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婁士強
公車改革與改進工作作風、踐行群眾路線相輔相成。對于廣大公務人員來說,車改不光要改制度,更要改觀念,通過取消一般公車,革除導致公車亂象的特權思維。
16日,中央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大幕正式拉開。對于一些公務人員來說,這意味著再也沒法開著公車去辦公,更不可能公車私用了,不少以前配有專車的領導干部,也在考慮學車買車了。
本次車改可以說范圍廣、影響大,觸動利益在所難免。從更深層面來看,公車改革也是一場作風建設。取消一般公務用車的舉措,有助于革除一些干部的官本位思想,推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走向深入。
現行的公務用車實物供給制度,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對于保障公務出行、提高公務效率曾經起到過積極作用。當前,交通體系建設已經有了長足進步,私家車逐漸成為普通家庭的必備品。對于公務人員來說,依靠市場化、社會化的途徑能夠滿足出行需求。一般公務用車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全面推進公車改革可以說勢在必行。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公車改革仍舊面臨重重阻力,其中的關鍵點就在于一些公務人員的特權思維。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約束,現實生活中的公車私用現象長期存在,尤其對于一些掌握“實權”的“一把手”來說,為單位或部門配備的一般公務用車往往成了他們的專車,就連公車司機也成了私人秘書。在這種情形之下,公車在承擔公務出行之外,很容易異化成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助長了個別干部身上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當改革觸動其自身利益時,自然缺乏動力。
由此看來,全面推進公車改革不只是省錢,更能推動作風建設,通過車改革除依附于公車的特權思想。要知道,各級公務人員與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在勞動者屬性方面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崗位不同、分工不同罷了,公務出行又有什么理由不跟普通群眾看齊呢?相反,公車坐得久了,與群眾接觸少了,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就消磨掉了;沉溺在高高在上的錯覺之中,不愿意與群眾“同車共乘”,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也越拉越遠了。正因如此,群眾對于公車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對本次車改更是寄予厚望。
事實上,在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的大背景下,各地對公車的監督管理愈發嚴格,很多單位部門的公務用車實際上已經處于閑置狀態。這既為全面車改奠定了現實基礎,也驗證了公車改革與改進工作作風、踐行群眾路線的相輔相成。對于廣大公務人員來說,車改不光要改制度,更要改觀念,通過取消一般公車,革除導致公車亂象的特權思維。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