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多點真性情少點說教氣 語文教材選編漸回歸本真

2014-09-21 06:40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圖片文字部分根據《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等整理; 文中部分內容,參考《新中國中小學教材建設史》,特此說明。



  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師范大學慰問看望教師時,對語文教材首度公開表態:“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9月11日,在前往塔吉克斯坦的專機上,他再談傳統文化,認為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如此頻繁談及語文教材前所罕見,其實近年來,圍繞語文教材的爭議和風波不斷。“讀者為教材挑錯400余處”、“魯迅退出教材”,每一次話題出來,語文教材都會成為輿論熱點。那么,語文教材究竟由誰來編?這些年來有何變化?存在哪些問題?近日,記者尋訪教材編輯、課文作者、教研員,試圖冷靜客觀地觀察與語文教材有關的那些事兒。

  編教材已不是一家獨大

  現年72歲的原人民教育出版社(下稱人教社)中學語文編輯室主任顧振彪仍然記得,1965年他從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進入人教社工作時的心情——“ 非常高興 ”。在一天一夜的進京路上 ,他隨身帶著自己用過的1956年版的初中語文教材。

  那時的人教社已經成立 15年,語文編輯室成員也由最初跟隨葉圣陶從出版總署轉職而來的人員擴充到20人左右。顧振彪記得,他的同事大多是一些老專家,也有少數幾位借調過去的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

  可惜入職不久,由于“ 四清運動”和“文革”,人教社即被迫停止工作。顧振彪真正參與中學語文教材編寫,是在1977年鄧小平提出要重視中小學教育、教育部調回原人教社編輯骨干力量之后。此后直到2002年退休,他參與了“ 文革”后所有的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工作。

  “ 過去語文編輯室的編輯是教材編寫的主要力量,后來越來越強調一線教師和教研員的加入。”顧振彪介紹,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人教社中學語文的編輯團隊逐漸形成了穩定的格局:三分之一為專家學者,三分之一為一線教師和教研員,另外的三分之一是人教社語文編輯室的編輯。在全國范圍內,只有人教社有這樣一支專業化的教科書編寫隊伍,共有30人左右。

  1988年,《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編寫規劃方案》頒布,提出“ 把競爭機制引入教材建設”。之后,“一綱一本”、由人教社統一編寫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的局面被打破。北京師范大學、上海、浙江、廣東 、四川等各自編寫教材。與人教社不同的是,這些教材的編寫者大都是大學老師、中學老師和各省市的教研員,“本職工作不是編教科書。”

  以江蘇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語文教材編寫組為例,4名核心成員均是市特級教師或省特級教師,教學實踐經歷豐富。

  在顧振彪看來,人教社擁有專業化教科書編寫隊伍的優勢是:“編輯可以一門心思整天撲在教材編寫工作上 ,還可以從事教材研究,調查教科書的使用情況以及培訓教師。”

  而為了彌補這種專職編輯缺少一線教學經驗的不足,人教社有一個老傳統——讓年輕的編輯去學校教書,體驗教材的使用情況。“ 作為一種培訓,有的半年,有的時間更長,兩年之久,然后再去編書。”

  魯迅的文章一定要選

  目前 ,青島市初中使用的語文教材是人教社編寫的第10套教材。顧振彪介紹,教材編寫實行選文制,基本是參照國外教科書的制作范式,先制訂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后編寫教科書。

  這樣一來,不同時期的教學大綱,讓教科書的選材范圍具有了不同的時代特征。

  1951年3月 ,在教育部第一次全國中等教育會議上提出的教科書編寫方針是,保持完整的科學性和貫徹愛國主義的精神,“ 參考蘇聯”,以蘇聯的中學教科書為藍本,編寫出完全適合于中國需要的新教科書。這樣的結果是,當年秋季出版發行的人教版全國通用的第一套中學語文教材,選文多是來自于《人民日報》、《文藝報》上的時文,六冊課本 116 篇課文中有 41篇,占課文總量的35% 。其次是反映蘇聯社會和蘇聯作者的作品,有38篇。

  “文革”十年間 ,全國沒有語文教學大綱,沒有統一教材,由各省、市、自治區乃至基層學校自編教材。當時的教材選文范圍特別狹窄 ,除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 、魯迅的作品外,就是《 人民日報》、《紅旗》雜志的社論和文章。至于古代優秀的作品,能進入教材的只有劉禹錫、王安石等的作品。

  1978年6月 ,教育部頒布新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按照這一大綱要求,1979年6月,人教版全國通用的第六套中學教材全部編寫完成。這一教材的突出特點是國家領導人的作品以及紀念、回憶領袖人物的文章比重較多,占到了現代文章三分之一以上的比重。另外,《 登鸛雀樓》、《木蘭詩》等優秀古典文學作品開始回歸教材。

  也是在這套教材編寫過程中,確定了教材選文的三個標準:思想內容好、語言文字好、適合教學。“后來的幾套教材編寫,這三條是選材的主要標準,每次大綱有調整,但這三條基本不變,沿用至今。”顧振彪告訴記者。

  此后,在這三條標準的基礎上,教學大綱做了微調。2001年課程教學改革推行后實行新的課標,比較強調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教材中適當增加了古典詩詞、文言文一些比重。目前兩者在初中語文教材占30%~35%,高中語文教材中占40%~50%,比以往多了約10%。

  另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也適當增加了代表外國作家的作品。

  在現有的10套中學教材中,魯迅的作品是出現頻率最高的。“魯迅的文章是現代文學中的經典,沒有什么爭議,大家都認可。另外,魯迅的文章都深入人心,像《祥林嫂》大家耳熟能詳,已經成一種公共文化,要代一代傳下去。如果不選,公眾都不答應。所以,魯迅的文章一定要選,而且要保證一定的量。”

  顧振彪說,這些年來,在教科書上經久不衰的作家還有老舍、朱自清、冰心、沈從文、汪曾祺等,他們的作品入選的比例都比較高 。“ 選入教科書里的往往是經過若干年歷史考驗、時間考驗的名家名作。作家在政治上沒有什么問題,主要看他的作品。公眾人物、影視明星都要求正面形象,教科書更是如此了。”

  近年來,選材范圍更加開放。一些“ 草根”作家的作品也被選入教材。2003年,河北邢臺《牛城晚報》專刊部副主任董保綱《生命的掌聲》入選人教版、蘇教版、滬教版、語文S版等四套小學語文教科書。

  得知自己作品入選教材,董保綱很意外。“ 沒想到自己的作品能入教材。可能它反映了人性之美,比較適合孩子閱讀。”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語文教材 選編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