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劍
為了讓學生增強勞動觀念、錘煉意志,從今年9月開始,南昌大學全面推行學生宿舍自主保潔工作,宿舍廁所、走廊等公共區域的衛生都將由學生自己負責打掃。但該舉措引發學生不滿,不少宿舍垃圾成堆。有同學直言,自己是來讀書的不是掃廁所的。(9月8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一項旨在培養大學生責任意識與主人翁意識的“自主保潔”政策,卻引來學生的集體反對和輿論的如潮口水,凸顯出高校自我決策與學生權益之間的共識困境。這樣的困境,首先體現在政策的出臺過程中。按理說,在事關學生切身利益的政策上,高校應該充分尊重學生意見。但遺憾的是 ,從這一政策的起草到試行,再到最后的執行,始終充斥著一股濃烈的命令口吻。試想,如果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這項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中來,那么,這一政策中的許多弊端或許就可以有效規避,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諸多難題也就可以提前化解。
教育從來都是雙向的,而在改革方面,不管是基于學生責任意識的單方面培養,還是緣于高校自身責任的直接體現 ,其邏輯都應該是在溝通和相互妥協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南昌大學所做的,不過是通過一種極端的方式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它看起來美好,實質上卻不受待見。這出鬧劇中的共識困境,在當下的高校并不鮮見。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