前有儀仗鼓樂齊鳴開道,后有士民百姓所送“香山”、“萬民傘”、“萬民旗”等相隨,還有人扮作牛頭、馬面、無常、判官等鬼卒,以示懲惡勸善,相隨其中。之后是全城各寺院道觀的和尚、道士分成兩行前行。最后是城隍爺與夫人的坐轎,一前一后沿縣城大街緩緩行進。城隍所經之處,家家焚香叩拜,虔誠之極。若是做過壞事者,更是叩頭不止,以祈城隍寬恕。人們對城隍的崇拜與敬畏,充分印證了道光年間平度知州許梿在《重修城隍神行臺記》中“民之畏神甚于官”(民國《續平度縣志·金石》)之言。

  高瑞吾還詳細描述了出巡路線:出巡多出南門或東門,因平度城無北門,而西門被視為“鬼門”,故不能出此門。出巡隊伍若出南門,其大致路線是:沿今濟南路東行,再折而北向,沿今之揚州路過東門(位今揚州路與勝利路交叉處)直行 ,至城東北角外厲壇,請城隍夫婦“下轎”,高供于神臺之上,前列供品,然后由州縣最高長官致祭。祭畢,和尚誦經,道士念咒,鼓樂齊鳴,城隍夫婦“升轎”,返城。

  “城隍出巡”為何能引起這么大的動靜?那是因為城隍為一縣陰間之最高長官,又具洞察幽微之神力,凡人們所做之一切善惡(甚至包括心中善惡之一念),均逃不出神之雙眼!為求神饒恕,求神保佑,人們誠惶誠恐地跪倒在地,深深懺悔,求神寬宥。據一些見過城隍老爺“出巡”之老人說,人們對城隍老爺的敬畏程度不知比陽世縣官高多少倍!又據民間傳說:“出巡”的城隍老爺,走到誰家門口抬不動了,在其家門口休息,誰家就要死人,可見,在城隍老爺“出巡”這一天,是整個平度城人神經最緊張的一天! 特約撰稿 田野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城隍 城隍爺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