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島市招生考試辦公室、半島都市報、半島網聯合推出的
高考招生網上咨詢會將于6月26日下午15時至17時拉開帷幕,主題是一本志愿的填報,屆時將邀請山東省內外知名院校的招生負責人在平臺上與廣大考生和家長交流。
青島大學的招生負責人屆時也上線答疑解惑,感興趣的考生和家長,可登錄網址
青島大學高考招生咨詢訪談間進行在線咨詢。
附:青島大學簡介 青島大學位于歷史名城青島。美麗的校園坐落在黃海之濱、浮山之麓,環境優美,氣候宜人。這里承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也充滿了濃郁的時代氣息。
青島大學是由原來的青島大學與青島醫學院、山東紡織工學院、青島師范專科學校等四個學校合并而成的。追尋青島大學辦學的起點,可以上溯到四校合并前不同學校經歷不同時期的歷史源頭。
一、青島醫學院教育的歷史起點
早在1909年,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就正式開辦了。學堂設置了法政、工藝、醫科、農林等學科。當時學制健全,是青島近代第一所綜合大學,曾被當時的《協和報》譽為“蒸蒸日上之青島大學”。
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的醫科依托膠澳督署醫院舉辦。這個膠澳督署醫院就是現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的前身。膠澳督署醫院為學堂的醫科教育提供了醫學師資以及教學與臨床實習場所。
由于戰亂,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于1914年停辦。醫科中還沒有畢業的學生轉學到上海同濟德文醫工學堂。學堂醫科的師資、教學設施及教學資料都留在了膠澳督署醫院。膠澳督署醫院改稱為青島病院。依托青島病院,在原有醫學教育的基礎上,舉辦了青島醫學校。這個醫學校后來曾在不同時期先后啟用了青島醫科大學、青島東亞醫科學院等名稱,到1943年定名為青島醫學專門學校。盡管經歷了多次戰爭的創傷,青島的醫學教育也從未間斷。
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停辦后,當時的北洋政府擬在青島繼續設立綜合大學,于1922年特派李貽燕赴青島調查高等教育。李貽燕在1923年3月呈報的《調查青島教育報告書》中認為: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成功的辦學實踐,為青島的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礎。
1924年,私立青島大學舉辦。私立青島大學聘請了國內學界名流梁啟超、蔡元培、張伯苓、黃炎培等二十四人為名譽董事,確定了“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閎材,應國家需要”為宗旨,開設文、理、法、商、工、醫、農林七科,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辦一所綜合大學。
1929年,國立青島大學在接收私立青島大學的基礎上舉辦,設文學、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校長楊振聲效法北京大學“兼容并包”、“科學民主”的辦學方針。校內名師云集,學術氣氛濃厚,在教學和科研上有許多建樹,很快形成了自己優良的傳統和學風。
1932年,國立青島大學更名為國立山東大學。趙太侔任校長。學校設文理學院、工學院兩個學院,下設8個系,包括中文、外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土木、機械等學科。校內人才薈萃,師生勤奮教學、成就斐然,成為學界仰重的國內知名高等學府。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立山東大學曾輾轉遷至安慶和萬縣辦學。1938年辦學中止。抗日戰爭于1945年結束。
1946年,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復校。
國立山東大學合并了前面提到的源自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的青島醫學專門學校及其附屬醫院,從而設立了醫學院。同時設立的還有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國立山東大學復校時還曾規劃設置師范學院。
國立山東大學醫學院附設大學先修班和高級護士學校,學生修業年限為六年,實行分學制和必修制、選修制。學校聘李士偉教授為醫學院院長,并聘請了沈福彭、馮雁忱、戚天昌、張之湘、梁福臨、何森等一批有造詣的專業課教師。
1949年,青島解放后,國立山東大學用名山東大學。華崗任山東大學校長。魏一齋任山東大學醫學院院長。到1951年,徐佐夏任醫學院院長,沈福彭任附屬醫院院長,并延聘徐佐夏、潘作新、穆瑞五、沈福彭、馮雁忱、陳慎昭等國內醫學界的權威為學科帶頭人。
1956年,醫學院從山東大學分離出來,獨立建院,定名為青島醫學院。1958年,山東大學遷往省會濟南。
1978年,青島醫學院成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專業設置從單一的臨床醫學專業向多專業醫科院校發展。此后,青島醫學院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逐漸發展成為一所學術力量較為雄厚、具有較大影響的醫科學校。
二、青島大學辦學歷史多源頭的追溯
青島醫學院教育起點的追溯只是青島大學辦學歷史多源頭的一支。青島大學還可追溯到另外幾個重要的源頭。
1993年前的山東紡織工學院源于1950年舉辦的青島紡織技術訓練班,先后歷經青島紡管分局干部學校、青島紡織管理局干部學校、青島紡織專科學校、青島紡織工業學校、山東省紡織工業學校等辦學時期。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山東紡織工學院在山東省紡織工業學校的基礎上成立。歷史上青島的紡織工業非常發達,與上海、天津一起被稱為“上青天”。青島紡織行業的發展帶動了整個山東的紡織行業的發展。山東紡織工學院為紡織行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工程類的人才。
1993年前的青島師范專科學校源于1951年舉辦的青島教師業余進修學院,先后經歷了青島教師進修學院、青島工讀師專、青島師范專科學校、青島師范學校、青島師范專科學校、青島市教育局干部教師訓練班、青島教師進修學院等辦學時期。1981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青島師范專科學校在青島教師進修學院的基礎上成立。作為青島市唯一的普通高等師范院校,學校設置多門教育學科,為青島市教師人才的培養做出了貢獻。
1985年重建的青島大學也是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源頭。
山東大學遷往濟南后,青島一直期盼有一所綜合大學。1984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向山東省人民政府呈報了“關于建立青島大學的請示”。山東省人民政府經研究同意青島市提出的建立青島大學的意見,并向國務院呈報了《關于建立青島大學的報告》。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來青島視察工作,聽取了關于重建青島大學的匯報,不久,胡耀邦親自為青島大學題寫校名。
1985年,青島大學重新建立起來,并把“高水平有特色的綜合大學”作為辦學目標,設立了文、理、工、商等多門學科。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關注和支持,同時得到了南開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以及山東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三、青島大學走向新的輝煌
1993年5月,當時的青島大學與青島醫學院、山東紡織工學院和青島師范專科學校合并成為新的青島大學。這是學校歷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
歲月更迭,薪火相傳。四校合并,多源匯聚,完成了歷史的銜接。青島大學站在新的起點,增強了辦學實力,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發源于不同時期的各類特色學科的教育,相繼匯聚成現在的青島大學,就像一些蜿蜒曲折的支流,承載著民族的希望,伴隨著歷史的流淌,匯聚成一條氣勢壯美的大河,浩浩蕩蕩,一往無前。
合并辦學初期,學校在學科初步整合的基礎上著手進行院系調整,設置了醫學院、紡織服裝學院、文學院、理工學院、國際商學院和師范學院等六個學院。此后,學校通過學科的進一步融合,相繼組建了機電工程學院、電氣及自動化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等學院。資源得到相對的優化配置,學科綜合優勢得到發揮。學校不斷推進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理順體制機制,逐步實現了全校規劃、制度、管理、機構、財務的統一。
1998年,青島大學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這是合并辦學后學校在學科建設上取得的第一項重要成果。
“十五”期間,學校順應國家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趨勢,抓住機遇,擴大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到“十五”末,學校全日制在校生從2000年的19000余人增加到2005年的34000余人。
這一期間,學校繼續進行學科調整,設置了22個學院。醫學、材料學、系統科學、經濟學等學科迅速發展為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
2005年年初,經國家科技部批準,纖維新材料與現代紡織實驗室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十一五”期間,國家高等教育的重點由擴大規模向提高質量實行了轉變。學校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擺到了學校工作最重要的位置。
2006年,學校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同年,學校獲批成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此后,學校在教學質量工程建設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建成了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共獲批44項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人才培養質量顯著上升。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眼科學、生理學成為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等獲批成為博士學位培養一級學科;臨床醫學獲批成為專業博士學位培養類型,實現了國家重點學科、博士學位培養一級學科以及專業博士學位培養類型等三個突破。
這五年,在校研究生增長了198.5%,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比例從1:14提高到1:5。這些發展為建設更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進入“十二五”期間以來,學校實施“育人立校、學術興校、人才強校”戰略,推進學校內涵發展,實行開放辦學,廣泛地服務于社會。
學科建設取得新的成果。護理學與特種醫學成為博士學位培養一級學科,新增護理學、特種醫學和系統科學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校被列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和教育部、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4個專業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學校有7部教材入選國家級規劃教材。
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大賽、大學生英語競賽、數學建模等各類競賽活動中,獲國家級獎項311項、省級獎項455項。
學校制定了“2011計劃”實施方案,啟動了校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培育組建工作。
學校獲批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重大項目1項,山東省社會科學重大成果獎1項。
學校引進了“千人計劃”人才1人,獲批“國家高端外國專家項目”3項。
學校被確定為山東省應用基礎型特色名校。山東省人民政府與青島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建青島大學協議。
經過多年的建設,青島大學的育人水平和學術水平、服務社會的能力都大幅度提高。整體辦學實力顯著增強。
目前,學校的在校生達到4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8000人,本科生32000余人,留學生1300余人。學校設置了文、藝、史、哲、理、工、醫、經、管、法、教育等11個學科門類,開設了100個本科專業。
包括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在內的研究生教育取得迅速發展。學校設置了240余個碩士學位點,涉及到40個一級學科;53個博士學位點,涉及到10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7個。
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學科2個,山東省重點學科20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級特色專業13個;國家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課程41門;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6項;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基礎實驗室與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17個。
學校實施特聘教授人才工程,擁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1000余人,特聘教授120余人,院士2人、外聘院士9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8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或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山東省杰出基金獲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6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2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17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1個,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2個。
學校特聘教授人才工程有力地支撐了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和社會服務,成效顯著。學校的整體學術水平顯著提高。
學校的整體科研能力顯著增強。近十年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444項,其中包括國家“973”計劃子課題與前期專項9項,國家“863”計劃項目1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3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或技術發明一等獎15項,二等獎110項。
學校的學術基礎水平顯著提高。根據ESI數據統計,近十年內署名青島大學發表的進入全球前1%的高頻次被引用論文有25篇,在山東高校中名列前茅。青島大學的臨床醫學和工程學在全球研究機構中排名均進入了前1%。除了醫學與工程學以外,化學、物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學科的學術影響力緊隨其后,均具有進入全球1%的潛力。
學校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余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設立了交流學生、交流學者、學術合作、聯合辦學、留學生教育以及海外孔子學院等118個交流項目。
經過多年的建設,青島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規模較大,集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多學科為一體的綜合大學。學校以優良的育人質量,較高的學術水平,贏得了社會的贊譽。青大人正肩負著社會的責任和歷史的使命,懷揣著希望和夢想,闊步走向新的輝煌。
[編輯: 孫偉]