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玉勝 8月16日中午,一對北京夫妻在烏鎮景區旅游時,遭到保安莫名毆打。夫妻倆因為下雨,購買了景區內民宅商戶的雨披,保安要求他們退還時,雙方發生肢體沖突。其中丈夫的頭部被保安打破,夫妻報警求助。事發后,打人的保安已被帶到烏鎮派出所接受調查。 盡管當地公安部門對這起“肢體沖突”給予了景區保安按照“禁商”規定而要求游客退回已購商品的解釋,但景區“禁商”就可以遷怒于購物游客嗎?正所謂,“游客就是上帝”,景區服務理應“便民化”,“禁商”也應充分考量游客游覽途中可能產生的客觀需求。比如,勞累之余的飲水進食、急需添置的毛巾鞋襪、防曬避雨傘具雨披等等。畢竟“天有不測風云”,豈能罔顧游客需求而一味“禁商”?由此解讀,所謂“禁商”,或不過是為確保旅游開發者利益最大化的“禁”他人之“商”,無非是為了維持“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經營壟斷。
退一步講,即便是烏鎮景區的“禁商”規定不無道理,但其對經商亂象的監管與處罰對象,也應是那些“不守規矩”的經營者,而不是出錢購物的消費者。“管不住商戶管消費者”的本末倒置行為,除了彰顯其欺負外地游客、“專揀軟柿子捏”的欺軟怕硬心態外,果真能“禁”得了“商”?
烏鎮景區保安無端毆打游客,不僅屬蠻橫無理的行為霸道,更是悖逆法治的不法行為。反思此事件,不能止于對受害者的經濟賠償和對肇事者的依法追責,更需經營者從管理思維和法治理念的更深層面,認真矯正認知和務實補齊短板。因為遷怒于游客的“禁商”,不僅無助于商業經營的規范化管理,更會讓人們由懼怕挨打而對烏鎮景區“敬而遠之”,“禁商”不成反倒“禁客”,當屬可以預知的負面效應。(作者系時評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