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薛易 8月20日,最高法發布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發生意外屬工傷。最高法行政審判庭庭長趙大光解釋,下班后,等交通的高峰時段過了之后再回家,屬于合理時間。下班途中需到菜市場買菜再回家屬合理路線。 此次,最高法對于工傷的司法解釋,彰顯制度善意,比以往更加人性化。這部從9月1日開始施行的規定,明確了四種情形,主要強調的就是上下班途中的“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此前,我國在2010年修改過的《工傷保險條例》中已經提到,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非機動車交通事故,可認定為工傷。但這一條款過于籠統,相比之下,新規不僅更明確,而且是將職工更加當成一個具體的、生活化的人來看待。畢竟,職工在上下班過程中,去接一下妻子或老公,去探望一下老人,去接一下孩子,甚至去家附近的菜市場買一下菜,這都是過日子的必要環節。假如在這一段時間發生事故,顯然應該屬于工傷,從情理上來講是理所當然的。
新規有利于保護職工權益,更容易化解種種扯皮和糾紛。顯而易見的是,新規對職工上下班途中的保護范圍更大,更有利于維權。以往工傷往往是企業最容易扯皮的領域之一,一旦發生問題,有些企業就會尋找各種理由,將職工排除在工傷范圍之外。而職工本來就屬于弱勢一方,發生事故后,更加拖不起,往往就會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協定。而新規讓以往模糊的領域進一步明確,便于相關部門厘清責任,保護弱者權益。
新規強調“合理”二字,有很大彈性,在實施中應當進一步明確。比如,解釋中的“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每個人的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肯定不同,比如有的銷售行業下班后為談業務喝酒,這包括在內嗎?假如包括的話,那一些公務人員在下班后喝酒應酬呢?可如果連這個也算“合理”的話,那些因“喝酒殉職”的人可就有空子可鉆了。
有人覺得這會增加企業負擔,這其實是個誤會。常見的“五險一金”含有工傷險,對于那些為職工妥善繳納保險的公司來說,職工工傷由社保來承擔。就此而言,新規不但不會增加企業負擔,反而可以加強對工傷職工的救濟,分散企業的風險。但對于不依法參保的公司來說,員工一旦發生工傷,則會是個大問題。但這種苦頭,本來就是這些企業自找的,只希望新規能促進未參保的企業積極為員工投保。對于那些既不參保,員工發生工傷之后還一味推脫扯皮的企業,則應該依法嚴懲不貸。只有法律的利劍真正發威,新規也才能落到實處。
另外,《工傷保險條例》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還可以更加人性化。比如,青島不久之前就發生過一例,工人在參與救火過程中暈倒,此后長期昏迷,在工傷認定時幾經波折。內傷如何認定工傷成了難題。其他城市還有在工作中昏迷而48小時內未死亡的,也被排除在工傷認定之外。這讓職工家屬很無助,也有失公平。
沒有人希望自己或家人發生工傷。從根本上來講,這也是一種救濟和為職工權益兜底的制度。唯有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才能真正起到救濟和兜底的作用,而這也是相關部門的職責所在。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