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農二代種地養殖靠腦子 有的種一季小麥就慘敗

2014-08-20 07:58   來源: 半島網-城市信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高海清給兔子喂食



  在農村留守,堅持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里“覓食”的多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有著幾十年種地經驗的“老把式”,憑借自己傳統的生產經驗精耕細作,但是仍然只能勉強解決饑飽 。如今,年輕的“農二代”開始“回歸”,他們從書本、網絡上學到了先進的農業技術,他們用自己聰敏的大腦和眼光將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帶到全國各地銷售,甚至走出國門上了外國人的餐桌。“農二代”們真的不簡單。然而,有些人成功了,賺得盆滿缽滿,也有人虧損了,虧得血本無歸。

  農二代成功經驗一

  眼光好,能抓住農業發展機遇


  “雖然很多人現在都把目光投向了農村,但是只有那些有頭腦會經營的才能真正取得成功。”青島市農委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規模粗放經營模式并不會比農民小家小戶的精耕細作多產,部分投資者盲目包地不懂經營風險就很大。因此在抓住農業發展這一機遇的同時必須懂得經營,有自己的經營特色并且有合理的規劃。”

  “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首先必須得找到銷路,然后還得保證生產力,產不出東西是一方面,有了產品賣不出去更是個問題。”青島凱順養兔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高海清對此深有體會。創業初期,由于不懂得飼養技術,由于環境變化,引進回來的種兔大批患病死亡,勉強活下來的又出現了品系誤差,成年后毛色、花色褪變……為此,高海清專程去康大集團的肉兔產業公司學習養殖技術,并打開了市場,漸漸開創了“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

  高海清告訴記者,養兔子的學問很大,比如兔場要建在地勢比較高的地方,需要干燥通風;定期打對應的預防針等,必須有完整的養殖流程,不然小兔子特別容易死亡。此外,高海清還聘請了專門的大學生技術員,負責給兔子人工授精和廠區管理。雖然現在高海清的養殖場還是以單一的肉兔產出為主,但是他已經開始探索兔肉深加工和更長遠的發展了。從將兔肉通過烤箱烤出來送給客戶做禮品,到現在陸續接到烤兔肉訂單,他已經邁出了一大步。不久的將來他還打算開一家兔肉特色餐飲店。

  農二代成功經驗二

  懂技術,機械代替“老黃牛”


  說到抓住機遇,平度市蘭底鎮桑園村種糧大戶王玉芹絕對值得一提。2008年看到《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她立刻以高于別人兩倍的價格從村民手中流轉了一部分土地,最多的時候高達3000多畝田地,其中2560畝地她種了小麥和玉米,剩下的種了豌豆、土豆等。一個農場這么多地需要多少人耕種?“平時差不多十個人就夠了,只有收土豆的時候比較忙,會多雇一些臨時工。”面對記者的疑問,王玉芹笑著告訴記者,自己個人擁有價值200萬元的大馬力機械,建了兩個存儲農用機械設備的倉庫,放置了裝載機、聯合收割機、深松機、低溫烘干機等種糧需要的大小機械設備足足有五十多臺。農忙時這些“大家伙”一上陣根本就不需要多少人幫忙。

  “‘小麥收’、‘玉米收’夏收和秋收的時候就派上用場了,一畝地它們轉兩圈就好了。”王玉芹告訴記者,收獲、播種都可以同時進行。“前面一個機器收小麥,直接脫粒、烘干,秸稈還田,后面的播種機就把玉米種上了,一遍下來這塊兒地就等著來年收獲了。”

  回想起當年莊稼全靠人來收割 、播種,犁地、運輸全靠牛車,現在地里都看不到人影全是大馬力機械在勞作的場景,王玉芹笑著說:“這些在過去都是不敢想的事兒。”

  2011年,王玉芹聯合鎮上十戶村民成立了山東省青島凱玉農機合作社,自己任理事長。合作社里共有價值400萬元的大馬力機械,除了為社員服務之外,她每年還組織合作社幾個骨干力量跨區域勞作,給大家增加收入。

  農二代成功經驗三

  有知識:把生產效率提高了近十倍


  作為一名“農二代”,膠州市膠東鎮于家村的青島博林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的呂勝男是典型的子承父業。2006年從學校畢業的呂勝男原本并沒有打算回老家,而是留在城市工作了一段時間。但是由于自己是獨生子女,父母在家忙生意實在是太累,只能回家幫父母。“上學的時候對辣椒加工等也不熟悉,回家之后就從頭學起。”呂勝男告訴記者,自己剛回家的時候,父親只經營辣椒加工,現在他們公司除了辣椒加工之外凡是跟農產品相關的都涉及到了。2006年至今,工廠從3000平米的面積增加到了8000平米左右。年盈利額也從三十萬左右增加到了一兩百萬元。

  說起技術的革新,呂勝男也比較有發言權。過去公司“打辣椒”用的“絞肉機”一天最多能加工三四噸辣椒面,還得4個人看著。現在用的大機器只需要 2個人看管,一天就可以加工十噸辣椒面。“以前取辣椒籽、取雜質都得靠人工,現在有全套設備,只要把辣椒放進生產線可以流水線作業,出來就可以裝袋。”生產效率提高了近十倍,而人工成本并沒有增加。

  現代農業技術

    畝產值從千元漲到250萬


  “技術對農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不管是抗自然災害能力還是提高產量方面都能看出顯著變化 。”青島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年農技站都要做一些重要的農業生產技術推廣,有設施溫室生產技術、水肥一體化節水農業技術,也有農機、農藝的融合。“這幾年水肥一體化農業技術的推廣面積就在逐年增大,此技術可以節省成本,提高生產力。”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農技站除了將全國先進技術在青島推廣開來,還會自己做一些改良和新的科研實驗。由于獨到的眼光和農業生產技術的改良,在嶗山“種地”的青島嶗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述金就將一畝地的產值從1000元增加到了250萬元。

  小時候,張述金跟父親一起下田種地,那個年代遇到干旱天沒有灌溉技術,小麥澆不上水。即便遇到好時候一畝地也就產800斤糧食,滿打滿算一年最多掙1000元。為了逃離農村,他來到城市做起了小買賣,賣水果、賣蔬菜起早貪黑攢了一筆錢。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7年前張述金將眼光投向農業,他在嶗山包了一塊兒地開始探索野生靈芝馴養。“我們通過野生靈芝馴化、種植技術改良,提高了靈芝的抗病性和產量,同時還保存了野生靈芝的藥性。”最多的時候,張述金一畝地的干靈芝產量能達到1000多斤,而市場平均售價是五元/克,一畝地的產值就是250萬元左右。張述金驕傲地告訴記者,農業大學不少大學生都找他拜師學藝,還有農業大學的教授和專家要去他的地里參觀調研。

  農業種植風險大

    有農場主只種一季小麥就慘敗


  雖然農村經濟的發展吸引了不少人投資,但是凡是投資都有風險,有不少投資農業的人甚至虧得血本無歸。馴養野生靈芝的張述金就曾因為種植技術跟不上“栽過跟頭”。“一開始把之前攢的錢都賠進去了,前妻都跟我離婚了,我一個人帶著孩子特別不容易。”

  另外,記者了解到由于天氣的原因,今年種小麥和玉米的家庭農場不少都虧本了,只有少數資金比較雄厚、管理技術比較先進的農場還勉強能收支平衡。“我今年種的小麥平均畝產達到800斤了都沒掙錢,很多人種的小麥畝產才400斤肯定都虧了。”平度市種糧大戶王玉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2014年小麥收割之前,自己澆了5遍水,每畝地澆一遍水60元,這樣一畝地灌溉費用是300元;化肥每畝地得150斤,平均每斤1.6元,共需要240元;小麥種每畝地需要50元;農藥打了三遍,加上人工費總共得120元;麥收時,每畝地的機械收割費和拉回家的晾曬費加一起得95元。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費用以及王玉芹和家人搭上的時間、人力,一畝地的小麥最少得投資850元,而一畝地的小麥平均售價按照 1.2元算的話,800斤只能賣960元,去了成本只剩下110元。

  “土地流轉費一畝地半年就得500元,怎么算都是賠本了。幸好國家對種糧還有一部分補貼,我還買了保險,再加上我種的是小麥種賣的比別人要貴一些。”王玉芹告訴記者,自己還有點兒經濟實力,可以抵御一定的風險,但是不少農場主只種了一季小麥就“逃”了。有個企業老板因為盲目流轉土地抱著僥幸心理沒有給小麥澆水,導致嚴重減產,收完小麥后玉米也不敢種了,連農民的土地流轉金都沒有錢支付。 文/圖 記者 郭冰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農二代 靠腦子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