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韓金惠 從林則徐虎門銷煙開始,中國人與毒品的斗爭從未停歇。今天是第27個國際禁毒日,面對新型毒品蔓延、吸毒人員年輕化的嚴峻形勢,禁毒的腳步變得更加沉重而緊迫。公安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4月,我國登記在冊吸毒人員258萬人。近幾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在吸毒人群中更是占到七成之多。 相比于鴉片、海洛因等傳統毒品,現在新型毒品有了更多的花樣,“跳跳糖”“咖啡”“奶茶”……外表新穎的合成毒品更容易誘惑好奇心強、追求刺激的青少年。“沒人告訴我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一位17歲少女的心聲刺痛了很多人的內心。我們不得不反思,在對孩子的關愛和教育中,學校、家長和社會到底有著怎樣的缺位?
云南普洱市重生關愛中心負責人、中國民間十大禁毒人士李繼東說,“現在的未成年人不會吃海洛因等傳統毒品,但也不認為麻黃素是毒品。”這足以說明青少年對人工合成新型毒品認知的欠缺 ,毒品宣傳預防教育的薄弱。在城鎮地區,毒品知識還相對普及,但在廣大農村甚至偏遠地區,毒品預防宣傳教育可謂少得可憐,青少年也就更容易經不住誘惑。然而,即便在毒品宣傳預防教育相對普及的城市地區,讓學生參與簽名宣誓禁毒的活動雖然不少,但效果真的一般,毒品教育走進學校不應是形式化的簽名與宣誓,而是青少年真正獲得與毒品相關的知識,加深對毒品種類和危害的認知。學校可以邀請專業的人員走進課堂,通過講解和實物展示,讓毒品宣傳預防教育和安全教育一樣成為常態。
對云南許多未成年人吸毒經歷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人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各類問題,大部分人較早輟學、較早地走上了社會,對毒品有強烈的好奇心,不了解毒品知識或了解不深。對于這些誤入歧途的孩子來說,或許一句關心、一個提醒、一些引導,就能防止他們邁出錯誤的第一步,遺憾的是,貧窮或家庭變故讓父母的責任缺失。
面對吸毒低齡化的殘酷現實,青少年成為禁毒工作的主要對象。據悉,有關部門將以國際禁毒日為契機,全面加強以“青少年與合成毒品”為主題的禁毒宣傳教育工作,教育廣大青少年和全社會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從拒絕
第一口毒品開始挽救包括青少年在內的每一個吸毒人員,是關乎人民生命健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工程,而這需要家庭、學校和社區三道防線的配合。
一百多年前,毒品曾讓中華民族飽嘗屈辱。今天,毒品依然是我們身邊揮之不去的危害,甚至成為青少年健康的一大殺手。低齡人群特別是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者增加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提醒全社會加強對青少年的毒品預防宣傳教育,從管住“第一口”開始,遏制增長勢頭。引導廣大青少年珍愛青春、遠離毒品,這不僅關乎禁毒持久戰的勝利,更關乎整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